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杀死文学性? ——作家、编剧共话网络时代的小说改编
来源:中华读书报  | 舒晋瑜  2021年01月08日09:09

要说今年最火的剧,绕不开由网络小说改编的《隐秘的角落》(小说名《坏小孩》)。我由此知道了紫金陈,并追完了他的另几部作品《无证之罪》《沉默的真相》(小说名《长夜难明》)、《谋局》(小说名《高智商犯罪》)。看惯了动辄几十集的电视剧,如此短小精悍,推理缜密,制作精良、剧情紧凑又能深刻揭示人性的电视剧,似乎太稀缺了。而由编剧王倦操刀,改编自阅文集团白金作家猫腻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庆余年》,也取得了收视与口碑双丰收。

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如何成功改编,推动IP(原指知识产权)的持续增值却大有文章可做。有“中国电视剧风向标”之称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春季)、北京十月文学院组织的“文学作品的影视转化”跨界对话、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联合腾讯新文创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如何‘向融’?——IP作家对话影视编剧”圆桌论坛等活动,让新文创生态下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规律和方法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要理解原著

《庆余年》的改编之所以成功,关键是编剧对于原著的深刻理解。阅文集团白金唐家三少认为,成功的网络文学改编,必须要能尽量保留原著的故事核、主设定,只有这样才能在延续原著人气同时,不断破圈,推动IP持续增值。改编剧本最重要的地方,是把人气延续下来,在保留原著爱好者的基础上,吸引更多非网文受众的观众。“这一点《庆余年》就做得特别好,原著‘粉’基本没有不满意的,又抓住了很多新观众的心,它的吸引力是全年龄段的。”

网络作家天下归元指出,《庆余年》的成功离不开猫腻原著的高水准,更离不开编剧王倦对原著的理解。“王倦的改编,第一保留了原著的内核,第二用轻喜剧的方式阐述使剧作的观赏性更高,第三成功勾画了主要人物的群像。”

《庆余年》是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三驾马车的首次联合制作,基于以IP为核心的腾讯新文创战略,通过“自制+主投主控+联合开发”的全方位布局,有效提升了IP构建的效率与质量。据悉,三家公司于近日正式启动了《庆余年》第二季的创制。谈到如何实现更高质高效的网络文学改编,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动漫董事长程武表示,随着中国数字内容产业“新基建”的基本完成,要想持续打造出更多高水准、高价值的文化内容,需要进一步推动内容产业链耦合,尤其是对网络文学、动漫这两个内容源与影视行业内容放大器之间耦合模式的探索。这将成为推动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布局从广度转向深度、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要有完善的产业链条

作者和编剧的相互信任以及深度交流,对影视化改编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王倦改编的经验是,要专注于故事,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我既然接了这个IP,首先一定熟读它,因为我要了解它的精神,要了解表现什么意义,表现每一个人物。如果不够尊重这个作品,改编很难获得成功。”

除了把握作品的内核,王倦认为,了解读者的想法、与读者实现情绪上的共振也同样重要。“我经常看一些连载的评论,透过评论可以看到读者诉求本质是什么,它有最朴素的情感在里面。你可能挖得更深一些,抓住作品背后的经典的人类共情点。”阅文集团白金作家会说话的肘子对此表示认同,“其实网文的内容、风格、品类更新迭代很快,所以网文作者要通过读者理解现在的时代,让读者来告诉我们,时代变没变,或是变成什么样。”

好的改编“就像是谈恋爱,要彼此尊重,”既要尊重原著的作者,也要尊重编剧自己,双方应该是站在一个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来改编。编剧秦雯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天下归元也赞同这一观点,相比过去线性的改编过程,她期待未来作者能够以策划或顾问的身份参与到作品改编中,互相理解,求同存异,相辅相成,最后水乳交融,是天下归元所期待的作者与编剧间的理想状态。

要实现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更好的耦合,除了要推动作者与编剧间的有效协作,在编剧李潇看来,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完善、健康的产业链条。李潇说:“我们现在并不缺好的作家和编剧,缺的是既懂作者和编剧,又能跟市场接轨的优秀制作人。”

去文学性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家格非和不少影视导演有过接触,他本人的作品改编也涉及到很多版权交易,但是奇怪的是,到今天为止他还没有一部小说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

在改编的过程中,文学性的作用又在哪儿呢?格非在参加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时说,作品没有文学性,一切改编都无从谈起。而文学性就是被电影去掉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比如心理描写、作家在小说里某种特殊的设置或某种隐晦的意图,从客观上来讲,是无法在影视里表现的。福楼拜一个词能改三个月,把意图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但是这些东西在影视中的呈现会非常困难。

“把文学性去掉,在某种意义上我认为是必要的,因为电影电视剧讲故事方法不一样。但是即便去掉了文学性,它仍然是构成一个作品的灵魂。”格非回忆,当年张艺谋跟他聊天时反复说的,就是“我不要你提供物质故事,我需要你提供故事背后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文学性的东西?”

紫金陈的作品擅长用强悬念来吸引读者。《坏小孩》里是张东升把岳父母推下山崖,《长夜难明》是张超在地铁站抛尸。他认为,改编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作品的命运。“对作者来说,改得好当然是加分,如果改得烂了,那我也没有权利干涉。我一直是不对这个抱有太大期望的。对于创作者来说,写作才是根本。”因此他更追求小说的故事性,“让读者快速看完这个故事是我的第一要求。”

推理小说的精彩取决于案件的内在逻辑是否环环相扣。紫金陈的小说里少有煽情,他总是以旁观者的角度,站在角色背后,思考其中的逻辑是否严谨,并平静地讲述故事。“我们更擅长用市场化的方式,把我们的情怀用好看的故事表达出来,让故事接地气,让读者、观众看到故事的同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悟。这就是我的追求。”紫金陈说,他更关注现实、社会和人性,他认为,从事类型小说创作的作家都有着内心的情怀,都有着对世界的见解。

学者毛尖做影视评论多年,认同希区柯克所说二三流的作品、三四流的作品更适合被改编为电影的观点。这里有一层“反文学性”的观念。“今天我们重新来想象文学和电影的关系的时候,其实文学已经没有那么强的C位感(指注意力中心)了。作家要反过来想,我们还有能力谈文学性吗?或者说我们还有资格谈文学性对影视的重要性吗?”毛尖最近也看了一些作品,包括很红的穿越剧,发现文学性都不强,但是有当代感。所以她认为靠文学性是不会成功的。

精品化是关键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影视改编的天然富矿。

在接受中华读书报采访时,晋江文学副总裁刘旭东表示,他们在推动作品影视化改编的同时,还积极开拓其他版权形式的改编,如广播剧、动画、漫画、有声读物、游戏等,一部作品可以拥有多种类型的版权改编。

自建站至今,晋江获得其他版权形式改编的作品已超过5000部,改编形式将近20种。其中多部作品在海外也获得了较好影响。比如网络作家关心则乱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网站连载期间就获得了大量读者关注,由该作品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还在2019年4月登陆韩国等地,《人民日报》海外版称此剧为“一堂生动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课”。玖月晞的《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被改编为电影《少年的你》,最终票房超15亿元,获得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新人等8项大奖,同年登陆5个国家的151块银幕。《陈情令》《镇魂》《亲爱的热爱的》在海外也受到追捧。

截至2020年10月,晋江文学城实体出版累计超8000部,海外版权输出近3000部。该网站副总裁胡慧娟说,网络文学已经是现代影视来源的重要源泉,热播影视剧很大一部分来自自带粉丝的网络文学作品。尤其是所谓的“女性向IP”,有投资小、口碑好、回报率高的特点。《亲爱的,热爱的》等作品受到了海外观众的热捧,事实证明,相较于其他题材,女性向作品更易被海外市场所接受。

另一部网剧《长安十二时辰》不仅在豆瓣上得到了高分,还成功实现了文化出海。阿里文娱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认为,无论网络文学还是影视作品,核心还是故事和人物。消费升级时代,人民物质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开始要求精神生活。大家都期待更好的故事内容。《长安十二时辰》是从故事向文化转型的典型例子,也是改编跟平台互相成就的标杆案例。通过亚马逊网站,该剧已经以付费形式登陆了北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