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 王纵横  2021年10月11日09:05
关键词:中国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凝聚力、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并且用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方式深刻影响着这个世界。一直以来,中国始终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勠力同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我们也不能回避一些地区的贫富分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更不能无视一些国家奉行的强权政治、丛林法则、贸易壁垒。这些不和谐因素不仅加剧了全球局势的动荡不安,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重大障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意味着中国文化必将以一种更加强健且丰满的姿态,参与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

以文化之魂,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价值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依托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生成的一种价值理念。“尚和”“天下”“大同”等思想的具象表达描绘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特征。这样一种文化基底,凝聚了中华各族儿女,助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它能否在世界意义上更具说服力?能否在人类未来的道路选择上创造新的可能?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对这些问题的最好回应。在此,文化之“强”并不意味着文化霸权,而是说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足够自信,以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形成世界多元文化的合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只有坚守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在诸多冲突与挑战面前,会同天下,共克时艰。

以文化之声,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叙事中的中国故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愿景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历史的总体期待,凝聚了悠远厚重的中国智慧。在此过程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打造中国形象,如何唱响中国声音,是我们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研究的课题。在此,文化之“强”,主要体现在让文化真正走进生活,让文化触手可及。一方面,中国文化应深度融入世界文化主流,贴近各国人民的现实生活,创造出一批广泛传播的文化产品,把这种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魅力的文化精神与“中国”两字深度捆绑;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应致力于打造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完善文化交往的机制,推动微观层面的文化互动。文化的传播从来不是单向度的传播工程,而是真实、生动的人文交融。

以文化之眼,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的冲突与争端。文化是历史的折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经历、不同的现实国情,必然造就不同的文化形态,也必然造成各种冲突与争端。因而,用文化的视角审视并化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的各种矛盾,将是我们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此,文化之“强”,重在用文化的批判力和解释力来回答世界之问。回顾历史,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可以追溯到欧洲启蒙运动,其带来了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又在经济与政治生活中具体化为“个体主义”。伴随着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崛起,这种以权力和资本为最高目的的价值体系席卷世界。以此观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从文化的高度,反省了制约着人类社会几个世纪的现代性观念。

以文化之力,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架构下的新型国际秩序。“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追求和传承,也奠定了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的总基调。中国共产党善于用文化的力量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也是我们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在此,文化之“强”,强在能将抽象的软实力转变成实在的硬实力。一方面,这意味着文化将深度参与到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领域,从而催动各行业发展提速,实现国家总体实力全面提升,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重;另一方面,身处高度利益捆绑的全球化格局中,世界各国也深刻意识到传统冷战思维必将被淘汰,预示了以先进文化维护新兴国际秩序的路径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以此才能筑牢全球安全的“精神堤坝”。可见,以文化之力引领全球治理的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正能量。

(作者:王纵横,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