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现实是一项自觉的挑战
一路走来,跟各位网络文学作者已同行10多年的时间了。在互联网时代,很多真正的网络文学评论者其实并不是职业的评论家、专家学者,而是普通的读者。网络上的每一位读者都是评论者,甚至许多作品有自己的评论论坛和社区。对我们文学评论者来讲,其实也在调整我们的方法,网络文学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提醒:要注意读者的想法。每一个作家和评论者都是读者中的一员,大家都有“战友情”。
这几年一直在办大事。像“网络文学20年20部”,还有现在的“百年百部”活动,常常是找一个概念,找一个切入点。上海作协举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活动,也是将网络文学经典化的过程。网文本来面对的是普通读者,通过这样的活动,又跟专业的评审队伍建立了一条沟通的渠道,这些人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网络文学的经典化。这次活动在我看来一方面契合了四个讴歌的要求,又契合网络文学的发展特点。网络作家加入到现实题材创作,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更新了社会主义文化。
网络文学不能局限在写玄幻,现实和幻想同步发展,才是契合时代的文学。另外,国际、国内环境不断提醒我们回到历史和现实,梳理自己的来龙去脉,并印证出历史的必然性。我想作者们在创作中都有这样的感受:写着写着,就被书本中的历史人物感动了。沿着这种感动,使你的写作本身回到历史性中去,就能跟写作对象有更完美的贴合。
听了各位网络作家、评论家和企业平台代表的发言,大家提到了创作共性的问题,这是时代大环境给我们的要求。当然,一方面作为作家,要为自己而写作,在写作中满足自己的愿望,独立探索写作的艺术道路。但另一方面,现实题材历史悠久,而互联网只是提供给我们的一个新平台、一个新媒介。我们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写作,强调了写作和生活的关系,各位非常好地从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行业和身边的人物出发,强调了文学创作一贯的途径和规律,就是写作要表现出和生活的关系,这是大家写作的源泉。
我看到一些作者把人物讲得非常到位。我们常常认为网络文学是以情节为主,情节比较丰富精彩。在这个过程中,人物则会有损失。有一部分创作必须是这样,要拉情节、做故事,或者快速情节转换,但塑造一个好的人物,比快速情节转换更能打动读者。我们平时在做创作和编剧的时候会强调人物的重要性,经典人物的塑造,可能会让一部小说永垂不朽。阅读快感在不同的作品之间其实差不多,快感是存在的,但是人物的细节却能令人难以忘记。能呈现出性格的某几个细节,也体现出了作者的功底。
网文取材确实多样,有历史的,也有当代的,各行各业都有大量的题材等着发掘。网文中还有对各种少数群落的关注和对性别的强调,我感受到女性作家对人物一如既往的细腻描摹,甚至在言情的深意中也有社会现实的影子。但历史的精神气息怎么灌注到我们的创作中,对作家来说还是一个问题。写历史也好,写革命也好,写改革开放也好,还是要从材料里,从你的对象当中,慢慢沉浸进去,有一种代入感,从他身上体会到精神气息。
现场有些作者的现实题材写作很早。2015年以前就有很好的现实题材网文作品,2015年以后也在不断增加。在中国传统文学领域,也诞生过许多先锋作家,一直有现实题材的主旋律创作,网络作家过去是自发的,接下来会慢慢自觉。这个自觉是融入其中,去感受历史任务的精神内涵,而不是丧失网络文学固有的特点,与读者的意见互动是网络文学的优势。
总的来说,现实界是第一世界,只有相信这个,对现实题材的写作才能遵循它的法则,现实题材创作有哲学、社会学的基础,这也是对各位网文作者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