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倡导“说真话、讲道理”的文艺批评
来源:中国文化报 | 马滏漳  2021年01月28日16:08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的文艺批评。“说真话、讲道理”六个字,明快地道出了文艺批评的精髓、真谛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把文艺批评比作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而要实现这样的“镜”与“药”的效果,就必须“说真话、讲道理”。当前文艺批评领域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根本原因也在于没有遵循“说真话、讲道理”的法则。

说真话:

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这里的“表扬”“吹捧”“造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说真话,所以批评精神就荡然无存了。正像有学者所讲的:“说真话”是文艺批评的“良心”。构建起鲜明的批评精神,可以说,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说真话”。对于“说真话”,巴金先生曾这样说过:“所谓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作家“说真话”是“把心交给读者”,批评家“说真话”,则是把心交给作家、艺术家,对作家、艺术家“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

“说真话”,一要“敢说”。不能因为彼此是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抹不开面子,就不敢批评,要敢于打破“小圈子”、斩断“利益链”,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二要“说对”。“说对”就是“实事求是”,要求批评者能够正确、准确把握作品,鲁迅先生说:“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批评者首先要正确、准确把握作品的坏处和好处。如果说不准、说不对,就不会有任何说服力。三要“说实”。“说实”就是要说具体,不能大而化之,一概而论,只概括现象,不针对具体作品。“说实”也是我国古代诗论、画论的一个传统,由具体作品或具体诗人、画家直接生发臧否,体验更为真切、持论更为精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这里的重点一个是“剜”,一个是“剜”的对象,即“烂苹果”。现在有些批评文章确实也似乎在做“剜”的动作,但没有具体的“烂苹果”。由于缺少确定的实际的对象,“剜”也就成了虚晃一枪。有的评论文章列举了很多创作上的不良倾向和不好的现象,觉得可能会有文艺家来“照照镜子”,比照改正;结果却发现没有一个人过来对号入座。这就好比演讲家对着一排排空椅子做演讲,显然是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的。

讲道理:

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如果说“一面镜子”是对应文艺批评要“讲真话”的话;那么,“一剂良药”对应的应是“讲道理”。要真正开出“一剂良药”是不容易的,医生须既“知病理”,又“知药理”,还“知人理”。开出“一剂良药”的结果是治好病,“讲清道理”的结果是“说服人”。“良药”之“良”,要在治本;“道理”之“道”,要在彻底。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文艺批评要说服人,同样如此,必须把关于文艺的判断的道理讲清楚、讲深刻、讲透彻,不能只在表象上打转转,要讲到文艺的根本上去。

“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文艺批评要“说服人”,当然首先要“说真话”,但这个“说真话”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生硬地“说真话”,而是以行家里手“讲道理”的方式“说真话”,这样的“说真话”才能做到入木三分,真正把艺术的理路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就在于它是彻底的文艺理论,从根本上讲清了文艺的发生发展、文艺的本质、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文艺形象的典型性、人物性格的成因、文艺批评的尺度等。这些都是文艺批评的基本理论,从这个基本理论出发,文艺批评才能具有深沉、科学的底蕴,才能在阐释和说理上做到彻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赢得人民认可,花拳绣腿不行,投机取巧不行,沽名钓誉不行,自我炒作不行,‘大花轿,人抬人’也不行。”对于文艺批评来讲,同样如此。如果是“花拳绣腿”“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自我炒作”“大花轿,人抬人”,根本不可能做到“讲道理”,更谈不上“说真话”,这样以批评“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立标准:

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

“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文艺批评“讲道理”不是讲那些相对主义的道理,如果没有一定之规、没有一以贯之的遵循和依据,批评就会丧失立场、东摇西晃、莫衷一是。“说真话、讲道理”,要想说得好、讲得透,就必须坚持科学而稳定的立场和标准,并且这个立场和标准是符合文艺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既是文艺批评依据的标准、运用的方法,同时,这样的标准和方法也须通过批评实践来加以建构。

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要求文艺批评在把握文艺作品时,要看作品人物性格是否具有契合历史本质和时代潮流的典型性,看作品内蕴是否具有体现人民主体和意志的深厚性,看作品情节是否能够“莎士比亚化”“曹雪芹化”而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完美融合的艺术品质,看作品语言表现是否符合表意文字含蓄蕴藉、形神兼备、意象纠缠、境界深远的中华美学特质。文艺批评树立起这样的标准才能够真正进入文艺作品本身,抓住文艺的根本,从而做到把真话讲得真切,把道理讲得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艺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其实是批评了三种不良的文艺批评标准取向,即“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的“小圈子化”标准、“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的“西化”标准和“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的“商业化”标准。如果文艺批评被这三种倾向所左右,是不可能真正做到“说真话、讲道理”的。

文艺批评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活跃的富有战斗力和说服力的文艺批评。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批评是有力的、科学的、先进的,是说真话、讲道理、有标准的。“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新时代,呼唤新时代的文艺繁荣,也呼唤新时代文艺浪潮中作为文艺批评家的“弄潮儿”和“疏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