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创作谈
-
新时代文学中的“芳村”文学地理新坐标——评《野望》
在阅读过程中,《野望》不断复活着我青少年时代的乡村生活场景及人情伦理,同时最为关键的是它勾连着当下最鲜活的乡村世俗生活,写出了时序流传中乡村社会的变与不变…… -
“风的形状”和小说的形状——评程永新《若只初见》
巧合的是,在疫情最严重的那几天,我读到了程永新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的一首诗歌,那是一首即时创作的作品,大概表达的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情绪和状态。这首诗很快就消失在朋友圈的日常更新里…… -
多棱镜下的小说史和学者的“人间观察录”
某种意义上来说,陈平原之“观”小说史,是以自身治小说的丰富经历和博览群书形成的鉴赏力为底子的。他欣赏以范伯群为首的苏州大学通俗文学研究团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 丁小龙时间之镜——弋舟作品读札
- 丁辉 苏州河,一场无声的电影
- 陈华文情真意切忆故人
- 赵依大地意象、山东美德与人的根性
- 陈启兵攀登工业文学的新高度
- 李沛霖 岳凯华“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与周立波创作精神的当下弘扬
- 吕 进新诗创作的“破”与“立”
- 谢有顺思想着的自我
- 叶端叶端:作为猫的一生
- 孙一圣虚构的曹县,真实的自己
- 班宇班宇:普通的反光
- 林那北林那北:镜子里的一切
- 严英秀严英秀:静默地生长
- 马亿马亿:不要难过了 就像这世界
- 陈楸帆《菌歌》创作谈:超越赛博朋克的未来想象
- 蒋一谈蒋一谈:2049,说远也不远
- 周荣池周荣池:散文写作的“危险性”
- 朱山坡朱山坡:南方的孤独和哀愁
- 马占祥马占祥:在大河上游写作
- 葛亮葛亮《无岸之河》:重行
理论热点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
-
以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为庆祝建党百年创作演出的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21世纪“转译”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所有涉猎过当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