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字里行间频现学术创新 ——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来源:人民日报 | 沈壮海  2021年09月09日08:5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近年来理论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之后,理论界围绕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法律和政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保障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家庭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础作用等问题,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作了多层面的展开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武汉大学袁银传教授等撰写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就是其中富有鲜明学术特色、有重要理论创新和现实价值的研究成果。读完洋洋洒洒的66万字,感觉其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和学术创新。

第一,提出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和与时俱进问题。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论述是文本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是理论根据和方法论根据,中国传统和当代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合理思想是思想资源,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逻辑、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诉求及其表达习惯是现实根据。作者还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具有本质的规定性和相对稳定性,又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要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概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建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概括为“以人民为中心”,将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增加“美丽”以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相并列并且作为落脚点。这些认识既有学术见地,又有现实意义。

第二,系统梳理和深入总结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资源和历史经验。作者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借鉴中国传统和当代西方价值观教育与实践的合理机制和有效方法,但是必须反对西方普世价值的陷阱。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当代西方价值观是本质不同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表面上是仁,实质上是礼,即所谓“克己复礼为仁”,目的是维护封建等级尊卑秩序的“礼制”;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式上是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但实质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作者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经验,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群众主体性相结合、坚持理论研究与教育普及相结合、坚持改造观念与满足利益要求相结合、坚持宣传教育与制度规范相结合。这些理论见解具有学术创新性,经验总结具有现实指导性。

第三,提出了凝聚和整合当代中国价值共识的四大机制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六大主要机制。凝聚和整合当代中国价值共识的四大机制即是: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以破除价值共识的利益藩篱、完善教育引导机制以巩固价值共识的思想基础、完善制度规范机制以强化价值共识的制度保障、完善实践养成机制以推进价值共识的落地生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六大主要机制是学习实践机制、文化熏陶机制、心理疏导机制、行为养成机制、价值评价机制、奖惩激励机制。认为只有建立健全这些机制,才能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真正做小、做细、做实,才能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富有时效性。这些见解和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文化价值观多元多变的时空背景下,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勠力同心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理论、历史、现实三者统一的整体维度,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新的阐释,是一部有理论见解、学术创新和现实意义的精品力作。

(作者:沈壮海,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