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阿来:青年作家不要放弃情感、审美、精神追求
来源:封面新闻 |  张杰 李媛莉  2021年02月01日08:41
关键词:阿来 青年作家

1月30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正在参会的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作协主席阿来。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他谈到此次参会他重点关注的点是“文旅融合”。“在我看来,文化不是个静态的东西,应该还要有一个文化产业化的进程。我们四川这方面,潜力和空间还是很大。我计划在这方面,提出我的建议。”

阿来

谈到今天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阿来说很多议题他都非常关注,“比如脱贫攻坚、防控疫情、社会治理、经济发展这些内容,其实它们往往不是一个各自单独的存在,而是互相有关联的。”阿来也欣喜地说,四川如今取得的成绩是全省人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干出来的。“现在我们经济正在加速发展,可以说上了个新台阶,GDP接近五万亿了。”

文学的事业需要青年人一代一代传承。身为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对四川文学的发展,熟稔于心,深有思考。阿来曾对封面新闻记者侃侃而谈,仔细梳理在过去70年内,四川文学的发展脉络和轨迹,“以我的阅读判断看来,除了存在世界文学的大传统、中国文学的大传统,四川文学其实也有相对小的自己的传统。在小说领域,早在30年代,在中国文坛著名的四川作家艾芜和沙汀,就写出非常好的作品。李劼人的大河小说,马老(马识途)的革命文学创作,都带给大家惊喜。马老首先是一位革命家,然而也写出了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夜谭十记》《清江壮歌》等。改革开放之后,四川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好的作家和作品。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四川的诗人群体,尤为在全国瞩目。最早写农村改革开放的就是咱们四川的周克芹《徐茂和他的女儿们》,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之后,四川多位作家获得茅奖。”阿来还提到当下的网络文学,“四川的网络作家队伍,也是比较强的,我认为,实力排到全国前三没有问题。”

提到如何培养青年作家,阿来说,“我觉得都不是培养的问题。字需要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我觉得,更重要的可能是,在这个浮躁的、过分物质化的时代,提醒青年作家不要放弃情感的、精神的、审美的追求。”

新冠疫情让世界处于彼此比较隔绝的状态。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身为人类情感和思想描摹者的作家,应该怎么来表现这个重大的时代变化,阿来有自己的思考,“新冠疫情是人类历史上遇到的一个重大困难。但其实,历史总归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种回旋式发展。就像一条江河一样,浪潮有起有伏。有时候顺畅,有时候有较大的波折。所以我不会太忧虑因为疫情带来的暂时困难。因为从大的历史观讲,人类生活总体还是往前进的。人类虽然暂时因为疫情隔绝,但是总体还是要继续沟通、交流的。”

“我所理解的主旋律,就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理想主义的精神”

封面新闻:您刚才说到关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词。围绕脱贫攻坚的创作也越来越多。但是要把主旋律的主题,创作成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并不容易。您的《攀登者》写得很好。关于写主旋律作品,您有什么经验吗?

阿来:脱贫攻坚也好,或者说重大的社会进程、发展也好,不可能只靠某一群人来完成,而需要全社会同心合力。我们都要(至少部分地)参与其中。如果说,人类的发展当中有一个主旋律的话,我所理解的这个主旋律,就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理想主义的精神。这其中当然需要人的牺牲,需要艰苦奋斗,需要大家的付出和努力。据我观察,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这种东西组成的。如果没有理想主义,天天都是唧唧歪歪的小我东西,人类的意义何存?美国人打了二战,他们天天拍二战。那个是不是他们的主旋律?我觉得是。只要体现人类的努力向上,并且经过努力取得社会进步的就是。

封面新闻:您认为艺术应该如何处理的历史与当下?

阿来:所有东西都是当下的东西。古代的东西就是古代人的当下。李白杜甫也没有写古典作品的说法。是我们把他们写的看作古典。他们写的就是他们的当下。历史是过去的当下。所以我们不可能忽略当下。如果没有当下的书写,所有东西都是穿越幻想的话,那么这种精神取向就值得怀疑。

封面新闻: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成渝一体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提的很多。那么您觉得在文化如何实现一体化来呼应政策?

阿来:在我看来文化本来就是一体的。四川和重庆,巴与蜀文化可能有一点差异,但从来就是一体发展的。只不过把它划分成两个行政区划。四川和重庆在文化上本身就没有太大的区别,虽然各有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一致性更多。我们做文化产业,就要打破这种地域界限。双城经济圈虽然主打经济,但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本身是经济的一部分嘛。实现这样一种一体化,就需要大家打破这种界限,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