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 |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
动物来信系列 常立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动物来信系列包括《来自陆上动物的信笺》《来自水下动物的信笺》《来自空中动物的信笺》《来自灭绝动物的信笺》,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的关于世界的科学事实、历史知识,其中有很多生命与生命温暖的交流,也有很多令人心痛的现实。
说起“动物来信”这套书的创作,可谓千头万绪:科学,文学,历史,地理,动物学,心理学,教育学……无论哪一根线头都可能牵扯出一个世界。但因为我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一个师范大学的教师,一个有两个孩子的父亲,基于这三个身份,我尤其关注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就从这里说起吧。
谈起儿童教育这个话题,一个关键词一定会跳进家长们的脑海——焦虑。焦虑和动物有什么关系?动物也会焦虑吗?
没错,动物也会焦虑。生存竞争的压力无时无刻作用在动物身上,严重的竞争压力产生的焦虑,不仅仅改变动物个体的行为举止,而且会促成基因突变,促使动物“演化”。以这套书中的旅鸽为例,在十九世纪繁盛之时,北美大陆上旅鸽的数目有五十亿之多,当时北美的人口才不过四千万,但仅仅五十年左右,旅鸽就从这个地球上彻底消失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面对来自种群内外的激烈竞争,个体稍有差池就会被无情淘汰,所以自然选择使得更能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扩散到整个族群,导致旅鸽的遗传多样性大大降低。当环境再度改变时,曾经的进化优势变成了劣势,严重同质化的旅鸽种群就此灭绝。
同样的故事在动物世界一再发生,曾经因幼体轻盈而繁盛的菊石,因自然环境的改变,被覆盖在水面的有毒物质侵蚀,渐至灭绝;幼体更重的鹦鹉螺却因为沉潜更深而躲过一劫,存活至今,成为活化石。未来究竟会怎样?到底什么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如果我们足够真诚,会承认这类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
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呢?自然史告诉我们的是:越是丰富,越是适应。某种生命可能因为大胆独特的尝试而毁于一旦,但多种可能的尝试才使生命本身绵延不绝。比灾害更可怕的是多样性的衰减;比沉寂更悲惨的是只有一个声音。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未来,我在撰写“动物来信”时,给自己提出了三个要求:
首先,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从动物的选择来看,有灭绝动物、陆上动物、水下动物和空中动物四类;从文体的选择来看,有书信体、诗歌、散文、说明文、寻人启事、墓志铭等;从收信人的角度来看,有动物写给人类的信,动物写给动物的信,动物写给植物的信,甚至还有动物写给故乡的信;从主题的角度来看,有亲情、友情、爱情、战争、种族屠杀等;从情绪的角度来看,有爱慕、感激、信赖,也有愤怒、悲伤、仇恨……它们共同编织成一张交互网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儿童文学作品应该像我们生活的世界一样无所不包。
其次,想象他人的共情能力是作家必备的能力。作家个人的视野可能有限,价值观可能过时,但如果具有想象他人、理解他人的共情能力,他的作品将会超越时间的束缚,在遥远的未来激起回声。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是个典型的例子,具有反犹倾向的作家在嘲讽犹太商人夏洛克的剧作中,却替犹太人说出了内心深处的声音,在二战之后成为反对反犹主义的经典台词。我希望《动物来信》能够像《威尼斯商人》一样,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起对他者生命的想象力,能站在不同生命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体验情绪。这是成为优秀写作者必须掌握的魔术。
第三,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走向未来的护身武器。生活在信息时代,如何挣脱出信息茧房?生活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不被大数据控制?生活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才能不成为人形机器人?除了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外,别无他法。学会分辨事实与观念,学会检验证据的可靠性,学会识别常见的逻辑谬误,学会不给复杂事物以单一原因的解释,学会应对不确定性……这些技能就是帮助孩子们在未来仗剑走天涯的“利剑”。
我希望这四本“动物来信”能够成为孩子们在经历未来风雨时的头脑“武装”,帮助孩子们在文字与图画之间、在一本书与另一本书之间、在谬误与真相的互文中,为人类寻找值得拥有的价值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