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九十年:文学战线“普通一兵”自述》
《我这九十年:文学战线“普通一兵”自述》
作者:束沛德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ISBN:9787020166350
定价:79.00元
写在卷首
凡事讲究一个“真”字,一切都求真务实,做事要认真,待人要真诚,为文要真实。这是我的人生信条,也是我毕生努力登攀的目标。
一个称职的文学组织工作者要热爱文学,培养起对文学工作深挚的感情;要有点奉献精神,满腔热忱地为作家服务;要善于同作家交朋友,努力做作家的知己、知心、知音;还要多读作品,多动笔杆,养成勤于阅读、思考、写作的习惯。
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打杂”,跑龙套,做组织联络、后勤服务工作。我心甘情愿在儿童文学界跑龙套,为繁荣当代儿童文学,做一点擂鼓助威、拾遗补缺的工作。我深切地感到,能为塑造未来一代美好心灵这个伟大工程添砖加瓦,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
在当代文坛跑龙套
——我的小传
九一八事变前夜,1931年8月我出生在江南沪宁线上一个县城里。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
从小喜欢文学,爱书如命。祖母教我的儿歌、大人讲的故事和《鲁滨逊漂流记》、《寄小读者》、《爱的教育》、《三国演义》等书,给予我最初的文学滋养。中学时代接触到我国新文学和前苏联文学,《家》、《倪焕之》、《王贵与李香香》、《母亲》、《在人间》、《被开垦的处女地》等,成了我爱不释手的读物。
从初中开始就爱编编写写,给报纸写“学府风光”一类消息报道。上高二时,与同班同学一起办起《三六周刊》,开头是学校里的一张壁报,后来成了一张省报的副刊。那时,我断断续续写了一些散文、速写、随笔、诗等,分别登在《青年界》、《中学时代》、《文潮》、《东南晨报 •三六周刊》上。16岁那一年,我的一篇题为《一个最沉痛的日子》的小小说,获得了《中学月刊》征文名誉奖。
由于对当年现实社会的不满,中学时代我就立志当一名新闻记者,用自己手中的笔反映民间疾苦,为人民大众说话。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如愿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大学时代,参加红旗手文艺社,编《复旦大学校刊》副刊。
学习掌握了新闻采访、编辑的ABC,又选修了中文系唐弢的《现代散文诗歌》、许杰的《文学批评》,从而激发起对散文随笔、文学评论写作的兴趣。从1950年起涉足文学评论,写了一些文艺短论、书评,在唐弢主编的《文汇报•磁力》(“笔会”的前身)上发表。那时我在复旦大学学生会、团委会做宣传工作,1952年应《文汇报•社会大学》编者之约,在报上开辟了“思想改造学习随笔”专栏,前后不到两个月,连续发表了思想杂谈30多篇。
1952年8月底,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训练班进修。同年冬,分配到全国文协(中国作家协会前身),在严文井、沙汀麾下做秘书工作。由此开始了我在文坛长达半个世纪“跑龙套”的生涯。从跨进文学门槛到“文革”爆发这10多年,我先后担任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秘书、《作家通讯》编辑、中国作协党组记录和秘书、周扬同志秘书。1958年下放劳动,并任《怀来报》副总编辑。随后调至河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在中国作协和河北工作期间,写过一些通讯报道、文学短评、作品评论,发表在《文艺报》、《文艺学习》、《诗刊》、《蜜蜂》、《河北文学》等报刊上。同时,不时为领导起草有关文艺工作的讲话、报告,为《河北日报》写社论,草拟“指示”、“批语”一类公文,因而被同事们戏称为“文件作家”。十年浩劫,大部分时间在学习班、五•七干校度过。1972年初,分配到河北机电学院做宣传工作。直到粉碎“四人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夜,1978年10月我才归队,从河北调回中国作家协会。在作协复查办公室、四次文代大会筹备组起草组工作一段时间后,1980年初,任作协创作联络部办公室副主任,并负责《作家通讯》的复刊工作。1982年开始参与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工作,历任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创作联络部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兼任《未来》、《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十月少年文学》编委、顾问等。
长期从事文学组织工作,在调查了解创作情况、开展作品和创作问题讨论、组织作家深入生活、培养文学新人、发展文学队伍、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多次参与中国作协召开的重要会议的组织领导工作,如担任中国作协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临时党组成员兼副秘书长,先后两次作关于修改《中国作家协会章程》的说明,并发表《谈文学组织工作》、《乐于当作家的服务员—与新来作协的年轻朋友漫谈》等总结经验的文章。
作为中国作协领导班子成员之一,长期分管儿童文学工作,从1986年至2007年,担任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达22年之久。1986年、2000年主持召开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在会上致开幕词:《为创造更多的儿童文学精品开拓前进》、《迎接儿童文学新纪元》。从1988年至2007年先后主持中国作协举办的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创作评奖。执笔起草1986年、2001年中国作协关于改进和加强儿童文学工作的两个《决议》。主编或与他人共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名作文库•儿童文学卷》、《中国当代儿童诗丛》、2001——2006《中国儿童文学年鉴》、《儿童粮仓•童话馆》、《儿童粮仓•小说馆》等;并参与编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共和国儿童文学金奖文库》、新中国《儿童文学光荣榜书系》等。这些会议、活动、文件和图书,均对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涉足儿童文学评论,被论者认为是最早参与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理论建设的批评家之一。著有:《束沛德文学评论集》、《儿童文苑漫步》、《守望与期待》、《追求真善美—跟少年朋友谈谈读与写》、《为儿童文学鼓与呼》、《束沛德谈儿童文学》、《发出自己的声音—束沛德文论集》、《情趣从何而来—束沛德自选集》等。其中颇有影响的论文有:1956年发表的《幻想也要以真实为基础—评欧阳山的童话<慧眼>》一文,引起了一场持续两年之久的有关童话体裁中幻想与现实关系的讨论,被认为“开创了新中国成立后童话讨论的前声”,“对于当时的儿童文学理论界是有益的”。1957年发表的《情趣从何而来—谈谈柯岩的儿童诗》,是最早评介柯岩作品的一篇文章,先后被收入《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等八、九种评论选集。评论家认为该文是“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作家作品论”,对儿童情趣的赞美,“深深影响了一代儿童文苑”。改革开放以来,发表的较有影响的论文有:1986年发表的《关于儿童文学创新的思考》,获首届全国儿童文学理论评奖优秀论文奖。1997年发表的《繁荣迈向新世纪的幼儿文学—<中国新时期幼儿文学大系>序》,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儿童文学卷一》。2001年发表的《新景观 大趋势——世纪之交中国儿童文学扫描》,收入《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选》等多种评论选集,被认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与前瞻性”。《中国儿童文学六十年(1949-2009)》一书收录了我16篇评论文章。
从一线退下来前后,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个人经历、文坛忆旧、作家剪影、异域风采之类的散文,著有散文集《龙套情缘》、《岁月风铃》、《多彩记忆——束沛德散文选》、《红线串着爱与美》、《我的舞台我的家——我与中国作家协会》、《在人生列车上》、《爱心连着童心》等。报刊上曾先后发表多篇文章,称赞上述散文集“感情真挚,文笔朴实”,记录作协、文坛人和事的文章具有史料价值。《多彩记忆》被收入新中国《儿童文学光荣榜书系》。2019年出版《束沛德自选集》(三卷):《耕耘与守望》(文论卷一)、《坚守与超越》(文论卷二)、《缘分与担当》(散文选)。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先后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匈牙利、泰国、意大利、缅甸。1995年获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特别奖。由于在从事儿童文学组织工作和评论工作上的成就,2003年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2009年、2019年先后获中国作协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70周年荣誉证书、纪念章。从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20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