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孩子“打仗”不是胡闹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王笑笑  2021年08月17日07:36

初读《打仗》,我看到梅子涵老师写在正文前的一段话:“打仗”不是胡闹。儿童干许多看上去是胡闹的事,其实都是认认真真的。《打仗》是一个关于小孩儿的故事。书里无时无刻都在跳跃着一种强壮的生命力——小孩儿特有的好奇顽皮,闲不住的冲劲儿,还有那颗认真对待一切的、真挚的心。随着情节深入,不被理解的角色被投射了关怀的目光,关于生死的思考,关于人性的体察和理解。这些深刻的话题被温柔地提起,又重重地放下,掀起一大片云雾。云雾散了,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他们长大了。读完文稿的当下,我脑海里出现了两种颜色——稚嫩明亮的黄,郁葱坚定的绿。它们穿梭交织在整本书中,构成《打仗》的主基调。

《打仗》里的角色,个性鲜活又亲切,就像小时候念书坐在身边的前后桌。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两位老师。一位是说话慢悠悠、性格幽默风趣的卫老师;另一位是尊敬生命与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们思考的洪老师。洪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去放飞螳螂的情节令人动容,螳螂翅膀轻快扇动,稚气目光善意追随,最终,全部融入一片热情的绿色之中。

《打仗》讲的是梅子涵童年时代的故事,比如故事里出现了“双枪李向阳,一手一把驳壳枪”。我看了相关电影,了解到“李向阳”来自于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他机智聪慧,胆量过人。虽然小说记录的是一个游戏,但孩子们好胜、想赢的感情是真的。

“儿童所有的认真游戏和想象,都是他们生命的大课桌。人的一生,课桌是很大很大的。我们文学家就是画生命大课桌的人。”梅子涵总能用简单的文字说出奇妙的比喻。《打仗》是我和梅老师继《春天》《隔了那么久的一首诗》之后,合作的第三本书。再次确认,这是一位浪漫的作家。也能感受到,他没有高高地去仰视孩子们,将他们刻意拔高,更没有低低地去俯视孩子们,总想教点什么给他们。创作的时候,他似乎将内心那个藏得好好的小男孩放出来,任凭他去跳跃翻跟头,快活自在地去和这个世界打招呼。

《打仗》洋溢着浓浓的孩子气,吵吵闹闹,兴高采烈。在作家的安排下,游戏中充满笑闹的“打仗”和真正有关生死、有关光荣与牺牲的“打仗”,有了一个小小的交集。人生的哲理和诗意,就此在孩子们的生命中刻下烙印。故事里,洪老师说过,“一是一,一不是一”。我的理解是,任何事物,你当下看的它,是用当下的那个你的眼睛和心灵去看,从而得出“它是什么”的结论。若你再看,再再看,随着心境角度的不同,它的意义和带给你的感受会发生变化。那么,它是它本身,它也不是它本身了。希望该书也是洪老师口中提到的“一”。若读者朋友们初看,再看,再再看,可以得到不同的体会,那就太有意思了。梅老师的文字有这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