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天津文学》2021年第3期|卢一萍:苎萝怀古(节选)
来源:《天津文学》2021年第3期 | 卢一萍  2021年04月01日07:04

1

诸暨是个小地方,如今仅一县之域,但却有勾践范蠡、西施郑旦、良价姚宽、王冕维桢、陈洪绶、蔡元培等霸主义士、美人高僧、大儒名臣、诗人画家,因此是个人杰地灵的大地方。未去之前,就知道它难以消化;去后归来,更是如此。十数日来,我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待提笔时,如向远在天涯的恋人表达爱情,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在诸暨期间阳光浓烈,使原对江南娇柔万端的想象荡然不存。人物乃山水所养,我没想到一丘苎萝,高不过百米,一袭浣江,少有浩荡之时,却有如此大的境界和气象。我所熟知的卧薪尝胆、沉鱼落雁、东施效颦、惊心动魄、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些词语千百年来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中国人的精神操守和审美意趣。

而这些词语都与西施有关。

我到诸暨自然是来看望西施的。之所以用“看望”这个词,是我觉得她并没有归尘归土,而是归于千百年来代代人心。她是东方的阿弗洛狄忒。

希腊神话中,阿弗洛狄忒是掌管爱与美的女神,一说她是宙斯与狄俄涅的女儿;另一说是,克洛诺斯将他父亲、天神乌拉诺斯阉割后,顺势把其父的生殖器扔进了爱琴海,从掀起的海浪泡沫中诞生了阿弗洛狄忒。她被认为是女性美的最高象征:

少女阿弗洛狄忒刚刚越出水面,赤裸着身子踩在一只荷叶般的贝壳之上,她身材修长而健美,体态苗条而丰满,姿态婀娜而端庄,一头蓬松浓密的散发与光滑柔润的肢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肌肉的弹性和悦目的躯体……

西施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但她与阿弗洛狄忒不同,她本名施夷光,有父母,春秋末期生于诸暨苎萝村的农舍之中,她是人,不是神,对她美的描述也是中国式的:沉鱼。就两个字,却足以形容她的绝世之美。

当然,也有关于西施的传说,但中国的很多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不同,我们的神多由人演化而来。关于西施就有“尝母浴帛于溪,明珠射体而孕”之说。说西施本是嫦娥的掌上明珠,由五彩金鸡守护,而金鸡偷玩明珠,不小心明珠从月宫滚落,直飞人间。金鸡大惊,赶紧去追。嫦娥得知后,也命玉兔追赶。玉兔穿过九天云彩,直追至诸暨浦阳江边。这天西施的母亲正在江边浣纱,忽见水中有颗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捞,不想明珠径直飞入她的口中,进入体内,因此怀孕,十六个月后,产下一个光华艳丽的女孩,取名西施。西施逝后,化作珍珠,留在人间。这当然是为了增加诸暨珍珠的光彩而附会的故事。西施先是物、再是人、最终又化为物——不像阿弗洛狄忒,自诞生之时就是神,并且永远是神。

2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除了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这个说法,还有“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杨妃”这个版本,她们能留名青史或成为传说,被反复书写,让后人无限想象,是因为貂蝉、王昭君是政治的牺牲品;褒姒、妲己、西施、杨玉环则与祸国、亡国有关,西施亡了吴,但她祸的是敌国,所以说,她以一人之力亡吴,应该算是美女战士。

西施的父亲鬻薪养家,母亲采麻浣纱糊口,作为一个农家少女,她也帮着母亲干活,行走乡野,所以传说西施是大脚也是必然。她与我和广大的农家子弟有一样的出身,所以对于她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感觉她就是邻家施姓女儿,到诸暨看她如同去探望一个乡间亲戚。

诸暨城西有陶朱山,十里,谓之“长山”。苎萝是其支脉,山势坦荡,缓延至浣江边上,难见山之常态,只算丘岗。现在的苎萝山殿堂亭廊占了大部分地方,林木葱郁,仍可见丛生的苎麻,它们一直生长在这里。但苎萝山已看不出乡间的样子,就连浣溪也是,它如今更像一个公园。唯一未变的,是西施的芳魂,以及这里的苎麻——似乎跟西施采割时无异。

苎麻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植物,在我的老家大巴山也随处可见,它和人工种植的麻相类,但苎麻的品质没有那么好,其纤细、杆直,高不过三米,叶阔,麻皮布满纤维,将剥下的麻皮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用麻刀将非纤维除去,在水中反复漂洗,剩下的就是麻。西施浣纱,其实就是在江水中漂洗苎麻。苎麻可以织布,俗称麻布,又称夏布。苎麻又称苎萝,苎萝山因此而得名。苎萝村位于苎萝山南坡,西施当年便是在这里成长、劳作,采割苎萝,沿着依山小径,来到浣江边浣纱,直到与越国大夫范蠡相遇……

后人为纪念西施,依山筑有西子祠,历经数代,几度废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进行了扩建,囊括了整个苎萝山体。进得山脚殿门,便可见于右任先生撰写的“苎萝山”碑,字体遒劲、洒脱。从碑后拾级而上,沿山体建有亭、阁、廊、碑。郁达夫在1930年11月1日曾到诸暨一游,写下了《诸暨苎萝村》,并集龚定庵、柳亚子句成“百年心事归平淡,十载狂名换苎萝”的对联。

在西施殿,我看到了西施的雕塑,伫立良久,本想跪拜、问讯,却觉得这样做有些生分。作为塑像的她还是塑者心中的西施,虽已把美想象到极致,但我还不愿承认她就是西施,因为她并没有打动我。又看了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西施画像,也是各不相同,但打动同行人的都几乎没有。试图塑造、描绘沉鱼之美本就是愚蠢的想法,所以才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之说。只有情人眼里的西施才是最美的。即使在西施生活的时代,虽然她倾国倾城,虽然她的色相足以亡了吴国,但只有在吴王心中,她才是最美的人;吴王死后,她是范蠡心中最美的人。一个人的美只存于爱她的人心中。

于是便突发奇想,觉得该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有塑像才能的,按自己心中的西施来塑造西施的形象;有绘画才能的,可按自己心中的西施画出西施的容貌;有文学才能的,可以描述;没有这些才能的,可以用嘴说出,制成音频视频;这样下来,会成为一个个长久不衰的艺术项目,会成为一个有关西施形象的庞大艺术宫殿,为此而来的旅行者一定会络绎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