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独好 把握机遇 北京国际电影节主题论坛共话中国电影未来
老艺术家们回顾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电影创作者分享创作中的心得,制作单位代表展望未来产业布局……9月22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恰是百年风华——庆祝建党百年电影主题论坛”举行,谢芳、王晓棠、陶玉玲、黄建新、汤唯、王长田、王中磊等新老电影人齐聚一堂,共话中国电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话机遇
新老传承蒸蒸日上
疫情给全球电影行业带来了严重打击,但在国内的有效防控下,中国电影市场却出现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象。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期,推动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成为所有嘉宾发言的核心话题。
开场,谢芳、王晓棠、陶玉玲三位电影艺术家首先上台发言(上图)。她们回顾了自己的电影生涯,并向今天的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人表达美好祝愿。前辈们动情的讲述,成为当天论坛最感人的一幕。
“我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文艺战士,我的前辈谢添、赵丹、于蓝等为中国电影奋斗终生,成就非凡,为我做出了榜样。在庆祝建党百年的2021年,在北影节灿烂美好的时刻,我想他们,感念他们,更加敬仰他们。”王晓棠说,“我会继续努力,像他们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负时代、不负党对我和我们这一代电影人的期望。”
谢芳回忆,195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她拍摄了影片《青春之歌》,“当时周总理看到一半,就和我握手,说‘祝贺你成功了’。现在,我很高兴地看到,中国电影在青年人的努力下蒸蒸日上,我祝福你们一切顺利,勇往直前。”
谈布局
国风领航内容为王
电影企业未来将如何布局和发力?几位影业负责人的发言,让论坛变成了一次产品介绍会。
爱奇艺CEO龚宇说,随着疫情的常态化,他非常看好互联网的单片点播方式。“未来,电影在互联网上将有两个创造期:第一个创造期,观众为单片付费,和影院的商业模式一样,平台和影片出品方按照实际的点播票房做线上分账;第二个创造期就是现在比较普遍的方式,即包月,平台和片方之间是一种买断版权或者保底加点播量的方式。”他认为,影院和互联网两个渠道会在广义上形成竞争,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两个渠道各自适合的影片和市场都会逐渐增大,最终是利大于弊的。
博纳影业近几年凭借主旋律电影发展势头强劲,博纳影业行政总裁蒋德富说,从最初的“山河海”三部曲(《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到2019年的“中国骄傲”三部曲(《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决胜时刻》),再到今年的“中国胜利”三部曲,“每一个重要档期,我们希望博纳不缺席,而且希望能够在每年重点影片的总部署中,保持‘独占三席’的地位。”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表示,他们将坚守电影产业的核心——内容。在布局上,除了重点题材、常规商业片制作外,他还特别提出,光线会深耕动画电影。“我一直认为,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可能动画电影会早于真人电影,所以我们在动画电影方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他透露,光线影业正在梳理中国自己的神话宇宙,建立一个新的动画谱系,把这些重要人物和事件拍成动画电影。“目前我们已经规划了大概二三十部大片,但是制作周期非常长,每一部影片都得四五年时间,在未来二十到三十年内陆续完成。”
华谊兄弟集团副董事长王中磊坦言,他更注重电影内容背后的人,因为电影是由创作者、艺术家们完成的。因此华谊在未来会更关注导演、编剧等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看未来
转换视角更新表达
谈及如何通过创作,把观众留在影院内,不是单纯的节假日观影,而是养成日常的观影习惯,著名导演黄建新说,由于这几十年科技的迅速发展,大家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因此电影就需要在“新”上下功夫。“有一个逻辑自洽的新意,比如给观众一个新的角色,让他感受到一种情感,或者给观众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一个重要事件。”
作为演员,汤唯则分享了她对“真实”的感受。她说,演员应该回归真实,把生活的细节体会得更深刻,再回馈给表演。“如何在快速便捷的环境中抓住观众,让观众来看电影,其实就是真实。”此外,她还呼吁市场能多推出适合孩子看的电影,因为她发现自己和许多妈妈一样,不知道带孩子看什么电影,最后只能去翻几十年前的老美术片。
导演薛晓璐认为,时下国产电影形成了两类非常鲜明的存在:一类是宏大家国叙事的电影,在大银幕上放映、高规模、高投资;另一类则是展现平民生活的电影,它们有的会转移到网络平台与观众见面。在她看来,第二类电影要求创作者在日常化的平民生活场景中,找到更具有独特性和相对前卫的表达。另一方面,在碎片化信息和短视频流行的趋势下,创作者还要考虑观众习惯的变化,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