-
昂扬的骏马 蓬勃的生命
白族青年作家北雁的小说《骏马》发表于《中国铁路文艺》,后被《作品与争鸣》2022年第1期转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
地域风物与浪漫书写
彝族诗人阿苏越尔的首部中篇小说《飞出丛林的歌声》,发表于《民族文学》2022年第3期,写的是他母族彝族在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的故事,跌宕起伏,亦真亦幻。
ZUO JIA YIN XIANG
01王巨成:将民族团结的种子埋入孩子心灵深处
应丛书出版方之约,儿童文学作家王巨成采访校长库尔班·尼亚孜,完成了人物传记《库尔班·尼亚孜》一书的撰写。
02阿来:文字中,真有一个稍稍深广些的生活
“我想要和以前那些书有些区别,那就是用这些文字表现出一个写作者与写作相关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字中,真有一个稍稍深广些的生活。”
03马慧娟: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文化是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宁夏红寺堡区的“拇指作家”马慧娟今年的议案是将红寺堡区打造为全国易地扶贫、移民搬迁的脱贫致富示范区。
04温燕霞:传递土地的呼吸和时代的脉动
一部客家题材的小说《琵琶围》近日面世,让江西籍女作家温燕霞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征候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民族事业的重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作品。
来源:文艺报丨杜李2022/07/04
“大地之子”向往“物我两亲”新世界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作家们试图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今昔比照的模式和多元的艺术形式揭示严峻的现实。
来源:光明日报丨乌兰其木格2022/06/19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的意象及主体意识探析
少数民族抗战文学是我国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种种原因,迄今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丨韩春萍2022/06/08
中华立足本土现实 深耕文学沃土 ——2021年宁夏文学创作概览
整体来看2021年的宁夏文学创作,强烈的历史意识与现实观照是小说创作呈现的总体风貌;文体意识的增强在散文领域较为显著,也出现了相对厚重的作品。
来源:中国民族报丨马晓雁2022/05/25
中华各民族故事与共同体意识建构 ——论景宜影视文学创作特色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景象,以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是景宜作品的重要创作题材。
来源:文艺报丨刘建波2022/05/16
转型期少数族裔汉语诗歌语言诗性重构的一种解读
从“杂糅诗学”的角度出发,考察转型期中国少数族裔汉语诗歌写作,揭示其语言诗性重构进程中的文化间性。
来源:“民族文学学会”公众号丨姚新勇2022/05/11
坚守与变通 ——新时期蒙古族诗歌“民族性”的多样化表述
新时期以来,蒙古族诗歌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风格样式也更为多元。但无论如何发展变化,作为“根性”因子和身份标识的“民族性”都始终存在。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丨范云晶2022/04/26
四大名著维吾尔文译本的特点和影响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以下简称四大名著),目前均翻译出版了维吾尔文译本。
来源:《民族文学》丨阿不都克依木2022/04/18
《独龙春风》:一部独龙族族群命运的壮丽史诗
4月8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人民文学》杂志社、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南出版集团主办,中国作家网、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人民出版社承办的长篇报告文学《独龙春风》研讨会在北京和昆明两地同步举办。
来源:中国作家网丨刘雅2022/04/12
地域、民族、民间的新时代表达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品中,广西有《驻村笔记》《人间消息》《被风吹过的村庄》三部作品获奖。
来源:《南方文坛》丨黄文富2022/03/24
新作品丨粗陶
我仍然把砂罐捧出来,在电炉子上烧到罐底见红,投半两老茶入罐翻炒,待茶叶冒出一股淡烟,冲入备好的山泉水……
新作品丨乌蒙山的春天
在乌蒙山区,春天不是骑着马迅疾地奔下山冈的,而更像一个赤脚涉过小溪的牧鹅小姑娘……
新作品丨新货郎
货郎也许是最古老的商品流通交易的产物,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化石级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