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时候》:为童年制作的精美风铃
来源:中国艺术报 | 孙梓文  2021年03月09日09:18

儿童是进入天堂的钥匙。阅读周东、周洪洋的《小时候》(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总让我们想起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周东在《故乡剪影》(代序)中刻意将鼎山场及鼎山八景作了详细的交代,他将小时候的环境和风物置于那个天地之中,足见他不仅对童年时光产生怀想,更对故乡寄予回应,尤其是对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鼎山场充满着向往。一个人的童年,总是囿于一个特定的地方,但那个地方,显然又成了童年的天堂。正如作者所说:“多少年来,穿梭在鼎山场的儿时伙伴,总是在脑海里不知疲倦地奔跑,跑着跑着,竟又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故乡那一段段美丽的剪影,像一片片云彩,铺满我儿时的天空。”同样,作者在《60后的金色童年》(后记)中交待:“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小镇,一个村子,或者一个院落。小镇改变了模样,村头的黄角树已经枯萎,曾经的院落破败了……可是那些从前在里面走走停停的故事、儿时的伙伴以及那些玩耍过的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却愈来愈清晰了。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段属于自己的童年,都有着像我一样所经过的在鼎山场发生的童年故事吧。只是年代不同,人物不同,故事不同,可心情一样,总是回味无穷,挥之不去。”周东对故乡的游子情怀、对年少的时光感叹、对少年伙伴的命运关切,让人在风物的流转和时光的流逝中,产生深深的眷恋。作者有意识地为童年生活画像,是反哺故乡的真情观照和文化自觉,也是构建文学原乡的着力践行和使命担当。作者很巧妙地利用代序所展现的地理空间和后记所呈现的童年时光,为童年叙事构建了经纬线,搭建了风铃的基本骨架。而“小游戏”“小故事”“小人物”三辑,则分别架设了风铃的三个铃轴,它们相互碰撞,顾盼摇曳,发出动人的乐音。

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在“小游戏”一辑中,作者用21个有趣的游戏,展现了童年时代的精彩,也勾勒出童年时光的快乐。特别有意思的是,笔者发现,这些游戏大人们应该都玩过,但是大人们又经常阻止孩子们玩这些游戏。比如《野锅儿》一文中叙述道:“野锅儿的味道有酸的,有辣的,也有甜的,那些味道总是能嵌入小孩子的心里。其实,小女孩儿的手艺并没有母亲的好,男孩子们的手艺更糟。可是,每次煮‘野锅儿’,每人都会拿出一两样菜让大家品尝。大家吃着在家里吃不到的味道,品着孩子们自己做出来的菜肴,一边吃,一边笑,还一边摆着龙门阵,那感觉,酣畅淋漓,惬意无比。”但是,即使是这样简单的满足口腹之欲的小游戏,有时也会遭遇当头棒喝。“孩子们也有悲惨的时候。某家大人抓着孩子们煮‘野锅儿’的证据,就会在某日一个大人心情好且闲的傍晚,给孩子们来一顿‘笋子炒肉’(打孩子屁股)。街上便传来那个孩子叽哩哇啦的哭声。那哭声也会让我们煮‘野锅儿’的行动暂停几天。没过多久,大家又会聚集一处商量去哪里煮‘野锅儿’。即使挨过打,我们也觉得煮‘野锅儿’很愉快。”在《打仗》一文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多少个夜晚,我们的头发和衣服都被打仗的泥丸弄得脏兮兮的。回到家里,生怕被大人发现,便悄悄地把头发洗了。可是,衣服的印迹却不能掩盖,一般都会被大人们发现。大人们心情好的时候,我们会挨一顿骂,大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挨一顿打。尽管如此,却不能阻止我们对打仗的热爱,甚至刚挨过打的孩子们,眼泪还没干,心里又在期待下一场打仗了。”这些孩童时代的游戏,尽管都有着伤痛的记忆,在当时,以及以后,却有着反叛的抵抗和美好的记忆。由此发现,我们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放飞梦想的时代,去操练他们梦想的翅膀。《纸飞机》一文,作者就对这些小游戏所承载的“梦想”和“远方”进行了诗意的抒写和寄望。

而儿童又是特别喜欢听故事的年龄。无数的儿童文学正是为儿童设计的,便是例证。本书作者却另辟蹊径,用他所亲身经历的20个“小故事”,来讲述童年时代那些精彩瞬间。《烧蛋》一文,让我们体会到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孩子们为了果腹,创造性地发明了“烧蛋”这个方法。但是在吃了妈妈一顿“马鞭子”之后,那种作为父母的无奈,以及孩子们对饥饿的恐惧,尤其令人唏嘘感叹。读这篇文章,让人在闪闪泪光中,产生与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的感慨,充满着对孩子的同情和对现今生活的感恩。与之相反,《偷红橘》一文,又让我们体会到别样的温馨与温暖,让我们对因有婆婆一样慈爱的人间,充满着深深的依恋和美好的情感。这使我记起唐代诗人白居易《池上》一诗中描述的场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实在异曲同工。高尔基在《老人》一文中曾说:“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有如一股淙淙流动的泉水,把那陶醉于生活魅力的动人的欢笑,送上了生活的祭坛。”无论是在闪烁的泪光中,还是在无尽的思念里,偷吃偷采所产生的诗意,那一定也只能属于童年。

“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这首《外婆的澎湖湾》,几乎人人会唱。我们在儿童时代,就会想象这位老船长是怎样一个人,他带给了“我”什么样的心理烙印,为什么会成为歌中久久不能释怀的人物。一代代儿童的记忆里,“老船长”依然难以从记忆和歌声中抹去。是的,在童年时代,我们遇到了很多人,他们当时的遭遇和一生的际遇,成为童年的时代印记,也成为我们追索的时代之问。作者深谙此理,用独立的篇章来给13个“小人物”立传,相信也是基于这样的人生思考和命运追问。无论是慈祥可亲的“外婆”,还是精明能干的“三蛮子”,也无论是怀抱理想的“土狗子”,还是心灵手巧的“苏一老汉”,都能从旧时光走出来,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和人情的温暖。而在时光的流变中,只有几岁生命的“亚梅姐姐”,却更令作者念念不忘:在接着穿上她的碎花布衣裳之时,也是生命传递生命之时。而童年依然有痛,却永不能释放,只要生命继续,这些痛就会继续。这不仅是血脉相连,更是生死与共,不仅是同胞相依,更是人间有爱。作者表达的是,在面对幸福生活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忘记曾经以命养命的亲人,尤其她还是一个孩子。这样说来,童年不仅有游戏,也有牺牲;不仅有梦想守望,也有生死相托。

《小时候》文风散淡,质朴无华,虽是一本儿童文学,却一样令人掩卷沉思,一咏三叹。在感慨时代巨变的同时,激励我们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鼓舞我们用勤劳智慧的双手为今天的孩子们创造美好的明天。岁月流转,童年在消逝,但又在我们心里扎根,尤其又在新一代孩子们身上再次出现。我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与作者一样,摇响童年的风铃,永葆一颗恬静的童心,留住岁月之好,沉淀人生之美。我们也期待作者秉持这样的初心,继续创作出更多让我们感动感怀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