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面向民族文化的寻根之旅 ——评英布草心长篇小说《归山图》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杨荣昌  2021年07月09日11:18

那里杂草结稻穗,蒿枝结花椒;那里上方有山好牧羊,山下有寨好居住,寨下有坝好耕作,坝中有地好赛马,坝下沼泽好牧猪;那里坡上放牧带麂来,林边砍柴带松来,寨下背水带鱼来;那里不知有人来教授,不懂有人来指点。

——节选自《归山图》

长篇小说《归山图》是青年彝族作家英布草心向民族文化传统致敬的作品。本书分为上下两图,上图《天地回》讲述了一位名叫司楚的毕摩云游四海,为了拯救受苦难的民众而甘愿付出。下图《古莽录》讲述了主人公可乐陷入命运的泥淖,最终得益于民族文化的救赎,灵魂漂泊之后皈依于故土。小说设置的历史背景是虚幻的,没有具体所指,两个部分看似没有实质性的关联,但最终都回归到民族传统文化对人类的熏陶与哺育。该小说入选2020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

这是一部饱含着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的小说。作家从小在悠久灿烂的彝族文化滋养中成长,形成了从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多重视角观察世界的方式。小说以毕摩文化为核心,展示了灿烂的彝族文化图景。毕摩文化是彝族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涵盖了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民俗、医学、农学等方面内容,渗透到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小说中的毕摩正是这一文化的传承主体,是彝族社会中的智者,掌握和通晓彝文典籍知识,充当着人类与天地万物之间联系的使者。总的来说,小说以毕摩为叙事中心,不仅生动描绘了彝族先民的生活图景,而且完整地构筑了彝族民众的生存史、心灵史、成长史。

《归山图》体现了彝族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他们的观念中,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均有着平等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它们在各自的世界中安稳生活,如小说中出现的布谷鸟站在老梨树上啼唱,其唱词婉转欢快,充满哲理,这是作家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体现出浓郁的生态意识。小说借人物之口,以诗性的语言展开关于天地万物的评判,大量的歌谣穿插,巧妙的比喻修辞,排山倒海的话语倾泻,使得整部小说生气淋漓,鲜活灵动,从中可看出彝民族的诗性思维与情怀。当然,从中亦可发现,隐藏文本背后的是作家对语言的精心锤炼与不懈探索。

《归山图》的结构设计和故事推进新颖别致,以彝族民间故事为基点,将远古智慧融入现代哲学思考,以此概括人类发展的时间节点及面临的问题。小说中,四处云游的司楚毕摩来到被认为是彝族祖灵之地的兹兹蒲乌,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父亲与母亲。当他获得诵经作法的本领后,注重的不是打败谁,而是救赎世人不安的灵魂,走向另一重更高的境界。小说以超现实主义的写法,将彝族丰富的神话传说作为建构远古意义世界的重要方式。对彝族毕摩文化的表现,是作家基于维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而作的努力,是向着这个民族核心的精神世界深入挺进的尝试。作家以小说的形式肯定彝族祖先精神世界的同时,让文学超越这个民族内在的精神需求,从而寻求人类共有的情感,展现最美的精神家园。

面对深邃的彝族文化,作者有着探究其内涵实质的雄心,并力图建立与之相统一的文本结构,因此文体的探索也是小说的难点之一。小说采用穿越时空的叙述结构,多条线索各行其道,最后实现交融于一体,显示了作者把控复杂艺术架构的能力。

从彝族文化精神的探寻,到诗性语言的锤炼,再到文体结构的创新,这是作者扎根民族又远眺未来的立意高远之作。在现代性潮流滚滚向前的当下,英布草心倔强地返回历史,以谦卑的姿态和朴拙的方式,在民间文学的世界中呈现思想哲理和道德伦理,展现辉煌绚烂的民族文化景观。这是以向后寻根的方式汲取向前的力量,试图在回归传统中寻找解决现实困境进而向未来奋发的有效途径。主人公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亦是向民族文化的寻根之旅,小说在神奇灵动的叙述中增添了文化的维度,提升了作品的文化人类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