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创作谈 | 彭学军《围屋》:大大的房子 小小的家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彭学军  2021年06月07日15:48

作者:彭学军,马美慧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很多很多年以前,江西的南部和福建的一些地方,人们习惯住在一种超级大的房子里。房子的墙基用石头或青砖砌成,围墙非常坚固,楼门高耸,有的围墙上还有梅花枪眼,围屋的四角设有炮楼和瞭望塔。

在战争不断、盗匪横行的年代里,把房子建成这样,能让住在里面的人更有安全感,而一旦有外敌侵入,每个人都成了保卫自己幸福家园的战士。

大房子有方的,也有圆的,两层或者三层,里面有水井、谷仓、祠堂,甚至戏台。这么大的房子,当然不止住着一户人家。那么有多少户人家呢?几十户,或是上百户吧。

我们现在很难想象这么多人住在一起的情形——烟火缭绕,鸡鸣狗吠,孩子们应该是最开心的吧?绝对不愁找不到玩伴。“来不来玩官兵抓强盗?”谁要是在院子里吆喝一声,楼上楼下,立马呼啦啦地涌出一大群孩子。

当然啦,东家的孩子抓破了西家孩子的脸、南边的孩子约了一起欺负北边的,这样的事也是常有的,但都不记仇。因为没法记仇,都是亲戚呀,同一个姓氏,供着同一个祖宗,同宗同族,血脉相连。

如果说,我们的民族是一棵参天大树,这一个一个的家族就是大树上的分枝。几千年来,这棵大树历经风雨,火烧雷击,却越发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搬出了围屋,搬进自己盖的小洋楼里,甚至是搬进城里买的楼房里。几十户、上百户人家住的大房子慢慢空了,空得只剩了十几家、几家,有的一家也不剩。

搬出去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无论多远,每年大年初一都会回到围屋,这里是他们祖祖辈辈的家,聚在围屋里的都是亲人。热热闹闹、其乐融融的一天,把一年来的思念和牵挂都弥补了,也收获了许多快乐和诚挚的祝福。

对孩子来说,这自然是可劲儿地疯、可劲儿地吃的一天,有些孩子根本就没在围屋里住过,一年一年跟着大人“回家”的意义就在于:感受亲情,祭祖认宗,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老家在哪儿。长大后,无论去到哪里,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知道“我从哪里来”。

这一天,回到围屋里的人们聚在一起,品茶,喝酒,叙话,祭祖,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就是续族谱。把新出生的男孩的名字录进族谱,这是传统习俗,这个习俗把女孩排斥在外,我们没法简单地评判它是好还是不好,个体力量也无法改变它。

可是时代发展了,女孩是不是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也很有趣的问题呀!于是,来到围屋的我,就观察和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起来体会围屋的温暖和变化。

一个叫徐家媛的女孩不高兴了,那是个执拗的有主见的女孩。她不明白弟弟的“徐家杰”可以被写到那本“大书”上去,她的“徐家徐家媛”为什么不可以?这个名字也很好听呀。

可大家没有意识到她的不高兴,在那种热闹喜庆的场合,她只是个不起眼儿的小女孩,而这种不高兴,也许还有自我意识的模糊的觉醒吧!

最终,是她自己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了,不就是写名字吗?不让写到“大书”上去没关系,她上一年级了,会写字,可以把那三个字写在围屋里的任何地方,想写多少就写多少,想写多大就写多大。

在这个过程,她看见了“自己”,认可了“自己”,这个“自己”被她自己放大了。而回头之间,她看见了寒夜里从家的窗口透出来的温暖的光,还有,妈妈酿的酒很甜,弟弟的笑容很可爱,这就够了!

名字有没有写在那本“大书”上一点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有一个大大的家,大大的家里有一个小小的家,小小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弟弟和“自己”。

有爱,有亲情,这便有了美好的童年和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