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艺批评注入新力量—— 首届全国大学生“文学新作新评”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
12月4日,2021年全国大学生“文学新作新评”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以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现场还进行了以“文学批评的时代性与传承性”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对当代文艺批评丰富性的理解。
本次活动由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与《文艺报》《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联合举办。
此次征文活动一共收到稿件近千件,评奖组委会对征文稿件进行了匿名初评和终评,最终评选出38篇获奖作品。
兰州大学王秋实、暨南大学朱霄分别获得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特等奖,王振锋(南京大学)等10位作者获得一等奖,陈舒遥(重庆大学)等10位作者获得二等奖,李雨轩(北京大学)等16位作者获得三等奖。
青年学子为当代文艺批评注入新力量
今年是首次举办全国大学生“文学新作新评”征文活动,除粤港澳大湾区外,也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等多个城市的在校学生参加。
参赛的评论作品涉及2020年至2021年发表出版的文学新作,既有对莫言《晚熟的人》、余华《文城》、黎紫书《流俗地》等名家新作的评论,也关注到陈春成、班宇、路内、王占黑等青年作家的新作,展示了新一代大学生多元开放的审美趣味和崭新的表达风格。
“文学新作新评”见证了青年学子对当代文学现场的参与,他们的锐评新见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新力量和新趋势。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蒋述卓在致辞中谈到,本次“新作新评”活动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关注文学现场,对当下的新作品、新现象有较为敏锐的感知,从本次活动的参与情况来看,参赛同学遍及全国各大高校,影响十分广泛。
与此同时,活动与报刊、杂志、评论家协会进行合作,也是想将活动继续深入,拓宽评论视野,丰富评论形式,期待更多青年批评家、更多新锐评论的涌现。
随后主持人宣读《文艺报》总编梁鸿鹰发来的祝辞,文学评论是光荣的事业,同时也是一个寂寞的事业,需要付出甚至比创作更为持续和艰苦的努力。“从本次入围和获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莘莘学子在文学评论方面展现出来的才华,也将更加期待未来更多优秀评论的涌现。”
研究生组特等奖为王秋实的《空洞的神话与失落的先锋:评余华小说》,认为《文城》试图建构一个现代的“乌托邦”神话,却因过于虚置的主题意蕴与过于抽离的现实元素而没有实现其意图。文章蕴含批评的激情与锋芒,分析扎实。
本科生组特等奖为朱霄的《欲望深渊与群体救赎的光芒——评李宏伟》,以文学史作为视野,以细读作为方法,分析细致而又能层层递进,逻辑分明,字里行间则蕴含着对社会与人生的关切。
颁奖环节,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勇宣读本次征文活动的整体评审意见:
文章代表了青年人勇于直面、批评作品的朝气和锐气;代表了青年人的文学阅读视野和艺术触觉;代表了青年人的现实关怀与理论高度。与此同时也提出了不足之处,比如批评性文章比例偏少,概念界定运用不够精确,历史背景重视不足,等等。
文学批评的时代性与传承性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以“文学批评的时代性与传承性”为主题的圆桌论坛。论坛由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申霞艳主持。
参与对话的嘉宾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主编贺仲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郭冰茹,羊城晚报文化副刊部主任、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陈桥生,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青年评论家、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德南。
他们活跃于评论界,有60后、70后、80后,体现了代际间的传承。在对话中,他们各自以老师、媒体人、学者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分享自己对当代批评丰富性的理解。
贺仲明提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视野和眼光,在前行的过程中,会形成新的透视,也依旧存在盲区。这就需要研究者们不断地去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收获更多新的思路与眼光。
他也敏锐地指出了很多评论中存在的问题,即对于文本的解读易流于空泛,与文学史的背景联系不足。好的评论不能局限于作品本身,还应该与时代、历史有所关联,放在更大的评论空间里去对作品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探究。
陈桥生从媒体的角度出发谈到,媒体实际是处在学院和大众之间的一个桥梁,将学院的话语体系转换为大众较为关注的话题。他特别提到了“粤派批评”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是对文艺新常态的一个敏锐感知与精确提炼,由此,他更希望看到一些更为鲜活、务实的作品。
郭冰茹则提到,文学评论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创作,其文体特征与写作目标决定了写作者对于材料的处理以及文章的风格,无论是创作还是评论都应该表达出自己的个性,而个性的形成与最终呈现也与个体所处的时代相关联。
在李德南看来,80后批评家的特质,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前人知识理论的传承,一方面体现于在独特的时代语境下,视野的多元性,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研究者们也相应地更加关注“转型期”所带来的变化,他们也能够更为敏锐地捕捉新兴的文学、文化现象。
其实,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评论,最终指向的都是人生、时代、当下的社会现实,这也是文学力量之所在。“新作新评”虽为首届,但已然展现青年学人的活力与朝气,这也表明,新的时代性与传承性也将由他们进行接力书写。
附获奖作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