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用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塑造未来人
来源:中国艺术报 | 朱迪  2021年09月17日16:54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今社会,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作为青少年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艺作品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伴随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文艺作品不再局限于影视剧、动画片、音乐、文学作品等,涌现出了短视频、平台原创剧、网络文学、综艺、真人秀以及衍生的直播、游戏等多种形式。而无论形式和平台如何变化,文艺作品都是内容生产的载体,作品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树立怎样的榜样、展现怎样的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举足轻重——好的文艺作品应当促进青少年主动思考,应该怎样度过一生、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的。

文艺作品通过故事来塑造、通过人来演绎,“偶像崇拜”往往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强度远远高于前几代人。有学者提出“参与式追星”的概念,指出很多青少年不仅欣赏明星偶像的作品,还要深度参与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个人喜好中,出钱出力援助偶像的事业发展。根据共青团中央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经常看视频和短视频的未成年人比例分别较2019年提升5.5和3.1个百分点,未成年人通过互联网逛微博、逛论坛、粉丝应援的比例均维持在10%左右,其中,初中生网民在网上进行粉丝应援活动的比例最高,达到11%,小学生网民比例也达到5.6%。可以说,今天的文艺作品和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更加重大,在享受粉丝无限“宠爱”的同时,要更加谨言慎行,从公共形象到个人生活都应为粉丝树立榜样。

然而,当前一些显著的问题需要重视,如部分作品质量低劣、价值观扭曲,缺乏文化内涵,少数文艺工作者品德作风低俗、对国家民族感情淡漠,甚至违法犯罪,为青少年带来了不良形象。中央宣传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效遏制行业不良倾向,廓清文娱领域风气,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塑造什么样的未来人”的重要性。

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建议文艺创作应重视以下五个方面。

文艺作品应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青少年教育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文艺作品可以说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文艺作品应从这些方面着手,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抵制虚荣拜金、炫富媚俗、勾心斗角等错误价值观,努力避免价值观误区,比如将性骚扰轻描淡写为开玩笑,抑或是推崇胜者为王的价值导向。同时,要重视引导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反对过度宣扬“以瘦为美”“男性阴柔美”“性感暴露美”,否则这些扭曲的审美观将会给青少年的成长以及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

文艺作品应弘扬优秀中国文化。好的文艺作品应当输出有中国特质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现当代文化,从小塑造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一些优秀的古装剧曾掀起一波波的“国风”“汉服”潮流,吸引青少年开始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好的文艺作品也是交流沟通的桥梁,促进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民互相理解,有助于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文艺作品应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建立并输出优秀的文化内涵。文艺作品应当拿内容说话,用高质量的内容、打动人的故事、引发的思考建立口碑,甚至吸引观众二刷三刷,而不应当依靠流量明星、媚俗剧情来吸引眼球。坚决反对“脑残”编剧、“狗血”剧情,比如霸道总裁、“狗血”互撕成为时下很多网络文学和影视剧的流行套路,这些剧情带给青少年不切实际的幻想、简单满足青少年寻求刺激的心理,对青少年成长毫无益处。此外,一些影视剧的呈现过于简单化,比如白领都住市中心高级公寓、穿名牌,则会误导青少年,让他们觉得如果一时无法达到所谓白领的生活水平就是人生挫败。电视剧《理想之城》可谓近年来的优秀电视剧作品之一,苏筱的故事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强调职场中保持专业性和努力上进的重要性,场景设置也较贴近现实,塑造了当代我国青年白领的积极形象,可以想象,造价师可能会成为很多青少年的梦想职业。虽然有的情节值得商榷,但整体上讲这种具有较深刻文化内涵、制作精美的文艺作品当下还是太少了。

文艺创作中,德才兼备的从业者不应缺席。文艺工作者应首先做到自律,才能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创作、演绎作品。在“饭圈”文化影响下,青少年容易发生情感迁移,从喜欢文艺作品到崇拜演员歌手本人,因此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更加重大,其品德行为对青少年有重要影响。 《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特别提出,将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事实上,失德艺人根本不应该出现在意识形态宣传阵地中,他们的行为对青少年和社会公众都有负面引导作用。一边吸毒、一边从事光鲜的工作,还能赢得鲜花掌声和金钱地位,这种现象本身就是值得反思的。作为公众人物,文艺工作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以“个人隐私”“私人生活”为借口逃避责任。

文艺作品应更加贴近青少年。文艺作品的力量在于,通过具有感染力的故事和生动活泼的媒介形式,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文艺作品的引领功能更为重要,因为生硬的说教可能会起反作用,文艺作品的生动性更可能影响到青少年。因此,文艺作品应选择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媒介形式和故事内容,吸引青少年主动接受优秀文艺作品的熏陶。一方面,应更有效地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比如短视频、直播、游戏、动画等,发挥青少年的创造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应积极利用能够引起共鸣和讨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打动青少年,比如《父母爱情》通过日常生活表达出的幸福真谛,也应努力丰富作品题材,更多塑造医生、教师、科技工作者等职业的正面形象,引导青少年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