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二维动画的两种方法
二维动画绘制,总体上说大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姿态到姿态(pose-to-pose)的原动画法,其二是从前往后推着画(straight-ahead)的逐张画法。这二者同属迪士尼动画大师奥利·约翰斯顿与弗兰克·托马斯所总结的“动画黄金十二法则”,而且后来在理查德·威廉姆斯的经典教材《原动画基础教程》中更将它们作为重要的概念予以单独讨论。
虽然动画的技法和类型可谓复杂多样,但这两种创作范型可以足够全面地概括出动画师每天可能面对的工作。
原动画法对运动或角色表演的姿态有充分的层级考虑:关键张、极限张(接触张)、小原画/过渡位置以及中间张,动画中的运动与表演被逐层逐级地拆解和细分,一个大问题被划分为很多小问题,从而变得易于解决和完成。与之相对地,逐张画法则是按照角色运动姿态的时序从头至尾一张张推演绘制。很明显,原动画法能够为动画师提供对作品更多的“控制感”,易于精确地把握表演节奏、叙事时长等,不过会显得比较“规矩”,这种对运动的拆解方式有时也会对创作的思路造成一些限制。而逐张画法则犹如运动在时间维度上的逐渐“生成”,某种程度上说是更加刺激的一种创作方法,因为在绘制的过程中动画师随时可能加入一些新的灵感和想法,中途调整思路。当然这样一来,作品的最终样貌也会变得难以控制,可能一段本来预计10秒钟的动画表演在逐张画法这种边画边脑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变成了15秒或20秒——在一部工业化、多人协作的动画影片中,这样的问题可能是致命的,因此二维动画的逐张画法更多适用于个人化的独立创作,或者是实验动画的创作。
当然,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动画师们也完全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理查德·威廉姆斯在书中也是这样建议的,他评价其为“按部就班与自由发挥的平衡”“冷静与热情的平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讨论均限于二维动画的绘制。定格动画则不同,它往往只能“推着做”,相当于逐张画法,从角色在该镜头里的第一个姿态开始拍摄,然后第二个姿态、第三个姿态……直到最后一个姿态。对于这些要复用造型材料的、姿态摆放往往需要小心翼翼的定格动画作品来说,很难想象如何应用原动画法的范式去完成一段影片。
此外,我们也不要被这两种方法限制住思路。动画中运动的本质是似动知觉所带来的一种视觉上的动态体验。事实上在实验动画中,帧与帧之间的关系会有更多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