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金秋时节,沪上多部优质中小型音乐剧掀巡演热潮 “小而美”上海出品,为全国演出市场复苏赋能
来源:文汇报 | 吴钰  2020年10月14日08:07

《魔女宅急便》《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前脚刚启动巡演,《面试》紧随其后将前往南京、宁波演出……入秋以来,沪上多部优质中小型音乐剧掀巡演热潮,为全国演出市场复苏赋能。业内人士指出,上座率调升至75%后,优质中小型剧目在各地的品牌下沉和长线运营,既能拓展上海演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亚洲演艺之都的建设,也将丰富人们的文艺生活。

加开演出站,优质内容让各地剧场邀约纷至沓来

“对我们来说,精心制作的剧目不仅要献给上海观众,让全国的观众看见也是我们职责所在。”演艺大世界·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戴筱莹如是说。这是国内首家音乐剧产业平台公司,其出品的《面试》去年年底在上海首次亮相后连演了将近一个月。疫情期间巡演计划虽然一度暂停,但观众和市场的呼唤从未间断。今年三月,《面试》剧组的三位演员进行了一场“云面试”的线上直播,直播播放量突破161万,热度一度攀升至平台实时热播榜单第二名。这更坚定了制作方在场馆开放后尽快推进巡演计划的信心。

“上座率调整至75%之后,各地巡演商反馈说有了更多信心和期待。”戴筱莹透露,在剧迷的呼声下,《面试》最近又增开了11月深圳站的演出,“希望一步一步把作品带到更多城市”。

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出品的《我的遗愿清单》不仅今年开出十余站巡演,多地剧场已经提前预约明年的巡演计划。负责人表示,演出商的选择基于剧目的魅力,也与不断拓展的观众群体有关。“2017年至今,《我的遗愿清单》每年不断演出。每位演员都有不同的表现侧重点,形成了独特的角色魅力,促使老观众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作品,也吸引来很多新的观众。”她透露,今年《我的遗愿清单》上海演出收到了很多中学生观众的留言,“观众群体不断年轻化,我们也将调整步伐,让作品更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

大制作商业回报难,“小而美”受青睐

今年演出市场上座率受限的情况,让一些大制作音乐剧面临商业回报困难推迟了演出。各地剧场的态度也更为慎重严谨,无一不对剧目精挑细选。上海出品的许多中小体量音乐剧则以口碑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它们不以华丽的舞美或歌舞大场面取胜,而以全情投入的歌唱、细腻丰满的人物层次“撑满”剧场。

“完全商业化运作的百老汇和西区已经歇业,但我们的演出场馆仍然有演出责任和市场需求。”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未来音乐剧市场将更强化“小而美”的运营模式,控制成本和巡演风险的同时,着力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制作机制。“演艺市场的恢复确实需要时间,关键还是把每一部戏的品质做好。从小戏做起、从内容做起、从人才和机制做起,让观众觉得物有所值,才是这个行业的根本。”

为此,上海主创团队和各地剧场在提升观众的观剧体验方面,达成了更细心的配合。如沟通细微到如何保证演员表演区域不因舞台尺寸大小而改变,甚至剧场在演出前如何在社交媒体上进行预告,也要反复沟通。比如,《面试》为了在观剧全程给观众更好的沉浸感,在巡演中各地剧场都以“邀请观众旁观面试”的形式发布微博,介绍推广完整的音乐剧理念,而不仅是营销一场演出。

与不确定性共舞,但焕发着生机

“今年演出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与不确定性共舞的灵活度提高。”聚橙音乐剧负责人表示,剧场上座率今年面临的调整和波动,意味着演出商各个运营端口必须精确对接——以更紧凑的排期保证巡演站之间衔接紧密且路程可控。巡演城市更多元了,比如,其出品的《魔女宅急便》全国巡演首站就选在了内蒙古兴安盟乌兰牧骑宫,让更多观众在家门口就看到音乐剧。此外,在减小巡演剧目体量的同时,制作方也在寻找适应防疫新常态的生存之路:开发角色数量少的精品剧目驻演内容,尝试城市属地化内容的长线运营。

事实上,疫情虽带来挑战,但打响了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中文音乐剧,焕发着生机。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今年的招生中,越来越多考生选择中文音乐剧的曲目演唱。“以前都是唱国外的剧,现在国内剧目的比例开始提升了,我想这和近年中文版的制作和原创作品的增加有很大关系。”费元洪向记者透露,文化广场也将把更多精力投入音乐剧制作,未来将以每年二到三部作品的节奏稳步推进,为全国演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