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长篇童话《拖鞋》:儿童文学需“意思”与“意义”并举
来源:宝安日报  | 周思明  2021年01月19日08:50
关键词:《拖鞋》 童话

儿童文学是我国数亿少儿群体重要的精神食粮,如何让这一精神食粮变得“好吃”又有“营养”,换言之,如何使之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是广大儿童文学作家们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近日,读了儿童文学作家刘海龙的长篇童话小说《一只离家出走的拖鞋》,对此问题的解决有了一点认识。

《拖鞋》(简称,下同)这部长篇儿童童话小说,不看内容,光是书名,就觉得有趣。拖鞋?而且还能离家出走?立马就有了阅读的兴致。首先,《拖鞋》的构思是独特而有趣的。作者匠心独运,以一只拖鞋为主角展开故事,这就将小读者们代入一个富于童趣和悬念的故事情境。可以说,这是一本可以让孩子们放松心情,先是边看边笑,然后是边看边感动的童书。在充满童心、童真的想象世界里,白拖鞋小墨其实就是一个孩子。孩子与孩子在心灵上是容易沟通的。作为孩子的读者们,他们会想:如果我在鞋柜里,我就是白拖鞋小墨,我会趾高气扬地对红色篮球鞋说什么呢?除了嫉妒、愤怒、羡慕……更多的应该是心疼吧?这也是一本让孩子们读着读着心就会慢慢揪紧的书,他们会为小墨的命运担忧,也会为妞妞的命运,甚至那只狡猾而又可怜的胖老鼠的命运担忧。

而且,《拖鞋》也是有意义的。好的童话故事,不仅是写给孩子看的,也是写给成年人看的。生活不是童话,但童话却是生活。伴随白拖鞋的故事演进,读者得以看到人间的冷暖与爱恨,看到人性深处不曾泯灭的善良与爱。《拖鞋》之所以能够将小读者和大读者“拖”住,奥秘就在于,除了有意思,还有意义。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主人好久没有回家,鞋柜里气氛沉闷,鞋子们心情都不太好。一只白拖鞋向往自由,渴望去周游世界。可是,鞋子怎能离开人类到处乱跑呢?但受不住煎熬的白拖鞋就是如此冥顽,它抛开顾虑,毅然逃跑。逃跑过程中,它历经波折,被环卫工人丢进垃圾桶,被流浪汉捡走,被猫叼走,被车压扁,被人踢下臭水河……最终它流落到了一间铁皮屋,遇见与清理河道垃圾的爷爷相依为命的女孩妞妞。在此,白拖鞋发现一个秘密,几个月前,妞妞遭遇一场车祸,被好心人从车轮下推开。妞妞安然无恙,好心人却被撞伤。爷爷担心赔偿,就带着妞妞逃走。当白拖鞋见到那个好心人的时候,才发现他竟然是自己的主人。走笔至此,我想小读者们自会总结出《拖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意义。

“意思”与“意义”并举,让《拖鞋》有了不俗的价值,也让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家受到启迪,并使儿童文学“破圈”的可能逐步变为现实。的确,《拖鞋》既是一部有意思的童话小说,也是一本有意义的儿童读物。“意思”与“意义”并举,让孩子对它爱不释手,愿意把它装进书包里、放在枕头边、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故事里的每个情节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故事变得更长、更有魅力。阅读就是写作道路上的“临帖”,而“临帖”的结果乃是“独创”。身为阅读推广人的刘海龙,一旦介入儿童文学创作,就表现出了创作才华。童话虽然是幻想的文学,但也与现实紧密关联,否则就会写飘、蹈虚。事实上,《拖鞋》有很多写实的内容,其所指就是孩子和大人所置身其中的现实人生。我觉得,现实人生与童话想象的有机结合,是成功建构这本童话作品的意思和意义的要素所在。透过“一只离家出走的拖鞋”,作者所关照的,还是现实人生,只不过换了一个角度而已。此者,也即童话写作的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呈现。

其实,童话小说、成人小说乃至整个文学写作,都是虚实结合的统一体。只有虚没有实,作品就没有赖以依托的大地,没有了大地的依托,文学就会滑向凌空蹈虚的泥淖;同样,只有实没有虚,文学也就没有了想象的翅膀或空间,就失去了文学自身的基本属性。《拖鞋》的启迪昭示我们:童话是帮助孩子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所呈现的,是少儿生活的本质。这种文学样式,可以引导孩子面对自我内心与外在世界,倾听内外交汇的人性碰撞声音,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这种富于“意思”和“意义”的童话写作,不光看重作者的趣味想象能力,也看重作者的思想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