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当代诗词创作的精神高度与艺术价值
来源:中国艺术报 | 陈柯平  2021年05月27日08:19
关键词:诗词创作

当今中国与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期待着诗人们以高昂的激情去书写;人民的欢乐、人民的忧患、人民的情怀,需要诗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市场经济大潮中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对假丑恶的深恶痛绝,需要诗人们在诗词中或给以方向,或给以赞美,或给以鞭挞。置身这样一个时代,作为中华诗词的传承人,行进在中华诗词复兴的道路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以诗词“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要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当代诗词精品;要以当下情怀、当下意象、当下语言、当下思维,创作出具有新思想、新情感、新意境、新韵味的当代诗词精品。

怎样才能创作出精神高度与艺术价值相映生辉、被人民群众自觉传诵的当代诗词精品?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的同时,笔者浏览、分析和研究了近年来国内诗词界相关作者、读者及评论者的系列体会与见解,认为其努力方向和实现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要创作当代中华诗词精品,须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诗魂与当代“中国梦”梦魂的传承人和弘扬者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人品的高度决定着诗品的高度。一个诗人若要创作出精神高度与艺术价值相映生辉、被人民群众自觉传诵的当代诗词精品,那他首先要努力成为中华优秀诗词之魂的传人。

什么是中华优秀诗词之魂?其魂就是中华民族之魂。这颗魂寄寓着锦绣中华“造化钟神秀”的雄伟形象,它是锦绣中华的精神支柱,这颗魂从“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女娲时代走来,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时代走来,从“夸父追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的时代走来,从“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时代走来。

诗魂里蕴含着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屈原长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王勃自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李白高吭:“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杜甫深沉:“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李贺奇谲:“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诗魂就是国魂。当今时代的国魂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中国梦”梦魂。如果说中国是一艘行驶在复兴道路上的巨轮,则每个中国人都是激流中推动巨轮前行的浪花,众多浪花汇聚成磅礴力量;作为伟大时代的歌唱者,每个诗人都应该是浪花中的一朵。

中国梦并非都是宏大叙事,它很宽泛抽象也很具体而微,很“高大上”也很接地气,和每个老百姓息息相关,和每个人的梦想连成一体。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追求者、享有者。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正是千千万万个“个人梦”的实现,如同众多支流的汇聚,才最终成为一股无法阻挡的潮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的,“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中华诗词从来都是和时代紧密相依的。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辛弃疾、郑板桥……哪一位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者?近百年来,鲁迅、毛泽东、郭沫若、臧克家、赵朴初等名家的创作,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时代的新风貌,从而把中华诗词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境界。生活在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中国梦而奋斗时代的诗人,要创作新时代的诗词精品,则必须要努力成为“中国梦”梦魂的践行者、歌唱者。

放眼中华大地,在那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在满载贸易物资穿梭在“一带一路”的列车和巨轮上,在庚子之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万众一心中,在华为、北斗、中兴高科技成果的四海瞩目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魂在闪耀,在呼唤。置身这奋进时代,有志诗人在深入生活实际时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在潜心创作时则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要创作当代中华诗词精品,须深入学习研究古今诗词经典作品及相关理论,切实提升艺术修养和修炼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开篇第一句就说:“夫学诗者以识为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有一句劝学诗:“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吟诗也会吟。”这里所谓“读破”“熟读”,正是学习诗词的要诀。不“破”、不“熟”,是不会达到“会吟”和下笔有神的境界的。

精品需要千锤百炼、厚积薄发。知识储备、艺术修养,并非一年半载就能卓有成效的。古往今来,经典诗词作品和诗词理论文章如满天繁星,需要有志“淬炼者”去探析其奥妙,参悟其禅机。这种探析和参悟应“取法乎上”,即先专注探析参悟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陆游、毛泽东等的经典作品;在此基础上,再探析参悟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辛弃疾、李清照、郑板桥、龚自珍等更多诗词巨匠的作品。同时要学习研究中华诗词文论典籍如:钟嵘的《诗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袁枚的《随园诗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对经典诗词和诗词论著的深入探析与参悟,正是当代诗词精品创作的基本功。修炼这一基本功,包括学习领悟诗词巨匠们在作品中所表现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如幽默、滑稽、含蓄、豪放、闲淡、婉约、古朴、雄苍、沉郁、飘逸等;还包括布局、谋篇、炼字、比兴、用事及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等艺术技巧。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功,写诗填词作曲才能立意深远、文采飞扬。

学习研究古今诗词艺术,毛泽东的诗词艺术是离我们最近的教科书,而且是精神高度与艺术价值融合最完美的经典教科书。例如他的《七律·长征》,内容深广、形象鲜明、气势雄壮,对仗工稳,可以说是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还有《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等诗词,皆是当代诗词创作的典范,将传统诗词某些悲天悯人的消极意象引导向昂扬向上的乐观积极意象;将传统诗词的美学意识,从悲怆美、苍凉美、浮华美等小美引导向昂扬美、雄壮美、质朴美等大美、崇高美。对此,学界一直在进行探索研究,如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等已出了一些研究成果,可供广大诗人和诗词爱好者学习参考。

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优势,加强诗性思维、哲学思维、创新思维、宇宙思维等创新修炼

5G通信、北斗导航、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近年来,中国与世界正阔步迈向高科技时代。人工智能已构成了对文学创作主体的挑战,用计算机写作成为现实。2017年,机器人小冰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手段模拟人的创作过程,花费100小时,训练10000次以后,拥有了现代诗歌的创作能力。只要人们给一点提示,如一幅图片或几个关键词,它就可以从数以万计的诗歌中寻找合适的字词组成诗句,写出的诗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也是在2017年,作家韩少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一文,称机器人写作已经不再是臆想了。不过韩少功仍很自信,他认为只有人才拥有情感和思想。

面对高科技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诗人在传承国魂诗魂、加强诗词艺术修养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加强诗性思维、哲学思维、创新思维、宇宙思维相互转换的修炼,跃上高科技时代的潮头。

诗性思维能激发当代诗词精品创作激情飞扬。诗性思维把世间万物看成和人一样具有同等智慧、同等感情、同等意义的生命。从这一认识出发的诗性思维,产生了诗词的“比”与“兴”。诗人让自然之物成为心中的一个形象,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别的什么“物”,都是会思想、懂情感的生命活体,同时亦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人借助这些生命载体进行激情飞扬的诗词创作。有人说,经典的中华诗词无一不是诗性思维开出的花、结出的果。它如电光石火,瞬间爆发,激发诗人激情飞扬,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由着诗人的性子,任意腾挪,且轻巧自如、灵光闪闪。

哲学思维能引导当代诗词精品创作登高望远。生存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今天,哲学思维能让诗人登上理性思维高坡,俯瞰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发现自然界、社会界、科学界、文学界等不同领域存在的哲学原理,从而创作出蕴含哲理、启迪人心的经典诗词。古今经典诗词中,就存在许多这类思想深刻、语句隽永的佳作,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表达的哲理是,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又如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诸葛亮巧妙布置八阵图,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战略大局。这首诗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还有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通过创新思维,可寻觅当代诗词精品创作的源头活水。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诗人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诗词的立意、谋篇、语言等内容形式,从而创作出新颖的、独到的、既有精神高度又有艺术价值的诗词成果。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用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方法来解决问题。诗词界流传着鲁迅先生论诗的一段话:“我认为一切的好诗,到唐代都已写完。今后若非能翻出如来手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措手。”他是说,以后如果不能在唐宋人的诗词外增添新的东西,就干脆不要写。你翻不出“如来手心”,写出来的东西只是唐诗宋词的味道,那人们不如直接读唐诗宋词。要翻出“如来手心”,创新思维能助诗人一臂之力。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曾尝试创新,借用天宇运行的几百颗中华卫星,布置祖国母亲七秩华诞灯会,以这样一种意象创作了一首《沁园春》,先后被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多家刊物采用,即《沁园春·新中国七秩华诞灯会赋》:“七秩萱堂,万众狂欢,脉动宇寰。望“风云”“北斗”,晶莹璀璨,“神舟”系列,往返穹间。奔月“嫦娥”,巡天“悟空”,灿烂灯花数不完。瑶池宴,借辉煌工巧,倾诉衷言。春晖寸草情牵。爱慈母,炎黄儿女贤。建航天伟业,援戈挥日,科研劲旅,颖锐攻关,无数专家,箪瓢不倦,百业千行作后援。群星耀,焕中华灯彩,举世惊叹。”

宇宙思维能开辟当代诗词精品创作通衢大道。诗学的宇宙思维是指发扬诗性智慧,遵循“天人合一”的思维框架,人与宇宙相类、相协、相通,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的思维方式。屈原的《天问》《离骚》,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毛泽东的许多诗词,都因借助于宇宙思维而脍炙人口。借助宇宙思维,诗人往往如同登上最高处,俯视天地人,掌控宇宙的高空视野,“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胸中产生高山落石、万马驻坡、长河奔泻的气势,进而推出“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震撼世界、震撼心灵的诗句。而今,高科技已经帮助人类实现了上天下海钻地,遨游太空已不再是想象。我国的“神舟”“北斗”“嫦娥”“悟空”“天宫”“天问”等探天使者,正在探索无边无际的日月星辰。作为诗人,要创作时代精品,不能没有宇宙思维。但掌握宇宙思维,先需要透彻理解中华诗词的精髓、中国哲学的精髓。这是另一话题,在此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