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家》2021年第1期|欧阳黔森:悠然见南山(节选)
来源:《中国作家》2021年第1期 | 欧阳黔森  2021年03月01日06:18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初心不改、使命如磐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为我们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出了总动员令。

贵州大地上,正如火如荼地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总体解决,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搬出大山,促进城乡格局、生产力布局发生深刻变化。

2019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4万人,24个贫困县摘帽退出,全省贫困人口数量从2012年的923万人减少到30.8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8%降至0.85%,经过今年上半年的冲刺,剩余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未摘帽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4年处于“好”的方阵。贵州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现在是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篇章!

在贵州88个县市区中有66个贫困县,2020年10月前,还有9个深度贫困县未摘掉绝对贫困的标签,这是贵州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在2020年10月迎来了最后的第三方评估、验收。

2020年7月22日我列席参加了中共贵州省委十二届七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当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讲到“我们深切感受到,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彻底撕掉贵州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的时候,掌声雷鸣般响起。这句话的分量和自信,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这无疑彰显了四千万贵州人民感党恩、颂党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奏响了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新时代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最强音。

在这掌声里,一个念头涌上了我的心头,会后我一定要去还未摘掉绝对贫困标签的9个深度贫困县,看一看贵州脱贫攻坚这最后的堡垒。

白云乌了就下雨,乌云白了就天晴。这是一句贵州民间谚语,它诠释了云上贵州的奇观,这样的奇观在贵州的大山中无所不在。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却雨纷纷。这样的现象,一般能想到的是“东边日出西边雨”这样的名句,可当你置身其中,眼前这梦幻般美妙的存在,远非那个名句所能涵盖。

今天,这样的奇妙一直伴随着我,不得不改变我的行程时段,也正是这样的改变,让许多意想不到的偶遇蝶变了,这样的蝶变不啻使人感觉到时间变换中的不期而遇,是那样的不可预知,而在这不可预知中,该来的,该出现的,一定会真实地在这改变了的时间进程里次第上演。

走在田坝组的中心地段了,才遇见了一个人。我赶紧朝他走去,一边向他伸手一边问他贵姓,他笑眯眯地说姓高。握住他宽大的手时,我才感觉到了他的高度,至少有一米八二左右吧!

刚才在山上看中药材前胡种植基地时,同行的沙坎村扶贫攻坚作战队队长吴平手指不远的山谷说,那里是田坝村民组。

往下看,田坝村民组处在群山环抱的凹地里,却看不见有田坝的存在。我知道,在这一带凡是叫坝的地方,一定有水田,可以种水稻。众所周知,贵州山多地少,可耕地面积不多,水田就更少了,田坝就更可贵了。之所以在贵州很多地方出现美丽而壮观的梯田,也是自然条件所造就的。如果有田坝,谁造梯田呢?

凡是能叫田坝的,一般都会有至少100亩左右平整的土地。这是喀斯特地貌的独特之处,在万峰成林的间隙,零星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坝子,我们称之为坝子经济。这与新疆的绿洲经济形式相仿,相同的是在新疆,哪里有绿洲,哪里就有人群居、就有发展;贵州亦然,哪里有坝子,哪里就有人群居,就有发展,不同的是新疆的戈壁沙漠多,贵州的石头森林多。

田坝村民组没有田坝,问清楚了情况,这才知道,这只是先辈的一个美好愿望。田坝村民组如果真有田坝,它就不可能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深度贫困村中的深度贫困组了。

当然要下去看看,一路上吴平如数家珍地介绍田坝组,截至2019年底,田坝组总人口64户2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101人,已脱贫24户89人,未脱贫3户12人,贫困发生率3.7%。易地移民搬迁11户41人。新建通组油路1.5公里、蓄水池3个100立方米、垃圾池2个,庭院硬化2650平方米,安装路灯45盏。根据这里山地的特点,我们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不再种植产量低,收入少的苞谷,改种了中药材前胡,达600余亩,带动了务工人数75人,其中贫困户23人。今年,这个脱贫攻坚战最后的堡垒,已经被我们拿下,整个村民组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等待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

听在心里,看在眼里。这眼前的一切都是偶然,这样的偶然常常会给人惊喜,这样的惊喜是伴随着不可预知的、没有任何人为的真实,而这样的真实,就其本身而言,何尝不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惊喜呢?

我常在脱贫攻坚一线行走,从来不预先告知我的目的地和采访对象是谁。不管你提供的资料有多么丰富,我决不引用,除非我眼见为实。

今天来到田坝村民组,纯属偶然。这次来安顺市,我是来找“南山婆”的。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创作一部脱贫攻坚的电影《悠然见南山》,讲述的是一个叫磨满的深度贫困村民组,如何在“南山婆”的帮扶下,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的故事。要写这么一部电影,也是偶然。2020年5月长假期间,本想在家搞创作,可家人也走了,没有饭吃,我也只好出去走走,也许是习惯使然,我开车就往大山深处跑,心想偶见什么就是什么吧。那天,不知咋的,就一根筋似的哪里难走、哪里偏僻我就往哪里开,在一个几乎不可能再走车的地方,我差点就放弃了,眼前似乎没路了。可我还是坚信贵州省发布的组组通公路的公告,也正是我这样的坚信,才没有与磨满村失之交臂。

山路刚好也就我车的宽度,稍有闪失就掉下深谷,亏得我年轻时是个见惯这种险情的地质队员。车一个急转弯,峰回路转,一片天地豁然开朗。走下车,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周围青山如黛,包围着一片两百亩左右的坝子,坝子的边缘、山脚之下散落着几户人家。这画卷一样的天地,不禁令人心情舒畅,这无疑是名副其实的桃花源,陶渊明所追求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悄然出现在眼前。

我就站在村头,一副心旷神怡的模样。良久,见一村民扛着一捆竹竿走过来,我赶紧问询,才知道这里就叫磨满村民组,眼前的人叫罗德亮,正是这里的村民组长。据他介绍,磨满原来交通闭塞,村民自古以来进出均靠人挑马驮。精准扶贫实施后,党委政府动员全组村民移民搬迁,在山外的新合村优选建房土地,给予建房经费的优惠政策。经过乡、村两级共同努力,最终有10户搬了出来,余下的11户始终不舍得放弃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说什么也不愿搬迁。

我说,我要住在这里也不愿意搬走。

见我这样说,他很高兴,他一下拉开了话匣子。他说,当时扶贫干部天天来找他做工作,他硬是不同意。

我扳着手指头说,你们当时的人口是100多人,土地人均也就一亩多,按传统经济作物算,一亩地也就1000多元收入,当时你们不搬迁,仅仅靠你们这点土地能达到脱贫指标吗?

他说,绝对达不到。

我说,这就是他们找你的原因,你们不脱贫,他们丢不了手。

他说前年知道山外的青山组通路了,我那个急呀!虽然我知道这里山势陡峭,对修路来说太难了,可我还是去找乡党委杨书记,杨书记说,放心吧!组组通公路是全省的政策,你磨满组那最后两公里要是不通,我这书记直接完蛋。去年初乡党委政府协调资金彻底打通了这最后的两公里,现在组与组的路都实现了硬化,下雨也不怕出不了山啦。

我说,搬走了的人,土地还是他们的,你们留下的53人,土地并没有增加,原来的土地脱不了贫,现在就能脱贫了?

他说后来乡党委政府对未搬出的11户农户进行特殊帮扶,说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我们放弃了种苞谷的传统,改种植辣椒、生姜、烤烟等经济作物。再后来安顺市龙头企业贵州“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对口帮扶我们,为每户发放电视一台,每户慰问金1500元,为我们11户农户解决农产品定产定销的问题。他指着眼前的两百亩地说,这里是“南山婆”的原料基地,公司提供辣椒种子和小黄姜种子,我们种植,他们确保收购。我家9口人,6亩多地,亩产辣椒7000斤左右,亩产小黄姜4000斤左右,收入可达4.2万元左右,养的5头猪,也值3万多,儿子在外打工,也能有三四万的收入。我家人均收入1万多一点。

那天,我们一聊就是一个下午,也陆续见到了他的家人。他热情地留我吃了饭再走,并指着一只漂亮的大公鸡说,一会儿抓了它。

我摸了摸早已熟悉的躺在我脚边的狗说,下次来,还要认得我哟。

他坚持说,吃了饭走也不迟嘛!

我手一指不远的大公鸡说,算了,一会儿天黑了路不好走。再说,第一次来,就让3只母鸡失去丈夫,让9只小鸡失去父亲,这不太好吧!

大家都笑了起来。

其实我早就观察到这一群鸡了,特别是那一只大红公鸡,看起来有五六斤重,养了得有两年了,至少值200多元。在我生活的城市,我常常跑遍市场,就是为了偶尔能购买到这样的土鸡。这鸡只要到了市场上,我不买来吃,别人也会买来吃。而眼前这只活蹦乱跳大公鸡,如果因为我而被杀掉 ,这也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那时,我一门心思想到安顺市里了解一下“南山婆”。听罗德亮讲了很多“南山婆”的故事,虽然他并不善于讲故事,可这些故事仍然触动了我的心,使我产生了一探就里的强烈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他在视察贵州时明确指示,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贵州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提出的农村产业“八要素”,与“三个革命”(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在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在转变作风上来一场革命)、“五步工作法”(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形成了指导全省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八要素”,即选择产业、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这8个方面不可或缺,是当前贵州省上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农业产业革命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方法,是推进产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的具体实践过程和实现形式,既是目标任务,也是方法措施。

以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农村产业革命,重要推动者是各类合作社、专业种植养殖场等市场主体。要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推进规模化生产、经营,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把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小农生产引入大市场。

“南山婆”既是龙头又是品牌,在2018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深入开展之际,“南山婆”传承人包爱明责无旁贷地担任西秀区鸡场乡鸡场社区、联兴村和新合村3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村长”。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的8210元提高到2019年的11233元,绝对值和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9年底,3个村贫困发生率均下降到0%。

当我站在“南山婆”荣誉室,看着那几十个荣誉证,敬佩之感油然而生,而眼前这个贤淑端庄、笑容可掬的年轻“南山婆”,大大超乎我的想象,在此之前,我以为她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

作家简介

欧阳黔森,贵州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贵州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核心专家、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文学创作一级。先后在《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十月》《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500余万字,曾四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飞天奖”、四次获“金鹰奖”、二次“金星奖”及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一等奖等五十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