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近代漫画的主题转换
吉尔雷于1795年绘制的《哥本哈根庄园》。资料图片
漫画作为一种图像,以夸张的笔触描绘世相,大多带有讽刺、戏谑的意趣。西欧国家近代的漫画创作以英国和法国最为活跃。1830年法国七月王朝建立,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当上国王,其推行的政策有遭人诟病之处。当时的法国漫画家菲利蓬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漫画杂志《漫画周刊》,刊登了不少批评政府的画作。菲利蓬后来被政府以诽谤罪送上法庭,政府为此还专门颁布了严厉审查报刊漫画的法律。
与法国漫画直陈时弊相比,英国漫画涉及内容更为丰富。17世纪英国的漫画多为黑白木刻,有不少描绘了英国内战的相关战事;而18世纪的漫画则多为彩绘,以套刻彩版印制,主要在版画店出售,带有商业营销性质。以18、19世纪之交为界,在此前后的英国漫画主题发生了明显变化,18世纪中后期漫画多以社会生活为表现内容,而在此之后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漫画则多以政治活动为表现内容。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漫画以威廉·霍加斯为代表。他擅长描绘人物形象,将最典型、最触目惊心的场景展示出来,既体现出现实的真实感,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他通过对夸张的人物形象和纷繁生活场景的描绘,对那个风气不良的时代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和令人捧腹的揶揄。他的作品形象地切中了英国社会的时弊,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带来某些状况的改善。例如,霍加斯的《杜松子酒巷》尖锐地讽刺了英国酗酒成风的恶习,引起民众和当局的震动,当局为此制定了相关政策,在此之后伦敦酒馆的数量大大减少。
与霍加斯注重写实的漫画风格不同,18世纪末英国漫画有了新的特点,画中人物形象被怪诞化、畸形化,形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漫画风格。此时的英国舆论空间更为广阔,加之官方的鼓励,使得漫画获得较大发展,且创作主题也趋向于民族主义的政治诉求,旨在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这些漫画家中的杰出代表有吉尔雷、罗兰森和克鲁克香克。他们的漫画主要描绘同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兴衰、英国激进运动等。1793年,吉尔雷发表了《法国荣耀的顶点》,以处决法王路易十六为主题,揭露法国的“自由”实为恐怖,政治倾向非常明显。英国漫画对法国大革命恐怖的揭露直到拿破仑上台后才停息。后来随着法国对英国的威胁日增,漫画主题也随之转为反侵略宣传。1813年克鲁克香克创作了讽刺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的漫画。为此,拿破仑曾一次次照会英国,要求英国政府采取措施,禁止报纸杂志刊登针对他的漫画。
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英国国内的激进运动活跃,要求政治改良的激进运动也因此成为当时英国漫画表现的一大主题。在英国漫画界,既有以理查德·牛顿为代表的一批漫画家通过漫画作品支持激进运动,也有很多反对激进运动的漫画家。1795年,英国重要的激进组织伦敦通讯社在哥本哈根庄园举行了两次要求改革的集会。吉尔雷以漫画的形式描绘了集会的情况。同年,在他创作的《哥本哈根庄园》中,三个激进派领袖竭力鼓动人们为改革请愿,而听演讲的人却穿戴破旧、皮肤黝黑、面容黯然。吉尔雷巧妙地通过画中人物的形象设定表达了其对激进运动的否定态度。吉尔雷的作品在批判国内激进派的同时也批评了保守派政府。1793年英法战争爆发后的贸易停滞、通货膨胀和税收增长,加剧了社会贫困问题,激起民众的不满。面对危机,吉尔雷不再把创作主题局限于对激进思潮的抨击,他也在思考激进思想的来源。1797年,小皮特政府宣布英格兰银行暂停对黄金的支付,为此吉尔雷创作了漫画《弥达斯》,对小皮特政府进行了有力的攻击。
这一时期的英国漫画家在作品中寄寓了个人与时代的期望。作为媒介的英国漫画,在客观上承担了政治启蒙和舆论引导的功能,沟通了政治事件和大众艺术的双向互联。另外,漫画作品自身的发展,如便于复制的版画样式,在画作中插入大量文字(表示画中人物在说话,被圈围起来称作“气泡”)等,使得漫画的传播更为广泛。对当时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的英国民众来说,漫画也因其形象化的表达更具吸引力。到20世纪,尽管漫画的笔触已由繁至简,颜色由五彩变为黑白,形式出现了明显变化,赖以立身的媒介也由版画店转为报刊,但其表达政治诉求以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却依然如故。
漫画是时代印记的鲜明镜像,是应社会的需要而创作,史学工作者可借此捕捉其中透射出的有用信息,发现作者以及同时代人的观点和立场。在世界史的图像文献宝库中还有不少类似的画种,如印度细密画、尼德兰风俗画、日本浮世绘等。它们都起到了沟通历史与艺术的不同门类、以图像的具象形式为历史记述和研究提供丰富资料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图像信息呈现有时候会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为此需要研究者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具备必要的艺术素养、深刻解读图像背后的含义,从而开拓出包括漫画在内的图像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作者:陈仲丹,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