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千古风流人物”的精神世界 ——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随记
2020年9月,我踏进故宫文华殿的大门,有些昏暗的展室里拥挤的观众重重叠叠。能够有足够魅力吸引这么多观众不远千里前来观看的,便是故宫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策划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本次展览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中精选出61件套与苏轼相关的书、画、碑帖类文物作为展览主体,并辅以院藏器物类文物和古籍善本。对普通观众来说,能一次性饱览这么多苏轼真迹真是难能可贵,因此故宫博物院的参观门票从展览开幕时便一票难求。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从苏轼的交游与时代、苏轼的文学创作、苏轼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苏轼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等不同角度,以文物为载体,展现苏轼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风范,从而睹见苏轼这一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
“为君三日醉,蓬发不暇帻。”《岐亭五首》便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时遇到“白马青盖”来迎的故友陈慥陈季常时所作。苏轼与陈慥在黄州重逢,友情甚笃,苏轼在黄州的300多封书信中有16封就是写给陈慥的。这次展览中的《新岁展庆帖》便是苏轼写与陈季常的一封信札。“昨日得公择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公亦以此时来,如何?”苏轼在信中说,上元节后另一位好友李公择要来,预计月末到,于是邀请陈慥与李公择同时过来。“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但此时苏轼忙着建造“雪堂”,不能陪着游玩。“雪堂”在苏轼的散文《雪堂记》中有记载,“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而后苏轼说会给陈慥寄精美的鸟笼和扶劣膏两样东西,也想借陈慥收藏的建州茶臼和捣茶用的椎子,让铸铜匠仿造一套。
《新岁展庆帖》中的内容非常生活化,苏轼的性格也跃然纸上。热情好客的苏轼即便被贬谪黄州,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也保持着与友人的往来,不但留着精美的鸟笼寄给好友,还特地让朋友带来建州的茶臼子找人进行仿造。即便经过朝堂上的浮沉、仕途的不顺,他也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情。
《新岁展庆帖》据传作于1081年,苏轼时年44岁。其书行笔流畅、灵动自然,不似《黄州寒食诗帖》那般起伏跌宕,也不像《春中帖》那样浑厚凝重,是苏轼书风由早年过渡到中年的佳作。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明拓《晚香堂苏帖》中的《献蚝帖》,这是苏轼被贬海南儋州后写与友人的一封信札,作于元符二年(1099年)冬至前二日。这封信札记录的是当地人赠蚝,苏轼将生蚝与酒同煮发现非常好吃,又将个儿大的生蚝放在火上炙烤,说比煮酒更好吃。最后告诉儿子不要告诉别人,怕别人知道了争相来跟自己抢食如此美味。“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绍圣四年苏轼被贬琼州,此时他已经63岁,远离朝廷。海南的生活条件艰苦,“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冬无炭,夏无寒泉”。虽然身在这种艰苦条件中,并且仕途上备受打击,读这封信札给人的感觉却像是在讲一个幽默的故事,非常轻快。这也反映出苏轼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豁达乐观地看待事物。
展览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另一幅作品,是苏轼题跋林逋的《自书诗卷》。林逋,字君复,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为后世文人所仰慕。“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其咏梅名句。这幅书法作品作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已经过上了隐逸生活。他的这幅行书笔势方硬,风度峭劲,行距疏朗,犹如他的性格散淡疏逸。半个多世纪后,苏轼见到林逋此卷,在诗后题跋,对其高洁的人品推崇备至,称“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又赞林逋“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这样不遗余力的赞美之词,若是放到今天,苏轼想必是林逋的头号粉丝了。但与林逋书法的劲峭不同,苏轼的《书和靖林处士诗后》其书藏锋敛锷,运笔、结体、章法皆极平易,气韵雅逸,线条流丽温润。
苏轼在诗文、书法、文学等方面都是宋代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以潇洒的胸怀去面对人生的坎坷。他的精神境界通过传世的诗文和书法作品为后代所称颂,对后世影响深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党圣元:苏轼的文学批评观[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