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牛”与“赤子心” ——评三卷本《束沛德自选集》
束沛德先生曾经长期担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多年负责与儿童文学相关的组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见证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着儿童文学各项工作的繁荣。同时,束先生笔耕不辍,写出了很多有水平、有价值的评论文章和散文、随笔。《耕耘与守望》《坚守与超越》《缘分与担当》三卷本文集是他多年来创作的评论和散文的结集,记录了他似“孺子牛”般辛勤潜耕在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园地里的成果,体现出他对文学的拳拳热爱和赤子之心。综观这三本文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的特色。
微观剖析与宏观扫描相结合。《耕耘与守望》收入了束沛德先生对各种体裁、样式儿童文学作品的评说赏析,其中包括童诗赏析、小说漫评、散文琐谈、童话探讨。童诗赏析一辑收录的《情趣从何而来》一文,对柯岩儿童诗中体现出的儿童情趣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作者对趣味性这一儿童文学独特美学特征的肯定,对创作有高尚、健康趣味的儿童文学的呼吁,在上世纪50年代的理论界显得弥足珍贵,被认为“深深影响了一代儿童文苑”。小说漫评一辑,涉及了众多当代儿童小说作家的创作,其中有对张之路、黄蓓佳、曹文轩、秦文君、常新港、郁秀、金曾豪、殷健灵等作家创作的细致点评。束沛德先生在对这些作家的创作进行评论时,并不是一味的“唱赞歌”,而是始终有评论者自身的感受和见解,在肯定作家创作特色、新意的同时总有对于作家创作更上一层楼的期望。对散文和童话的评论文章让读者更加了解他在儿童文学评论中一直秉持的准则:好的儿童文学要有对少年儿童内心情感世界的关注,对幻想、幽默的提倡和张扬以及对儿童文学自然美、心灵美、人性美的追求。
《坚守与超越》与《耕耘与守望》采用散点透视、细致入微的写作方法不同,书中收录文章大多采用宏观扫描、整体鸟瞰式的方式对当代儿童文学发展进行勾勒。如《开拓·探索·创新·嬗变》一文,从文学观念,创作题材、形式、风格,创作队伍等方面对新中国60年来儿童文学创作的收获、成就、特色作了概括式的评述,并提纲挈领地总结出取得骄人成绩的主要经验。《繁荣迈向新世纪的幼儿文学》一文,从拓宽幼儿文学观念和路子、揭示幼儿内心世界、张扬游戏精神等方面阐释了对新世纪幼儿文学提高创作质量、增强艺术魅力的看法和意见,这对新世纪幼儿文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起到了正确的指引作用。《新景观 大趋势》一文回望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态势、美学观念、作家队伍等,鲜明地提出了作者向往、期待的新世纪儿童文学发展的新格局。
评论工作与文学组织工作相结合。束沛德先生从1986年到2007年一直担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负责人,长期从事与儿童文学有关的组织工作,参与起草了中国作协关于改进与加强少年儿童文学工作的指示、决议等重要文件,主持两次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多次儿童文学创作评奖和数不胜数的作品研讨会。与诸多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者不同,束先生的评论文章与儿童文学组织工作及儿童文学创作现状紧密相关,其评论文章有很多是由于工作需要撰写的。这些评论文章虽大多是“因事而作”,但从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整体把握。
如发表于1986年的《关于儿童文学创新的思考》一文旗帜鲜明地提出创新是文学艺术的生命,当代儿童文学要在思想、艺术上创新、出新。该文主要从塑造80年代少年新人典型形象、深入研究当代儿童的特点、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借鉴问题,这几个方面阐述了对儿童文学创新问题的思考,概括地总结了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的创作经验。随后,在束沛德先生执笔起草的1986年中国作协《关于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文学工作的决议》中又明确地把创作思想、艺术上的创新作为当代儿童文学在创作和理论方面的新的、重要的问题加以提出,从而对推动儿童文学创作进一步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束先生巧妙地将文学组织工作与文学评论工作相结合,将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与坚守儿童文学的特征、品质、理念相结合,在文学组织工作和文学评论写作上努力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摇旗呐喊”。
上世纪50年代初,束沛德先生即进入作家协会工作,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温故而知新》一文,作者将自己亲闻亲历的有关陈伯吹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在中国作家协会举行的几次会议上提出的重视小学语文教材书、提倡科学文艺等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在文章中,作者借着向冰心、张天翼、金近等作家汇报文学评奖情况,听取对作协工作意见或合作共事的机会,用饱含着浓厚情谊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对这些作家的印象,从而为儿童文学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研究资料。
尊重小读者,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审美情趣。束先生始终坚持儿童文学要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文学作品要以情感人。《我的第一个上级严文井》中记录了严文井在谈儿童读物的创作时说:“现在儿童读物的缺点,也是爱教训孩子。孩子不爱听枯燥的说教,我们应当把作品写得生动有趣一点。”束沛德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他的这番话,使我较早地领悟到:儿童文学要讲究情趣,寓教于乐。”尊重小读者,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审美情趣是束沛德先生评论文章一以贯之的准则。在《倾情关注儿童心灵成长》一文中,束先生概括地提出了自己一直以来提倡与弘扬的文学理念:“对儿童情趣的赞美和倡导;对艺术创新的鼓励和支持;对小读者的关注和尊重;对儿童文学走向的观察和把握”,其中他依然坚定、明确地把关注、尊重小读者,作为从事儿童文学评论重要的价值取向。
《更贴近大时代,更贴近小读者》《让儿童文学走进小读者》《让优秀儿童读物赢得更多小读者》《回应亿万小读者的热切呼唤》等文章都极其鲜明地提出不仅要从社会大背景下考察儿童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要从接受者、欣赏者的角度,从小读者的角度来审视和研究考察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作者对“为儿童的儿童文学”的热切呼唤,可说是贯串在他所有文章、讲话的字里行间。
文学评论要有“胆”有“识”。《坚守与超越》中当代文林拾叶一辑体现出一位儿童文学评论者应有的思想深度与理论高度。作者的视野并没有局限在儿童文学的小天地,而是将笔触放到整个当代文学的大进程中。为了促进文学创作思想、艺术质量的提高和整个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大力提倡文艺批评的“胆”与“识”。
《做文艺批评战线上的勇士》一文指出:文艺评论工作要有“胆”,“就是要敢于肯定、扶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新生事物,敢于批评错误的文艺思潮、创作倾向,敢于在理论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造”;又要有“识”,“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文艺政策有深刻的理解,有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和对艺术精辟独到的见解”。《把文艺批评提高一步》一文提到了文艺家应该建立正确、严肃的批评态度,反对批评中“文人相轻”的嫉妒态度和一团和气的“什么都好”。《需要有胆有识的文艺批评》同样提出反对粗暴批评和盲目捧场批评。这三篇写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章,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批评方向、精神、态度的把握,不仅在束沛德文学批评中付诸实践,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风气的良性发展。《发出自己的声音》中作者在看到儿童文学评论界取得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了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滞后等问题,对从事儿童文学评论写作的年轻人,束先生从丰富学养、厚积薄发、有胆有识这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期望和建议。
束沛德先生作为文学工作组织者、领导者,为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摇旗呐喊、鸣锣开道,作为儿童文学研究者、评论者始终不忘文艺评论工作应当具备的“胆”与“识”。他心甘情愿在儿童文学的小百花园中默默耕耘,为儿童文学新苗浇灌泉水,挥洒汗水。就像束沛德先生自己说的那样:“我心甘情愿在儿童文学界跑龙套,为繁荣当代儿童文学,做一点擂鼓助威、拾遗补阙的工作。我深切地感到,能为塑造未来一代美好心灵这个伟大工程添砖加瓦,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