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开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新篇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李美霖  2021年01月06日16:37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明确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并指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对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建议》,并对“双循环”格局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需要健全的方面把脉献策。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双轮驱动”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也是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联系在一起的,是“十四五”时期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雷明告诉记者,“十三五”时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面向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这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湖南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大瀚舆情与全媒体应用机构创始人梅文慧告诉记者,随着云计算、移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大批新文化产业、新文化模式应运而生。我们应重视将科技进步成果渗透到文化产业的各环节链条,同时加快“互联网+文化”的全方位融合发展,落实“数字中国”战略。“对于我从事的舆情、新媒体行业,便是善用技术、用好技术,从海量互联网数据中提取、审核有效和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以新媒体矩阵提高传播效果及多重价值。”

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文勋表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双轮驱动”。文化建设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铸魂为根本 用技术赋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首要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命脉、人心的凝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雷明坦言,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之中。坚持和完善党领导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文化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梅文慧认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主要凭借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是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的有机组成,现代文化产业如数字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不仅直接诱发、催生和哺育了高新技术产业,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外,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具有价值引领性、创新性、融合性、协调性、开放性等特征。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是“十四五”期间实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涉及的三大重点任务的根本保障。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李军认为,有了健全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才能加快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高质量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针对《建议》中,“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的提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邓涛表示,文化产业数字化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文化产业数字化的目标是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文化体验供给,数字化带来的技术便利、手段升级,落脚点是内容生产的优化精进与创造创新。

邓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发展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迅猛发力,以令人炫目的‘数字化’转换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在新一轮全球化中从‘跟跑’到‘并跑’,直至开始‘领跑’。数字和网络技术为千百万以往文化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赋能’,使他们发掘出以往不被发现的才能,他们生产的内容产品规模极大地超出了专业群体生产的产品总量。”

构建文化产业开放新格局

在“双循环”格局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需要健全的方面有哪些?雷明告诉记者,应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中,以推动高质量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新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建设。应推动政府管理向服务型转变,发挥政策的导向效应,积极构建系统性、梯度性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王文勋认为,应进一步简政放权、为文化企业减负,鼓励更多非公资本参与文化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激发各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李军认为,在“双循环”格局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首先要协调好文化产业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把握好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尺度。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挖掘国内消费潜力,培育和扩大新的消费增长点。如何促进国内外双循环,构建文化产业开放新格局?王文勋表示,一方面应积极搭建文化消费平台,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增进公共文化福利供给,加强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国内区域间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畅通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走“双循环”的发展之路。

同时需要强化内容建设。王文勋表示,需要丰富优质内容创作生产。完善以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价值为核心、以文化市场为目标的内容创作机制,生产出一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化、大众化、市场化特征的文化内容精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对于“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新路径,邓涛认为,须抓住数字文化发展高峰期到来的契机,以“原始创新”的精神推动文化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开创文化体制改革的崭新篇章。

用优质内容满足人民需要

新闻出版、文化传媒界应从哪些方面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雷明谈道,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系统观念。

梅文慧表示,要增强国际话语权,多渠道引导与化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应构建全媒体传播与融合发展体系,讲究传播艺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持续拉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传播手段,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在繁荣出版事业上,梅文慧认为,应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文化精品。挖掘原创品牌,生产优质内容。用优质内容满足人民文化需要,加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全民高质量阅读,扩大影响力,打造高质量文化产业生态。

王文勋说,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能够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李军表示,新闻出版、文化传媒界应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放入国家未来五年、十五年发展规划中去具体落实。建议新闻出版、文化产业、传媒界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