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上海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上海作家协会五年工作综述
2021年6月26日,上海作协在上海图书馆举办“跨越世纪的辉煌——原创诗歌朗诵会”
中国作协九代会以来,上海文学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大力推动重点文学创作,高度重视培养文学人才,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推动对外文学交流,深化推进作协改革服务,推动文学事业在新时代取得新发展。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
五年来,上海文学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党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上海作协先后组织会员举办或参与各类学习培训班,围绕重大节点召开座谈会,同时利用各种文学活动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领会党中央文艺工作方针,强化大家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2020年以来,党中央部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海的重点文学创作,包括迎接建党百年的红色题材创作和现实题材创作,成为引导广大作家深入学习“四史”特别是党史的有利时机。许多参与重点创作的作家在创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作,一项创作任务完成,自身也成为某方面的行家,成为一段红色历史的生动讲述者,并且为后续创作积累厚实的素材。学习和创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广大作家强化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学精品意识,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升了参与主题创作的热情,展现出上海文学界健康向上的氛围。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持续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
上海作协认真落实九代会有关部署,以组织化推进为重要手段推动文学创作,广泛开展扶持行动和研讨活动。五年中,先后有10部作品入选中国作协重点创作项目,10人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一人入选中国作协少数民族重点扶持项目;此外,有18部作品获得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资助,23部作品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文学项目资助。先后举办十多场高质量的文学研讨会。五年来,涌现出《考工记》《一把刀,千个字》《疼痛》《心居》《封锁》《慈悲》《回望》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在国内外的重要文学评奖中,王安忆获得纽曼华语文学奖以及郁达夫小说奖、钟山文学奖、京东文学奖等奖项,赵丽宏被授予法国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和罗马尼亚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金奖,陈思和、小白分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路内、任晓雯、滕肖澜、血红等获茅盾文学新人奖,安谅、清水获冰心文学奖等,还有一批作家、作品获其他文学荣誉。文学批评也随着创作的持续繁荣而兴盛,一支以青年为主体的评论家队伍逐渐成型,在全国积累声誉。
五年间,上海作协组织作家着力书写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2018年,完成“中华创世神话”新史诗创作,用7000行新体诗、3000行旧体诗两个版本,首次对散布于各种典籍和传说中的中华创世神话主体内容,做了完整梳理和文学呈现。红色题材创作经过系统的策划、推进,更是结出硕果:为迎接建党百年而部署的“红色起点”纪实文学创作工程,以生动书写党诞生后中央机关长期设于上海、并在多个领域开展革命活动的历程为主旨,至2020年春,先后推出第一辑《白纸红字》《起来》《巾帼的黎明》《铿锵序曲》《上海早晨》《新渔阳里六号》六部长篇作品、总计90多万字,以文学佳作为持续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读本,也吸引了国内文学界的目光。随后,上海作协又部署了第二辑十多个选题的创作,至建党百年前夕重点推出《伟大纪念日》,其他作品将在今年下半年陆续出版。上海作家还以文学之笔发掘上海数以百计的红色遗址的精彩故事,相继完成三辑共200多个“红色足迹”故事的创作,结集成《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等三本丛书出版。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在上海作家中持续推进,由此带动现实题材特别是聚焦上海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新实践的创作。为此,上海作协与有关部门和区合作,建立起分布城乡各地的多个文学创作基地,机制化地推进“深扎”和有关创作,先后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节点,推出《城中之城》《浦东人家》《上海报告》等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集。上海作协所属线上电子刊《上海纪实》,成为发表现实题材作品的新兴平台,并选编年度优秀作品出版《如歌的岁月》等实体书。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上海作家积极行动,以极大的创作热情,在三个月内写出900多首新旧体诗歌和40多篇报告文学,全景式记录上海抗疫历程,部分优秀作品还在《人民日报》等重点媒体刊发;稍后,几位知名作家创作出抗疫题材的长篇纪实作品《张文宏医生》和长篇小说《十四天》等,通过《收获》刊发而受到关注。
三、高度重视青年文学人才的培养,积极营造上海文学事业人才辈出的局面
上海始终把各类文学人才的培养视为繁荣创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五年来,通过实施531计划,使文学创作队伍保持门类完全、阵容齐整、年龄均衡的良好状况。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老作家、中青年作家,以及专业作家、签约作家队伍中的优秀年轻作家,代表着上海的创作水准,这几年通过新的作品展示创作实力,在各类有影响的文学评奖中呈现创作成就。为加大青年作家培养力度,上海作协在加强原有签约作家制度的同时,2017年首创签约网络作家制度,团结凝聚起更多的优秀青年文学人才。五年间共吸纳57人次为签约作家、51人次为签约网络作家。红色题材主题创作和“深扎”实践,各种大型文学活动,都成为青年作家锻炼能力、拓宽视野、展示形象的良好平台。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中的文学部分,得到很好的落实,作协精选成就卓著的作家当导师,对列入计划培养的青年作家进行一对一辅导。
上海拥有《收获》《上海文学》《萌芽》等全国知名的文学期刊。这些重要的文学阵地都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年轻作者,也体现为全国文学发展服务的功能。《收获》《上海文学》持续推出青年作家专辑,先后推介90余位有实力、有潜质的优秀文学青年,其中不仅有上海作者,更多的来自全国各地。《萌芽》则坚持青年作家主阵地的定位。新创办的《思南文学选刊》,也通过重点推介优秀文学新人的作品,不断积累声誉。上述刊物和上海作协所属“华语文学网”等平台,还通过文学百校行、“黑马星期六·上海文学新秀选拔赛”、品读经典大赛等文学赛事、培训活动,将初、高中和大学的文学爱好者引入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的天地。
四、厚植上海城市文学土壤,扩大文学公共服务,推动对外文学交流互鉴
五年来,上海文学工作延伸手臂、扩大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由服务作家、服务创作向同时服务大家、服务社会的转变,更深地融入上海文化建设全局,夯实城市文学基础,厚植文学社会土壤。上海作协先后指导成立多家区级作协,完善基层文学组织体系,并为此提供了百余万元的资金支持,推动基层文学创作、文学活动的开展。上海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以更大规模、更广范围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每年举办文学讲座、阅读辅导、诗歌朗诵等活动数以百计,涌现出多个精品文学活动。其中,由多方合作举办、上海作协承担日常运作的“思南读书会”,已成为国内外闻名的文学阅读品牌,被誉为城市文学会客厅和文学名片。“思南读书会”的运作模式还在全市复制、推广,催生出多个读书会,不仅如此,它还于近两年先后亮相国际主流的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上海作协管理的巴金故居,成为公益性开放的最为热门的文学博览场馆,年接待参观者最高达37万。除了面上的文学服务,上海作协新近还探索与多个街道、部门合作,安排系列讲座、开设作家书房,开展机制性的文学服务,让优秀的作家频繁走进基层,把优质文学内容送到群众身边。
作为国际大都市、文化大码头,上海自觉承担拓展对外交流、展示中国形象的使命。上海作协主办的上海写作计划、上海国际文学周,在过去五年中持续扩大影响,上海国际诗歌节、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暨小说工坊等新创文学交流活动,也逐步成为“文化品牌”。上海写作计划成功举办到十多届,近年来以“众声喧哗”“想象共同体”等为主题,邀请30多位外国作家来沪生活和写作;上海国际文学周以“莎士比亚的遗产”“旅行的意义”等为主题,邀请百余位国内外著名作家与读者互动。上海国际诗歌节先后以“诗歌和人类的命运”“诗歌是沟通心灵的桥梁”等为主题展开诗界对谈,上百位中外著名诗人相聚线下或云端,探讨诗歌和诗歌创作。在疫情之前的几年间,上海作协共接待35批179人次来自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同行,并组织26批87人次出访,还通过各种渠道,组织翻译出版王安忆、陈村、赵丽宏、陈丹燕、金宇澄、路内等知名作家的作品,涉及英语、塞尔维亚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等多个语种,加强了中外作家间的交流和中国文学的输出。
五、深化推进作协工作各项改革,努力将作协建设成为温馨的作家之家
五年间,上海按照党中央和本市的有关要求,持续深化群团改革以及工作创新,确保主席团兼职比率在90%以上、理事会兼职比率在80%以上,在不增加编制和人员的前提下,增设作家维权办公室和基层联络办公室,细化和优化作家服务工作,继续破除“四化”、增强“三性”。上海作协已逐步建立起长效机制,服务基层文学组织,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沟通,并指导其建立各自的文学组织、开展文学创作和工作服务。对新文学群体的联系得到强化,与中国作协有关部门合作,建立以网络文学作家为重点的培训基地;除首创网络作家签约制度之外,还率先开展为网络作家评定职称的工作(2018年启动评定中级、2020年开始评定高级),各种重点创作活动均安排网络作家参与。为充分体现对网络文学的引导,上海还与中国作协有关部门合作,举办网络文学20年20部佳作评选、庆祝建党百年全国百家网站百部精品推介活动。作协机关优化内设机构和人员安排,增强工作人员服务会员、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能力。
上海作协所属单位也围绕文学这个核心,拓展工作领域和深度。“作家书店”2018年春重修开张,成为作协新的对外服务窗口,努力建设作家爱来、读者爱逛的文学家园,先后开展百余场文学活动。作家俱乐部公司创立机制化平台,推动作家作品向影视、戏剧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转化,已有多部作品通过这一自有平台实现转化,登上荧屏、银幕和舞台。
上海作协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强与兄弟省区市作协的交流合作。2018年8月,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战略实施,发起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作协建立长三角文学发展联盟,三年间各方一起努力,互相参与文学活动,合作组织专题采风,共同交流工作经验,联盟效应日渐显现。上海作协与新疆作协在中国作协牵线下开展的结对子活动,堪称两地合作的成功案例,每年有20位新疆各民族作家来上海参加为期四周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