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沙丘》:流媒体时代院线电影的叙事突围
来源:文艺报 | 姚睿 孙文霞  2021年11月10日08:26
关键词:《沙丘》

改编自科幻小说《沙丘》的同名电影于2021年10月22日在美国与中国内地上映,迄今在全球市场获得了3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宣告着后疫情时代院线科幻大片的复苏。《沙丘》融合了宗教、哲学、生态与政治等多重思想理念,并以英雄之旅的叙事结构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太空史诗,在流媒体与院线电影争锋的当下展现出院线电影的另一重可能性。

英雄之旅与大众诉求

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通过归纳不同文明、宗教与信仰中的神话故事得出所有故事都遵循同一规律和结构的结论,并将其概括为英雄之旅。好莱坞策划克里斯多佛·沃格勒进而在研习《千面英雄》的基础上撰写出《作家之旅》,将英雄之旅的情节与人物模式在好莱坞发扬光大。导演乔治·卢卡斯就曾公开承认,他的《星球大战》系列故事的结构与灵感来源就是英雄之旅。

英雄之旅带有强烈的结构主义叙事印记,是创作大众电影的不二法则。在现代电影技术与数字特效打造出的《沙丘》世界中,主人公保罗完成了“日常世界”“冒险召唤”“拒绝冒险”“导师出现”与“跨越第一道门槛”等英雄历程,形成了厄崔迪家族接受皇帝任命抵达厄拉科斯星、哈克南家族肃清厄崔迪家族、保罗母子逃亡并被弗雷曼族人接纳的完整线索,既帮助观众理解“王子复仇记”的故事背景,也出色地交代了“沙丘世界”中的人物关系、世界观,为“沙丘”宇宙的首作造势,充分满足了大众需求与商业诉求。在此基础上,《沙丘》以古希腊、古埃及与古罗马神话为原型,在架空却又完整的世界观中讲述了权谋、命运与宗教,不仅与《阿拉伯的劳伦斯》(白人拯救者)、《教父》(家族权谋)等众多作品形成互文指涉提升了主题表达的层次,更是与现实中的能源掠夺、殖民与反战等主题遥相呼应,巧妙地迎合了美国乃至世界中产阶级受众的审美想象,获得了超越故事本身的多层次审美内涵。

系列规划与作者意识

《沙丘》是由美国科幻作家弗兰克·赫伯特于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科幻小说杰作。原著中的哲学因素、意识流叙事与复杂的文体结构一直被视为电影改编的难题。导演佐杜洛夫斯基和大卫·林奇曾先后尝试改编《沙丘》。佐杜洛夫斯基试图组建由达利、奥逊·威尔斯、平克·弗洛伊德加盟的“超级战队”,但最终因资本的退却而被迫偃旗息鼓。大卫·林奇执导的《沙丘》则惨遭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打击,成为他自己本人都不愿提及的经历。虽历经两次改编失败,《沙丘》并没有成为尘封的银幕记忆。相反,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沙丘》被多次改编为电子游戏。之后,美国科幻频道SyFy(色飞)推出改编自“沙丘宇宙”前三部小说的迷你剧,屡受好评。

2018年,加拿大导演维伦纽瓦接过改编“沙丘宇宙”的大旗,在继承原著精髓的基础上,丢弃旁枝末节,最后只选取“沙丘宇宙”中的第一部进行改编。面对“史上最难改编的科幻小说”,维伦纽瓦秉持了在《焦土之城》《边境杀手》《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等影片中展现的个人风格,使《沙丘》成为一部高度作者化的“反类型”科幻大片。首先,不同于好莱坞高饱和度的美学倾向,维伦纽瓦营造了一个神秘肃杀且富有高级感的叙事环境,又通过将差异明显的色调用于不同场景,从而使观众感知影片气氛和人物心理。比如,影片以色彩复杂暗淡却平和的场景编织出厄崔迪家族安逸、放松的日常生活,而以铺满了深灰色和深蓝色的阴冷灰暗色调表现邪恶的哈克南家族。其次,维伦纽瓦以梦境和预言为切入点,插入大量的意识流闪回,依靠演员表演和场景美术设计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在影片中省略了原著大量的角色念白。从8.2分的IMDB口碑成绩和全球票房来看,这种糅合商业与作者电影的叙事策略显然是成功的。因此,华纳紧锣密鼓地宣布《沙丘2》的定档时间,而且在之前,华纳传媒集团已经预定了剧集《沙丘:姐妹会》(Dune:The Sisterhood),并宣布该剧首集的执导权将再次交到维伦纽瓦手中,势在和电影《沙丘》共同搭建一个“沙丘宇宙”,凭借导演风格、明星效应、故事张力等系列品牌规划,让观众产生情感归依和凝聚力。

流媒体时代的院线电影趋势

新冠疫情的爆发助推了流媒体平台的崛起。流媒体改变了传统原先电影的发行和放映方式,形塑了受众依托互联网边看边播、无须下载的即时观影体验。面对来自流媒体的冲击,美国“新六大”电影公司纷纷入局流媒体平台。

电影艺术在已成定势的“流媒体化”趋势下正在经历重重考验。一方面,观影空间从传统影院转移到流媒体平台,影响了观众预期与观影心理。面对弹幕等嘈杂的网络环境或观影条件,观众很难彻头彻尾地保持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的观影状态。另一方面,“大屏”换“小屏”,院线打造的逼真视听效果很难在流媒体观影环境中复现,观影沉浸感与信息获取程度下降,最终影响观影效果。为了规避缺陷,《罗马》与《金属之声》等近年来优秀的流媒体电影均聚焦在现实题材或文艺片领域,既然效果无从比拟传统影院,就在题材与风格上回归“现实”,别出心裁。

那么院线电影的未来发展呢?在《沙丘》上映前,华纳传媒集团将影片在流媒体平台同期上映。虽然这个决策受到导演维伦纽瓦的极力反对,但影片的市场反响超过预期,成为疫情以来华纳在北美院线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维伦纽瓦通过宏大而奇妙的视听奇观成功将商业、文艺与文学凝聚成恢宏的“太空歌剧”,并以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进入“沙丘世界”。仅从声音设计上讲,影片中的暗器发射、主角拔草的微弱细节,到主角抽离出梦境中的幻听、密语音调等独特设计,再到沙虫的活动、蜻蜓飞机的机械频振、导弹穿过防护层时的压迫感,都恰如其分,细节满满。音乐上宏大的音场,交响乐与电子乐的配合,以及相当多中东民族乐器的融入为影片增添了深度、厚重感与史诗气质。维伦纽瓦的“缔造史诗”明显奏效了。

《沙丘》是后疫情时代传统院线电影与流媒体平台分庭抗礼的典范。《沙丘》在院线票房的成功表明,撼人心魄的镜头序列与光影声色对观众的吸引力很难被流媒体取代。《沙丘》系列的后续项目能否再次凭借流媒体平台所无法比拟的沉浸感与逼真度让观众重返影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