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的驻留与成长的前行 ——浅谈刘东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
刘东的少年小说一向以真切的文学之心,关怀少年的成长,他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简称《空房子》)也不例外。刘东的小说是典型的少年小说,它从少年的思维出发,描写少年的生活经历,关注少年的生命体验。《空房子》讲述少年单如双的父亲单一方,从海鲜养殖地回家途中离奇失踪的故事。在父亲失踪的时间,单如双住进父亲曾经住过的“空房子”,在与父亲永远离开的时间中,读懂了父亲留给他的充实的精神财富,也完成了自己与命运的和解,让父子情感留驻在“空房子”里。
《空房子》是从时空构建起来的一个独特的叙事格局,它让小说有别于多数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基于自身结构与形式构建出特有的叙事动力,推动情节的发展。空房子既是一个承载意蕴的符号:空与占、有与无,成长与驻留,哀伤与淡忘,都蕴含其中。刘东很敏锐地发现了空房子这一放置在读者与主人公之间的第三时空坐标,在这个父亲留空的时间段和空置的房子里,开始追寻父亲的足迹,以及父亲留给他的生命映像,逐渐悟出作为一个男孩应如何以少年之心完成自我成长,面对扑面而来的现实世界,最终他迅速完成自我拔节式的成长。
同时空房子也是一种叙事结构,它为小说提供了多种结构模式。一种是全聚焦模式,即叙述者掌握故事的每个细节,知道故事的走向与过去。另一种是内聚焦模式,即叙述者多寄居于某人物中,借助其意识及感官、视、听、感、想,完成叙述。第三种是外聚焦模式,即叙述者扮演局外人或旁观者,表达对故事最低的了结。空房子作为一个叙述的节点,很自然地完成小说叙述的切换,从结构上构建出颇具张力与势能位差的故事推进动力,从而形成了从小说结构、形式到内容的塑造。
《空房子》为主人公及作者提供了另一个叙述时空点,让作者可以更客观地从旁观者角度讲述少年的故事,也让少年拥有自我独白式的叙述表达,从而避免了作者过多的主观情感干预,同时从双重角度完成讲述,形成父子二人阴阳相隔的对谈与交流,更逼真、细致地描摹出灾难中的少年内心自我修复和成长。空房子为局外观摩的作者、身临其境的主人公以及小说中的其他角色提供全景式、自我内向式和远景观看式的审视和观察。在《空房子》里,父亲的缺失和他的精神在场,无时无刻不伴随和引领着单如双。与父亲的精神对话,情感的彼此交融,成为少年自愈以及与世界和解的良方,在这里父亲单一方以及他的爱从来没有缺失过。也正是这样的空,腾空了少年的内心,让他可以用新的思考填满自己一段难熬的人生空白。空激发着少年对世界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也完成了少年青春期精神与身体的成长。空房子成为少年躲开现实打击的避风港,也成为他深度弄懂父亲、度过致暗时刻精神堡垒。
《空房子》对现实的表达方式是独特的。刘东很擅长在普通人平凡的生活表象之下发现人内心的波涛汹涌。从小说现实之外寻力,转向内在,揭示人性的幽冥与曦微。一部好的少年小说往往无需借助外在的预设,夸张的情节、设置人为的冲突,制造戏剧性,这样的小说往往会落入套路和某种已有的写作模式,好的小说则往往能在坚硬的现实层面之下,发现催心动容的人性丰富,写透难以逃避的命运之重,与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在人心内部寻找到愈合伤口、开启希望之光的方法。
《空房子》环环相扣的揭秘结构引人入胜。它拥有缜密的逻辑演进性。故事的叙述从几条线齐头并进,它们时而交纵、时而分离、时而缠绕,最后汇聚在寻找父亲的结果上。这里母亲与神秘叔叔的交往,单如双与两个女生的往来,以及他与女孩及其父母在生活上的交集,构成了少年复杂、困顿心理,以及破除这些心障所需努力的原因,对人物及层层的人际关系的解密,也推动着故事的演进,让小说更加可读。小说的结尾依旧使用了悬置的手法,让读者如临深渊又望而止步,体会到文本悬而未决的奇妙与阅读的过瘾与遗憾。
从这些方面来看,《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不愧为一部优秀的少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