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轨道号》:科学之美盛放的童年景象
来源:中华读书报 | 崔昕平  2021年02月01日08:34
关键词:少儿科幻 成长

《中国轨道号》,吴岩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2月,35.00元

《中国轨道号》是吴岩面向儿童读者创作的小说新作。作品的新异气息与精准的儿童文学视角令人眼前大亮。这是一部建立在回忆基础上的童年故事,一部大气书写的童年成长。作品因深度呈现了科学本身的魅力而散发出独特的光泽,它引领读者脱离了普遍的生活状态,展望可以无限阔达,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作品起笔于1972年乍暖还寒的初春,描写以“小岩”为主角的一群孩子在空军第六军事装备研究所(军装所)部队大院的童年成长。这个童年成长环境本身即构成了极具新异感的故事背景。军装所接到任务,参与宇航员上太空的714工程项目“中国轨道号”。文中,溶液计算机,皮层通信,捕捉红微子、空间扭力矩等科学阐释一丝不苟,呈现了科幻小说的味道。但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故事并没有走向科幻小说的幻想场景,儿童也并未塑造成许多少儿科幻小说中人类危机时刻的拯救者,而是以质朴的书写讲述了这一成长环境下儿童的所见所闻与儿童的自然成长。显然,这部儿童小说的定位是独特的,它并非少儿科幻小说,而是一部科学背景下的儿童成长小说。

作品所展示的,不是科幻的奇妙,而是科学本身的奇妙。科学元素架构出一个独特的儿童成长环境,科学的魅力潜移默化浸润着儿童的人生观,参与着儿童的成长。科研部队大院的成长背景下,作品中塑造了多位对小岩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成人,新所长顾正平,水文专家四大爷,科学怪人老汪等科学家,共同构成一个有知识、有见地、有追求的榜样群体。他们赋予孩子们的,是一种无形的成长气场。在这样的气场中,孩子们勤奋,好学,肯钻研,有大志。他们的童年游戏,以数学的方式破解地图谜题,手工制作火星沙盘,模拟火星登陆夏令营等,闪耀着强烈好奇心和智慧火花;他们也将自己视为伟大科学事业的接棒者,会主动配合成人的科研工作,主动遵守部队大院的保密纪律。这些成长经历,与大多数儿童的生活拉开了距离,呈现出类于幻想的神秘魅力,展现了另一个由科学点亮的世界。在这群心细如发、善于观察思考的孩子眼中,世界也变得更加丰富而奇妙。身处这样一个家国情怀的成长环境,与这样一个优秀的群体的交流,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和胸襟,促成了孩子们怀抱远大志向的童年。

作品中,大量有着生活原型的人物与细节支撑起了部队大院的生活实感。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品采取了一种自然还原、不做绘饰的童心视角,水井探秘,天台探险等情节都写得神秘感十足,那是孩子眼中“秘密”的滋味,是富于童心的表达。兄妹俩的随时互掐和互助,是兄妹间相处的典型状态,“攒够了探险过程中的奶油炸糕钱,就出发进行第一次探险”之类的决策逻辑,是作品中童趣展现的源泉。作品采取了板块式的结构,但同时注意了故事的整体性、连贯性,情节编织严谨,没有无效线索;悬念设计巧妙,不是咋咋呼呼地抛出矛盾,而是巧妙地、一点一点在生活中推演,比如妈妈自行车螺丝的细节,就铺排得足够耐心,发挥的后续作用也足够有效。

当然,作品最吸引人的,是推进故事的过程中达成的人物塑造。作家的叙事语言简洁朴素,但精准传神。一群有为少年,小岩、妹妹、王选、周翔,包括大人们的形象,爸爸、妈妈、顾所长、老汪等,各个个性鲜明。要强的小岩与傲娇的王选之间的多次“和解”写得尤其生动,也极为出彩。作品真实呈现了儿童的成长,这样的成长,悄然发生在朋友间的相互影响中,更得益于成人们的有效引导。作品中,顾所长(顾阿姨)与孩子们亲切、坦诚的对话,多次为孩子们找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妈妈的形象,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对小岩兄妹的引导意义,而是提供了一个儿童家庭教育的范本。心中有太阳的孩子在成人的引导下,找到了恰当的交流方式,达成了真正的理解,拉近了心灵距离。可以感受到,作品在努力激发每个人心底的善意。平静、克制的文字背后,有浓浓的爱意与期望。

诚如吴岩老师《后记》中所述,近年来,科幻研究、科幻教育与推广占据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学者”的繁忙日常甚至让人有些忽略吴岩是一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屡获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等多项科幻文学奖项的作家。《中国轨道号》的亮相再次展示了吴岩作为作家的创作水准。

作家所呈现的科学背景与作品内在的精神指向是高度契合的。科学显然不仅仅作为一种点缀性的元素,而是故事的内在精神。属于同福夹道四号的少年们的选墨水仪式,充满科学诗意的飘灯节仪式,特定时代中那个精神富足、追求理想、献身科学、为人类未来摒弃个人私念、敢于且甘于奉献的高尚群体,呈现出人类精神世界中的理想之光。可以借用作品的一句话,它所点燃的,是人类无止境的探索,是“通向另一个宇宙的光亮”。作品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表征了科学的价值,决定了作品的气质,“只有当我们的心从遥远的太空回到地球时,我才发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原来这么近!”在广阔的科学视野中回望现实生活,便会获得一种豁达的大境界,一种俯瞰的通透与理性。这些经历与感受,也是留给现在与未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