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使命担当,聚力发展新时代文学事业 ——重庆作家协会五年工作综述
重庆作家参加“世纪红船——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歌朗诵会”
过去五年,重庆市作协紧跟时代步伐,团结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牢牢把握方向,奋力投身新时代,自觉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与党和人民同向同心,为党和人民的文学事业奋斗奋进,关键时刻始终在场,不负担当,聚力推动新时代重庆文学事业实现新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导向
五年来,重庆市作协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力”教育实践工作,党史学习教育,举办专题培训,创新多种学习方式,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读原著、悟原理,全面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加大政治动员引领力度,不断提升文学队伍思想政治水平,把党的理论丰富营养源源不断输入文学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牢牢把握文学方向,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水平。
五年来,组织开展作协主席、副主席到基层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20余场次,受众2000余人,作协班子,各部门、直属单位围绕贯彻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文学事业发展状况到基层调研,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20余件,各基层文学组织举办学习或贯彻活动100余场次,受众近万人次。《红岩》《重庆文学》、重庆作家网开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辑专栏近20期。举办“世纪红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歌朗诵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诗颂祖国活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迎十九大原创诗歌散文朗诵会、“‘放歌十九大,逐梦新时代’——庆祝十九大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诗歌散文大赛”等专题活动十余场。党的理论引领发展方向,重庆文学界听党话、跟党走,不忘遵循、不负使命、不离根本、不偏中心,呈现出推进事业发展的喜人气象。
聚焦时代重大主题,取得丰富创作成果
始终围绕时代重大课题,加强文学策划与创作组织,制定重庆市当代文学创作规划、重大题材创作规划(2017—2021年)、重庆文学创作“十四五”规划。突出决战决胜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有序组织创作,分批次推出创作成果。落实创作选题指引方案,进行年度与季度选题发布,定期推出季度与年度选题作品。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作家进行专题创作。推出《我的刑警往事》《樱桃街》《无声之辩》《沙哑》《闪电的根须》《社区现场》《社区书记谢兰》等优秀现实题材作品80余部,推出《山城的黎明》《磐石》《铁血七曜》《红色掌柜》《杨氏家国梦》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30余部;与市扶贫办合作,集中推出《太阳出来喜洋洋》《我是第一书记》《来自主战场的报告——城口脱贫攻坚纪实》《当代愚公毛相林故事》等20余部脱贫攻坚优秀作品;广泛动员作家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行主题创作,“百年荣光”征文活动推出主题创作作品400余篇(次);投身抗疫主题创作,书写英雄颂歌,在重要报刊及网络媒体推出作品500余篇(次),完成抗疫长篇报告文学《最亮的眼睛》创作。
五年来重庆作家获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国家级奖项作品三部,有重要影响的全国性年度奖项八人次。其中李永毅《贺拉斯诗全集》(诗集)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杨犁民散文集《露水硕大》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张远伦诗集《逆风歌》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冉冉、李元胜、第代着冬、张远伦、余真、杨颖科等多人次获《民族文学》年度奖、《诗刊》“陈子昂年度诗人奖”“陈子昂青年诗歌奖”、人民文学奖诗歌奖、百花文学奖等重要年度文学奖项。
除此之外,陈川、饶昆明等六位作家获“中国土家族文学奖”。《脱贫攻坚手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在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2020年“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中入选2020“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开埠》《女人百年》《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八部作品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
始终坚持文学在场,不负使命担当
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庆市作协坚持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发力,重庆文学始终在场,担当使命。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的重大时刻,重庆文学界迅速行动,动员重点作家和各方面文学力量,在全市掀起书写抗疫故事、展示重庆人民不畏艰险战胜疫情精神风貌与抗疫斗争精神的创作热潮,在《重庆日报》、华龙网、重庆作家网和重庆广播电台连续推出记录抗疫一线感人故事、讴歌抗疫一线先进人物文学作品,《红岩》《重庆文学》等文学阵地推出抗疫日记、社区抗疫作品等文学专辑,全市30余个基层组织通过各类网络平台推出作品近4000篇(首),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抗疫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发挥文学应有的作用。
积极参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历史进程,提前主动谋划,与市扶贫办等市级部门联合召开脱贫攻坚创作推进会,集聚文学力量,组织作家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投身时代现场,开展“城口文学扶贫工程”,集中推出《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个弯》《第一书记杨丽红》等一批脱贫攻坚优秀作品,塑造重庆脱贫攻坚干部群众群像,浓墨重彩记录和书写重庆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恢弘历程,取得重大主题现实题材创作丰硕成果。先后派出多名骨干力量参与巫山县、石柱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取得明显实效。
夯实作家人才基础,壮大文学队伍
始终把作家队伍建设作为重庆文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多种方式培育、团结重庆作家,整合力量,凝聚和建设一支适应重庆文学发展的作家队伍。完善队伍管理培养机制,制定文学人才培养目标任务,通过选派学习、办班培训、邀请名家授课、结队帮扶等方式,加大文学人才队伍培养力度,近五年选派参加鲁迅文学院与中国作协培训达到40人次,完成两轮共计58位青年作家“结对子”帮扶工作,先后举办“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当下青年文学创作”“2021中国网络文学论坛”等主题论坛活动、“吹响新时代文学号角”创作讲习班、第二届青年作家培训班、第一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等有影响的文学培训活动十场次以上,培训达到600人次以上。
落实知名作家联系指导机制,结合实施市作协领导与兼职副主席联系基层作协制度,兼职副主席、专业作家开展基层创作指导活动近100场次,指导基层作家2000余人次。落实重点作品改稿制度,举办各类改稿与研讨活动近30场次,各种举措有效提升重庆文学队伍质量水平,五年累计发展市级会员358名,推荐中国作协会员59名。网络作协新吸收会员360余名、签约作家达500余人,网络作家队伍不断壮大。
突出文学机制建设,增强发展活力
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坚持政治引领,以文化人、问题导向、转变职能、服务基层的原则,深化群团改革,不断增强作协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阵地建设、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26项。健全完善联系新文学群体工作体系,把网络作协日常联系管理、工作与业务指导分别纳入部门职能职责,新文学群体管理全面加强,重庆文学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完善项目扶持与政策激励机制,实施文艺创作项目资助计划,强化项目推荐,五年来共扶持113部优秀作品,推荐15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重点项目扶持和中国作协少数民族重点作品项目扶持,两部作品获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项目扶持出版,19部作品获中国作协项目扶持。同时拓展项目合作空间,强化与市级有关部门项目合作,筹集经费支持脱贫攻坚等重点文学项目。
健全完善以重庆文学奖为统揽的文学评奖体系,进行第七届、第八届重庆文学奖评选,《归去来》《安居古城》《烟消云不散》《下半城》《最后的国门》《幽默童诗100首》等23部作品获奖,举办第五届、第六届红岩文学奖,16位作家获奖。修订完善《重庆作家在全国重点文学期刊发表作品奖励办法》,五年来奖励全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500余件。
积极构建文学传播机制,制定文学网媒传播方案,初步搭建文学网媒传播体系,形成重庆日报客户端、华龙网、重庆作家网等一体联动的市级网络媒体文学传播平台,文学网络传播能力大大增强。指导挂靠社团和各基层作协组织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围绕重大主题推出作品,基层文学网媒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为净化文学网络空间和实现文学作品的多元传播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事业发展
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夯实事业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积极破解基层发展难题,推动召开基层作协“三无”对策办法工作会,明确基层作协组织建设发展方向,基层组织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加强工作指导,基层作协组织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来争取地方投入设立地方文学奖项、进行文学项目支持、扶持重点作品、打造文学阵地等各类经费投入数千万元,江北、开州、荣昌等近20个区县建立文学项目扶持政策,云阳县、江津等多个区县每年财政安排资金超过100万元用于文艺项目扶持,巫山县解决作协机构编制等问题,为探索和强化基层作协组织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各地文学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开州持续颁发文学艺术奖、江津设立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等,各地作协组织助力发展,围绕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地域文化等,开展各类文学活动,创作优秀文学作品,一些地方出现文学家庭、文学社区,基层文学队伍、创作、活动展现新的活力,基层文学工作内涵逐步丰富,基层作协工作开展有声有色,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创造了新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