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居家抗疫记
圆鼻头、大脑袋、头上只有三根毛……85年前,漫画形象“三毛”诞生,他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
2020年,正值三毛形象诞生85周年、“三毛之父”张乐平诞辰110周年。以此为契机,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张乐平创作的,除三毛漫画之外的儿童漫画作品——“三毛的朋友们”丛书,首次将《父子春秋》《小茉莉》《小猫咪咪》《小萝卜头》《我们的故事》《宝宝唱》全明星阵容集齐。
11月13日,少儿社社长冯杰、“三毛之父”张乐平幼子张慰军、《三毛抗疫记》的作者孙绍波以及喜爱三毛漫画的读者们,相聚在上海国际童书展,共同缅怀拥有不凡经历和杰出成就的“平民画家”张乐平,一同追溯童心永驻、妙趣横生的张乐平儿童漫画给国民带来的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新书发布会现场
在少儿社社长冯杰看来,“三毛”之所以家喻户晓、享誉全球,其奥秘就在于漫画是一种没有文字的艺术,以其深厚的形象表达能力、内涵丰富的绘画功底,用寥寥几笔勾勒出漫画角色,服装造型、举手投足、眼角眉梢、表情脸型,甚至是三毛头顶上的三根毛,都在向读者表达故事的情节、讲述人物的心理活动。而张乐平之所以能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纪念,获得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缅怀,也正因为他是一位将“人民与美”作为其作品最为内在的精神品质的“平民画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父亲曾在抗日宣传队创作漫画。抗战8年,他见到了人民大众受苦受难的样子,坚定了他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抒怀的创作宗旨。”新书发布会上,张慰军向读者分享了父亲张乐平为民抒怀的创作精神。其实除了“三毛漫画”,张乐平一直在拓展创作思路,还留下了年画、水墨、速写等多种多样的绘画作品,但因为三毛太出名,许多读者对张乐平其他的作品并不熟悉。
作为张乐平的生前单位,少儿社在过去60余年的光阴里,一直致力于编辑出版三毛漫画,打造维护这一品牌形象。张乐平曾说过:“凡是老树、大树都是从幼苗长大的。对每一棵幼苗,我们都要精心培育。”此次全新推出的“三毛的朋友们”丛书,正展现了张乐平对中国下一代的关爱和希望。
《我们的故事》书封
如《我们的故事》,收录了张乐平从1956年开始,在当时全国唯一的儿童画报《小朋友》上连载11年的儿童漫画的集子,共159幅。张乐平从与儿童相处的生活感受出发,撷取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片段,以小见大,仅用寥寥几笔就描绘出韵味十足的儿童家庭和校园生活,以期能帮助建设儿童思想道德、塑造意志品格。
《父子春秋》书封
又如《父子春秋》,汇集了张乐平创作的三部黑白连环漫画作品:记录父子交往互动的《父子春秋》(1956~1958年),刻画小女孩亲切可爱、纯真有趣形象的《小茉莉》(1947年),描绘小花猫因调皮惹出了很多麻烦趣事的《顽猫阿咪》(1947年)。全书以生活为创作题材,笔调活泼灵动,描摹出至真至善至美的儿童情趣。
《宝宝唱》书封
此外,丛书还以全彩大拉页的形式收录了张乐平创作的年画《宝宝唱》,内含1幅张乐平题字、11幅张乐平原画及11首儿歌,能让家长和孩子在亲子共读中回味经典。
在2020年这一全球抗疫的重要时代节点,三毛也没有缺席。在征得张乐平家人同意后,少儿社以后疫情时代的儿童生命教育为主题,邀请漫画家、上海美协漫画动漫艺委会主任孙绍波绘制出版了《三毛抗疫记》。
《三毛抗疫记》
孙绍波曾任《漫画世界》编辑,与张乐平成为同事,并得到张乐平在漫画创作上的鼓励与指导。在他看来,三毛是中国漫画金光闪闪、无可替代的文化符号。他表示,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在《漫画月刊》看张乐平《父子春秋》的连载:“《父子春秋》是当时《漫画月刊》上为数不多的儿童漫画。张先生在这个系列里,用幽默的谐趣的又带有一点调侃的手法,把家庭生活里父与子之间趣事囧事,生动地夸张地表现出来,颇有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父与子》的风采,但又能感觉到《父子春秋》是完完全全的中国味道。”而此次集结出版的《三毛的朋友们》也展现了张乐平先生朴实亲民的创作风格,“画面也好,对话也好,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楼上楼下、弄堂内外、街头巷尾,非常亲切自然。”
《三毛抗疫记》以三毛和他虚拟的妹妹为主线,把抗疫期间家里有趣的细节加以提炼,用幽默的漫画语言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相信当时居家抗疫的特殊情况,也是小朋友们的特别记忆。而书中三毛带着妹妹找妈妈在电视机前‘找妈妈’这一情节,也反映了疫情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舍弃家庭、勇敢逆行、义无反顾地到一线坚持抗疫的大无畏精神。”孙绍波介绍。
少儿社社长冯杰谈道,“三毛漫画”已经形成了市场上长盛不衰、常销畅销的品牌,但在挖掘历史文化积淀的同时,也要针对急剧变化的市场和阅读环境,赋予其崭新的活力。“希望能通过这套书,让大家一起体会张乐平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感受他对儿童真诚的喜爱之情。也希望在各界的努力下,让三毛乐观向上、善良正义、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让张乐平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艺品永存于人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