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有这样一本书 ——读木也新作《看见鹿》
《看见鹿》,木也著,接力出版社2020年7月第1版
《看见鹿》读了三遍,谢谢木也,绵延了我这个夏天的记忆。
我在商场里读《看见鹿》,随身带一本喜爱的书已成习惯。四周喧嚣,木也的文字却能把我带到远方。我的周围开出花朵,飞来蝴蝶,让世事纷扰中的我,在须臾间,感觉自己很特别,直到一头大象的出现,哈,那是《爱吃花生的大象》中的家伙,它一定是垂涎着我身后店里的花生米,我赶紧合上书,怕会泄露了这个秘密。就让商场还是那个商场吧。
我起身,把小书合上,对了,要在那一页放上一枚自己喜爱的书签。再选一枚彩色便签贴在书角,写上日期:庚子年……留下这《最好的时光》,就像“从泥里生出了莲花”的那一刻。
孩子张开双臂向我跑来,他在游乐区玩累了,他还不太会说话。我想着,守护着他慢慢长大,让妈妈静静地为你朗读这样的童话。和蜗牛与乌龟不同,这是属于我的《甜蜜的负担》,但蜗牛与乌龟会懂我,对我们来说,“家就是最甜蜜的负担”。
我站起来,把这本小书轻轻装进环保袋,抱起我的孩子要离开。忽然有点矫情地想要带着刚坐过的椅子一起走,想带他去和“小鸟聊天”,想带他去“丈量风的形状”,想带他去瞧瞧“大海的模样”,这是《椅子的愿望》。嗨,我真是的,居然会有如此奇怪的想法!都怪作者的文字。或许,只有我怀里的这个相信玩具汽车会跟他说话的小娃娃会支持我的想法吧。
走出商场,路过公园,看到雕像,我想起了书中那句“风永远地吹不旧他的衣裳”。是有点起风了。雕像叹息:“我想要的是永恒,可人们却把我变成了石头。”正如方卫平教授在序言中的评价:“黑暗与光亮的互噬,希望与绝望的交缠,这是幼儿童话中并不常见的复杂况味。”
作者是拥有着一颗怎样的心,才会以敏感的笔触看似轻轻地、淡淡地写下这份安安静静?
《看见鹿》中的鹿先生走过很多地方,听山闻雨穿山谷。读着木也的文字,再有恩养等插画师绘的图,第一感觉,那一幅幅横着的画就像是鹿先生带着的明信片。当我知道正值豆蔻年华的恩养是庆山的女儿时,不禁感叹——难怪!是的,我喜欢,画面中墨彩铺的满满,仿佛能聚又随时能散。我关注庆山是因为一本《古书之美》。庆山是改后的名字,她是安妮宝贝。
有没有人,能替我转告鹿先生,寄一份明信片给我啊?你说,“走在路上的人是没有名字的。”(《旅行的开始》)别担心,只要看到美丽的鹿角就行,那就是鹿先生,与众不同的鹿先生。没有人的话,月亮也行,母牛也行,只要能让鹿先生知道,哦,那个吻也行。
嗨,我说,走在阳光下的鹿先生,你的“家”很棒哎。我和宝宝,还有我的很多很多学生都想住进来咧!
精装32开本,披着一件银黄色的外套,清雅而富有诗意地包裹住小书,这件外套上有一句让人读了会心生怜惜的话:“山丘没了树,就会疼,说不了话,唱不了歌。”而金波老师的荐语也让人颇有同感,“孩子读获得趣味,成人读引发回味。”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封面上印着的书名《看见鹿》的“鹿”字有鹿影,那一撇,一眼惊喜是头跳跃的鹿,二眼动容是只美丽的角,旅行开始时作者便告诉我们:“他的鹿角是那么的美丽,这让他和所有走在路上的人都不一样。”
阅读需要仪式感。突破于视觉的便是触觉感受。这是书籍本身带来的美妙体验,是我们读者习以为常,却又喜闻乐见的。打开护封,压印的凹凸字体让人忍不住摩挲良久,此刻,还没看见鹿,已然很想,见到鹿。
遇到用心的编辑是读者之福。
版式清清爽爽一行行。对,就是那些会触动心弦的话语,连字体也有所不同,像是贴心地为小读者划重点,又像是小心翼翼地带着大人们追唤着童心。
文字踏踏实实一页页。挑剔的读者对于购买的书籍,虽然也会有颜值控的特征,但终究是要亲近最核心的内容的,那才是长久的挚爱,是作者态度的表达,也是一本书的生命力所在。如果不必要的留白过多,真正能读的内容太少,而是以装帧、序、跋、推荐语等面世的,那也是“物非所值”的。
捧读的姿势已经够美的了。锦上添花的是每一个页面的巧心思。之于童话而言,小插图是相得益彰的元素,不突兀、不落俗、不喧宾夺主。看见最多的自然是鹿先生,还有好多个页面或有蝶飞,或有云摇,或有曲奏,或有叶飘……于无声处。
其实,以上所述,在几秒钟之内你就能欣然感受到,前提是,你手上得有一本这样的书——《看见鹿》。
作者简介:沈颖越,同济大学对外汉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