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与竹久梦二:一样的乡愁一样的梦
竹久梦二可以说是丰子恺漫画的师承之一,事实上丰子恺的漫画也同梦二的《春之卷》等漫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乡愁意味简直若合符契,难分彼此,令人对画“出神”,悠然心会,久久不忍释卷。
竹久梦二之在日本,一如丰子恺之在我国,几乎无人不晓。但竹久梦二在我国则几乎无人知晓。因此,作为“入门”,从丰子恺笔下进入应该是较为便捷的。
丰子恺于一九二一年即二十四那年赴日留学。初春乘船启程,冬季“金尽返国”,留日时间不及一年。时间虽短,但那期间产生的两个兴趣却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其日后成为翻译家和漫画家。一是对《源氏物语》的兴趣。他觉得这部日本古典文学名著颇像我国的《红楼梦》,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笔法细腻,寓义丰富。于是决心学习古日语,以便将其翻译过来。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时隔四十几年后而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一己之力将长达百万言的《源氏物语》译成中文,鬼斧神工,出神入化,筑就了日本文学翻译史上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峰。二是对漫画家竹久梦二的漫画“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据丰子恺回忆,当时他在东京一个旧书摊上发现一册《梦二画集春之卷》,翻阅之间,不禁为之出神。他说:“这寥寥数笔一幅小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后来我摹仿他,曾作一幅同题异材的画。我不再翻看别的画,就出数角钱买了这一册旧书,带回寓中仔细阅读。”买得《春之卷》之后,每到旧书摊丰子恺就寻找梦二的画集,但没等找到第二册就回国了。后来托仍在日本的朋友买了《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等梦二画册寄来上海家中。丰子恺从此喜欢上了竹久梦二“言简意繁”的漫画一派,深受其影响与启发(参阅盛兴军主编《丰子恺年谱》P117—118,青岛出版社2005年9月版)。
《竹久梦二:画与诗》这本书收录的就是竹久梦二这位日本著名画家的较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其中就有丰子恺九十年前为之“出神”的《春之卷》。
竹久梦二(1884—1934),原名竹久茂次郎。生于冈山县一个农户人家。家境富裕。父亲喜欢乡土艺术。梦二房间的木格窗外是一条通往海港的大道和远山舒缓的曲线,使得梦二从小就对远方怀有向往之情,同时培育了富有节奏感的曲线笔法这一绘画特征,催生了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梦二从小就喜欢绘画,尤其喜欢画马。上小学时随手涂抹的画就已令大人惊愕不已。但他从未受过正规绘画教育。这方面惟一的老师——“最初也是最后的老师”——是他的小学图画老师,而那位老师从不教书上的东西,上课时只把学生领到外面让学生随意画校园里的苏铁和海棠花之类。对梦二的画几乎每次都给满分,但每次都不点评。梦二日后不拘一格一派的画风多少与此有关。
小学毕业后,由于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当画家,遂进入早稻田实业学校学习。那期间家道中落,他主要靠打工挣学费和维持生活,送过报纸和牛奶,甚至当过人力车夫。这样的社会底层体验使他萌生了对于贫苦民众的同情之心和相伴一生的社会正义感。与此同时,他受到了基督教和社会主义的影响,思想上具有浓厚的基督教人道主义和博爱主义色彩,并开始向社会主义倾斜。
一九零四年(明治三十八年)对于二十岁的梦二无疑是极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作为画家迈出了第一步。这里要补充一点,梦二不仅仅是画家,他还是诗人和作家,小说、童谣和散文都写得很够水准——在这点上丰子恺也与之相似——他给报刊投稿投中的首先是文字作品,其后才
是绘画作品并一发不可遏止,补白插图、作品插图、封面设计图、明信片设计图等接连获奖,由此步入画坛。不用说,文与画两方面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他带来了经济收入,他不再打苦工,同年退学,走上社会,开始独立谋生。三年后梦二同一位名叫多万喜的大眼睛美貌女子结婚。结婚使得他的笔下产生了风格独特的“美人画”:大眼睛,长睫毛,神情悒郁,弱不经风,仿佛淋巴结结核病患者,带有一种无可言喻的病态美。不过就性格来说,多万喜莫如说更是争强好胜的(她比梦二大两岁,结过婚),一起生活不到两年便协议离婚。不过离婚后两人也时而同居时而分居,其间生有三子。但不管怎样,以多万喜相貌为特征的“画人画”很快风靡一时,成为梦二画作中一个主要体裁。
不过,给梦二带来“爆炸性人气”的是一九零九年十二月出版的《梦二画集 春之卷》。封一印有给妻子多万喜的献辞:“谨将此集献给已然分别的那对眼睛”。画集收画一百七十八幅(这本书收录二十二幅),大部分为报刊补白性质的插图。另有散文四十五篇、诗六首及“短歌”、俳句若干。出版一年内即重印七次,印行七千余册。不晓得丰子恺十二年后在旧书摊上看到的是哪一版本。继《春之卷》之后,陆续出版了《梦二画集夏之卷》《梦二画集 秋之卷》《梦二画集 旅之卷》、《梦二画集 山野之间》,以及《宵待草 竹久梦二诗歌绘本》等,至一九一二年(大正初年)前后出版画集约二十种。此书收有《宵待草》诗画集中的三十八幅,几为全部。
梦二不曾上过任何美术学校,不曾加入任何美术团体,也不曾参加由团体性美术展览会,是一位自学成才特立独行的画家。青年时期他认真
研究了西方画、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画,“得知中国和日本也有不次于西方人的伟大画家”(美术评论家小仓忠夫语)。在此基础上以充分的自信潇洒自如地挥动画笔,创造出富于个性的艺术世界。一九一二年他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展出水彩画、版画、钢笔画、水墨画(日本画)、油画等近一百二十幅作品。这本书中的《老师,再见》《咖啡馆里的女招待》《祈愿》即是其中的代表作。小仓忠夫就此评论说:“梦二的画和装在框中和挂在壁龛的画不同,而是和日常人生体验和生活感情息息相通的画,具有能够触动平民百姓的抒情琴弦使之自然产生共鸣的性质。绘画写诗即是其人生,生活本身同艺术处于同一层面。”一九一八年梦二同在京都府立图书馆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展出日本画、油画、彩色粉笔画(pastel)等作品八十二幅。油画家、小说家有岛生马和版画家恩地孝四郎分别就此撰文。后者谓:“你的画既是官能与情绪的交织,又是感情的欢欣和泪水。……当这位画家默默起身有力地挥动画笔的时候,日本的绘画当可在凄寂与单纯之中保有实实在在的质感。”前者认为梦二的寂寥源自他喜好的非现实空想和梦幻。“你一个人幻想终究是孤独的。你既无前人可学,又无后人继之,既无保护人,又无追随者。包围你的惟有少男少女的些许憧憬和其他人的嘲笑与轻蔑。”视角虽然不同,但两人都认为梦二是日本近代应该有而实际罕有的艺术家。川端康成后来对梦二做过一个简洁的评价:“梦二抒发了一个时代的情怀,在顺应个人爱好的同时表达了日本的旅愁和哀感。”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梦二赴美国和欧洲大陆旅行,那期间在柏林举办了日本画讲习会,讲了西方画和日本画的区别:西方画是光中取物,通过阴影表现面、块、纵深和描绘物的存在状态。相比之下,日本画则心中取物,跟踪物的发生状态,故以线不以面来表现。“因为线是动的、向心的、时间性的,所以正适合表现内心世界。”并且将中国的南画视为日本画的正道。小仓忠夫认为:“日本将南画和文人画大体看作同一概念,而梦二恰恰属于这一系统。他所描绘的固然是南画风格,但也可以将其一生的画集视为具有近代日本个性的文人画。或者不如说只有从他和中国画、日本画的这种关系中把握梦二其人其画,才能更好地理解梦二的特性。”
长达三年的美欧旅行损害了梦二的健康,回国一年后即不幸病逝,成就斐然的艺术生涯就此落下帷幕,享年五十。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画家竖立的诗碑上写道:
鸟飞了/不知飞向何处/青山正青/青得那般寂寞
说回丰子恺。鲁迅曾问丰子恺对日本美术界有什么看法。丰子恺表示自己喜欢竹久梦二和蕗谷虹儿的画风。鲁迅也有同感,说“……竹久梦二的东方味道浓,蕗谷虹儿的西方风味多……”。丰子恺曾这样概括梦二的画:“以毛笔作潇洒生动的表现,趣味尤为隽永。盖不仅以讽刺为能事,而又以画抒情,故他的作品有类于诗。……不事争斗,不加批评,但以画描出人生诸相,真切而富有人情味。”(参阅《丰子恺年谱》P175,P119)不仅如此,还说“他的画风,熔化东西洋画法于一炉:构图是西洋的,画趣是东洋的。形体是西洋的,笔法是东洋的。非常调和,有如天衣无缝。还有一点更大的特色,是诗趣的丰富。以前的漫画家,差不多全以诙谐、滑稽、讽刺、游戏为主题。梦二先生摈除此种浅近趣味,而专写深刻
严肃的人生滋味,使人看了如同读一首绝诗一样,余味无穷。”(参阅《丰子恺漫画精品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1月版)丰子恺在回国的第二年即一九二二年便在春晖中学任教之余,开始用毛笔作此种简笔写意画,举凡古诗词意境、儿童时光、学生生活、社会现状无不信手拈来,寓意于画,浑融一体。“画风受日本漫画家竹久梦二、中国画家陈师曾等人影响”(参阅《丰子恺年谱》P126)。在这个意义上,梦二可以说是丰子恺漫画的师承之一。事实上丰子恺的漫画也同梦二的《春之卷》等漫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乡愁意味简直若合符契,难分彼此,令人对画“出神”,悠然心会,久久不忍释卷。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