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魔笛》:为当代儿童文学输入一股清新之气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 李红叶  2020年10月28日08:58
关键词:《魔笛》

翌平一直在寻求自我超越。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儿童”和“文学”成为他密集思考的关键词。在他看来,理想的儿童文学毫无疑问首先是“文学”,他希望在“大文学”的背景中找到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位置。他很在意“文学性”,同时十分关注儿童的成长。他认为,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则是典型的“人的文学”。正是在“立人”这个维度上,他把“儿童性”和“文学性”统一起来。我赞同翌平的儿童文学观,我同时认为在《魔笛》中,翌平的文学理想得到了集中的实现。毫无疑问,《魔笛》代表了翌平的创作高峰,也是翌平的小说代表作。

《魔笛》描写了山村孩子沈铁犂因偶遇被下放至农场的笛子演奏家梁天蕴并得其栽培最终考上音乐学院的故事。小说采用倒叙手法讲述了梁老师(梁天蕴)的农场生活经历,描述了一个普通艺术家对生活和艺术所怀有的深沉、炽热的感情,以及对乡村孩子铁犂的艺术引领。小说内蕴丰富,感人至深,充分彰显了文学的情感的力量和审美的力量。

《魔笛》的突出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塑造了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梁天蕴原是省城音乐剧团的首席,为人率真、诚挚,极朴素,才华卓异,被下放至条件恶劣的东北农场后,虽然离开了心爱的舞台和妻子,然生活的磨难似乎完全没有影响到他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一来到农场即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他把音乐带进农场,而把在农场所发现的一切美好事物融入音乐。他为那些纯朴的孩子们写歌,为大自然写歌,为各种劳作写歌,为那些默默无闻的高尚心灵写歌。他极力把自己融入到普通生活中去,初到农场时,因体弱带病,又从城里来,接手各样事都显得笨手笨脚,甚而被人嫌弃;然另一方面,在他身上处处显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和生命感受力的艺术家所特有的人格魅力,马儿与他亲近,幼畜得到他的细心照顾,铁犂在他的引领下逐步迈入音乐殿堂,他学习农场的各种劳作,走进森林,走访老萨满,他还用极富表现力的笛声撬开了场长老刘的心扉,用音乐展示了小战士石头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他系着红色围巾与当地村民忘情地扭秧歌的场景正是他最后的生命写照。他深情地活着,并且感染着身边所有的人。他一步一步指引着铁犂,为他取艺名为朗风——这个从小梦想着进农场工作的孩子,做梦也没有想到,当他遇见梁老师时,他就从铁犂成为了朗风,并最终继承老师的衣钵,走上艺术之路。而他的老师也用他的生命故事启发了朗风,艺术即心灵的跳动,艺术即对生活的大爱,及对一切生命及一切深沉感情的理解和尊重。

梁老师这一形象的巨大魅力源于他在艰苦环境里的乐观主义精神,更源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对生活的深情挚爱以及他的杰出才华和人格光辉。小说对梁老师和乡村孩子铁犂的艺术感受力的描写以及对音乐本身的文学描述亦显示出印象深刻的功力,这是这部小说的另一重要成就,并令人想起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这部小说无论在人物塑造还是题材内容的选择上,皆为当代儿童文学输入一股清新之气,对青少年读者而言,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感化力量。

《魔笛》写得很有耐心,亦很耐读。翌平回到“人”这个主题上来运用他笔下的文字。梁老师这个形象有十分扎实的生活基础,是一个亲切的“人”,也是一个大写的“人”。读过这本书的人,会得到心灵的洗涤和升华,会向往成为一个更有趣、更富感受力、更可爱、更美好的人。这是我推荐这部作品的重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