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怒放 风景正好
《山花怒放》王新明著/晨光出版社2021年4月版/32.00元
王新明是儿童文学领域的一名新人,她甫一出场,就显示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引人注目。无论是曾获得“青铜葵花奖”的《山芽儿》,还是这部新作《山花怒放》,都深深植根于生活的苦难与诗意、传统的悠久与生活的新变,构成极端矛盾而又和谐的叙事,给人以新异的美感、沉重的思考与明亮的希望。这是古老大地的新生,这是桎梏心灵的跃动——新的生活,新的人物,新的精神,在她笔下呈现出越来越清晰的轮廓。
薄薄的一本《山花怒放》,却很从容地将小鲊村的历史、当下与未来融于其中,以极其自然甚至散淡的调子,展现出小鲊村的人们观念的变化,尤其是教育给女孩们带来的命运之变。读作者的自序,我是隐隐有些担心的。她的本意是想以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华坪女子高中创始人张桂梅老师的故事为原型,书写大山里的教育先行者所开创的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以及他们为此所做出的重大牺牲。张桂梅老师的经历不需要任何艺术虚构就足够震撼人心,用小说的方式去书写这样一个热点人物是冒险的,很容易写成报告文学或人物传记。但是,一进入故事,就发现这样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作者虽然年轻,却有很深厚的彝乡生活积累,有非常好的艺术直觉,一幅山村生活画卷徐徐铺展,各色人物活动其间,火塘炊烟,婚丧嫁娶,生活劳作,上学逃学,小鲊村大人孩子各有各的苦恼,各有各的欢欣。
作家的笔牢牢地落在生活上,描画出小鲊村独特的地理风物、人情世事,不急不躁、舒缓有致。你会发现,小说的落脚点虽然是像张桂梅老师一样为女娃们执掌命运之灯的女教师阿孥,但更确切地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小鲊村,它的蜕变与新生,彝乡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才是小说的根基所在。小说贴合着小鲊村的生活肌理,塑造出了属于小鲊村的“张桂梅”——不知道有多少阿孥或者张桂梅,她们性格不同、命运各异,却都为大山里的教育事业倾尽所有。小鲊村的故事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普遍性,但作家很好地把握了现实的普遍性与艺术的个体性原则,既能清晰捕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又避免时代背景淹没个人表情,使小鲊村成为独特的“这一个”,时代洪流与偏远小村的生活形成和谐交响。
《山花怒放》篇幅不长,风格纯净,细读之下,又会惊异于作者对一些重大话题的表现是如此丰富、自然和形象。对于小鲊村的传统,作者不是摈弃和批判,而是理解生活本身的无奈。闭塞的地理环境既孕育了彝族人深厚的文化传统,也限制了他们的步伐。小鲊村的新生,是古老的大龙树、年迈的老毕摩和年轻的阿呷、阿娜丹、阿孥的共同探索、创造,古老的并非都是羁绊,同时也是根基,是智慧。小说没有陷入非此即彼、泾渭分明的简单判断,而是充分尊重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充盈着彝族人浓郁的生活气息,带着自豪的、也是挽歌似的情绪描绘山村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很少有作品能把类似的题材处理得这样圆融、自然,既不颓败,又不是盲目乐观的田园牧歌,生活的美好与艰难并行,民族文化的深厚与桎梏并存。
作家既对过去的生活保持理解和敬意,同时又对现实作深刻的反思与积极的努力,特别是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特别的关切。书中不同代际的女性角色构成了该书最为饱满、鲜活的部分,如果继续扩展开去,可以成为探讨儿童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很有典型意义的作品。文学,应当为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作出努力,无论是小说中的女孩们,还是现实中张桂梅的学生,她们的生活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应该充分绽放生命的能量。
我们期待,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山花怒放,风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