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大视野的精彩呈现 ——评孟宪明新作《会飞的日子》
《会飞的日子》,孟宪明著,大象出版社2021年10月,39.00元
中国,丹麦;亚洲,欧洲;东方,西方。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节日……两个六岁的女孩,一段美丽而又纯真的跨国友谊! 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孟宪明的新作《会飞的日子》,用特立独行的文学视角,用清新脱俗的文学构思,用亲切甜美的文学故事,用充满诗意的文学语言,难能可贵地以儿童文学这一温馨的文学形态,生动而又精准地解读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心向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先生终身提倡“给小孩子写大文学”,《会飞的日子》,是儿童文学大视野的精彩呈现,是写给小孩子的一部大文学。
精彩的国际大视野
当前国际形势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流行,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全球合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具体到中国,伴随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们的关注前所未有,鼓掌、喝彩的有,观望、不理解,甚至抹黑的也有。在这种情形下,文化的国际传播,文明的互通、互鉴显得尤为重要,尤为必要。
作家孟宪明显然具有这种大视野和对当下生活敏锐的把握,他把自己擅长的儿童文学放在了时代的大背景下创作,以他特有的观察儿童和写作的角度,在《会飞的日子》这部作品里讲述了小主人公们的一个“大”故事。来自中国的六岁女孩儿悦悦,跟随到丹麦学习的妈妈“伴读”,妈妈为了学习的方便,我相信,也是妈妈刻意的安排,让她在当地的森林幼儿园度过了三周的学习生活。悦悦语言不通,来丹麦前只会几句老师在幼儿园教的英语问候语,而当地人使用丹麦语。语言不通,怎么交流? 怎么学习和生活? 这个“大”问题却没有难倒六岁的孩子。悦悦在这里很快交上了朋友,有了好朋友艾米——一个同龄,金发碧眼的丹麦女孩儿,并且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这让我们看到,儿童的世界,语言不是交流的唯一工具和必要工具,心才是。那么,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如果以儿童的视角和方式相互尊重、不设偏见、坦诚以待,是不是变得简单、包容和美好呢?
儿童是可以唱大戏的。儿童文学是可以唱具有国际大视野的大戏的。正因为儿童有水晶般透明、干净的心灵,儿童心理的不设防,才有了交流的无碍,从而能够得到真诚的友谊。孟宪明把它总结为“神性”,他曾讲儿童文学的“深意”是写人性中原本就有的光辉,“人生来具有一种神性,这种神性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最明显”。这句话“一语道破天机”,他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高度和深度,源于他的天性和他的知性。
精彩的文学大视野
作家孟宪明在文化圈里有多重身份,他同时是影视编剧、民俗学家。他以影视剧本发力文坛,他创作的电影剧本、任编剧和文学统筹的影视作品等,早年多次荣获国内、国际大奖;在学术领域,他自有建树,有多部民俗学专著出版并获奖。这么多荣誉加身,足以让一个人有些骄气,但我接触到的他是一个“特殊”的人,纯朴、有趣,且善谈、细腻,见人如见其作品。《会飞的日子》凝练了孟宪明儿童文学创作的诸多特点,但又表现得集中而纯粹,无论在内容、创作形式,还是艺术表现、出版形式上都是一部独特的具有文学大视野的作品。
独特巧妙的故事结构。故事通过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六岁女孩的相遇演绎了一段朴素、纯洁的友情,通过两个女孩互相在对方国家体验年节——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呈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交流的美好。从彼此陌生到好奇,从尝试交往到彼此欣赏和热爱,她们共同收获了丰富的情感和体验,而将这一切连在一起的,正是对方文化中的国际元素——丹麦的安徒生和中国的“功夫”。作者巧妙地抓住“幼儿园的树”这一细节,展示了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一个是建在森林中的幼儿园,一个是幼儿园里有“森林”,这种差异各有特点,又有相同、相通之处,在两个小女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求同存异”。这样自然而巧妙的安排,让一个小故事提出并回答了一个“大”问题!
独特巧妙的文学体例。全书十四章,用十四个问题构成了章节名,每一个问题都是六岁小人儿提出来的“天大的问题”。这“十四问”,很儿童,很天真,很别致,很精彩。仅看目录已可“窥一斑而知全貌”,但又激发起读者孩童般的好奇去正文中寻找答案。这本书另一个巧妙的安排,也是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插画。这是一个大手笔! 在书的附录“插图作者”名单里,我看到有约五十位小朋友创作了一百多幅插画,这些小作者分别来自丹麦的博恩瑟幼儿园和中国的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小的只有三岁,最大的七岁。丹麦是最早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也是率先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北欧国家,两国间的交往素以文化见长。这本书插画的国际化运作同样印证了这一点,也显示出作者和出版社之间默契的合作和视野的开放性。这些插画充满童趣和想象,有些简直是异想天开,“随手”放在某一页的一角,似不经意,又恰到好处,在阅读的余光中给你惊喜,时不时还要停留几分,仿佛带你触达了小主人公悦悦和艾米的真实世界!
独特巧妙的儿童性。这是一部俯下身子为儿童“代言”的非虚构小说,它完全以儿童的视角写作,从章节名称到插画,从叙述语言、人物心理,到一景一物,无处不“童”化,处处是童话。在内容情节上,悦悦去丹麦是为寻找童话大师的足迹,是为寻找美人鱼、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乡;而艾米来中国是为约定,并带着给悦悦创作的童话而来。在语言上,“悦悦”天性的烂漫、好奇、善良都渗透在她的话语里、表情里和心里,这个女孩儿鲜活得如同自己家的孩子和我们身边的孩子! 在写景上,他不仅把景物拟人化,而且把景物“童”化。他把一树一木、一花一草都赋予童话的色彩,所有的物都活了起来。他写飞机穿破金色的云雾“像无数只调皮的小手撩拨着晚霞中的湖水”,写白云赛跑,写夜晚的路灯“正努力地瞪起疲倦的眼睛”,写路边的树丛“谦恭、安详、友好,护送着每一个路过的行人”,写下雨,每次都不一样,但又都是一样的如孩子般的欢快……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正是如此。
精彩的诗意大视野
悦悦的提问充满了诗意的大视野。悦悦有问不完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难“倒”了妈妈。“云彩有没有家?”“我梦见安徒生了,安徒生会不会梦见我?”“风的家在哪里?”“中国的蒲公英是怎么来到丹麦的?”“泥土能发出多少声音?”……除了每章提出的“大”问题,悦悦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随时随地,脑子里都会蹦出问号:我会不会见到安徒生爷爷? 不用语言能不能说话? 天上的星星有几颗? 为什么黄花朵要绿花苞抱呢? ……这些问题带有无边的想象,甚至哲理的思考,是只有“悦悦”才能问出来的“大”问题!
爷爷的回答充满了诗意的大视野。悦悦的问题难坏了妈妈,妈妈经常嫌她搅缠。尽管如此,问题还是不断从她的小脑瓜里一个接一个蹦出来,并且成了他们家的“光荣传统”。为什么呢? 因为她有一个爱回答她问题的爷爷。爷爷说:“悦悦有很多理不清的问题,她的每一个问题都增加了人间的麻烦!”爷爷还说:“地上的小人儿提了个天上的问题……”爷爷这么说着并耐心地回答了孙女的每一个问题。悦悦的爷爷了不起,他不直接回答孙女的问题,他讲故事,讲民间故事,故事讲完了,悦悦听得高兴,答案不说也明白了,脑瓜里还充满了想象。这是多么具有大诗意的回答!
充满了诗意的大视野儿歌。作为民俗学家的作家,孟宪明的作品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讲不完的民谚、民俗、民谣和民间传说,并且从他的文字可以看出,他在努力保留传统文化和方言。但在《会飞的日子》里,我又看到了不一样的孟宪明——一个具有大视野的诗人的孟宪明。你看他的诗或者叫大诗意的儿歌,因为他是专门为儿童写的:“让雪飞起来的是风/让风飞起来的是云/让我飞起来的是你/让你飞起来的是我的心。”“安徒生知道悦悦会来,很早的时候就做好了准备/他准备了大海,准备了飞翔的海鸥/他准备了云,准备了风,准备了无边的雪花……”诗歌是儿童审美的启蒙,这样简单但又充满意境的儿童诗不妨多一点。
当一个作家充满想象的时候,语言便插上了翅膀;当童年充满想象的时候,人生便插上了翅膀;当成年充满想象的时候,思想便插上了翅膀。几年前,我在《经典中国童话精品宝库》的前言中写到:童话无国界,但儿童有祖国。今天,我们越来越强调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这句话还可以反过来说:儿童有祖国,但童话无国界。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用母国文化跨越国际交流的障碍,多“走出去”,用“小”眼睛多看一看“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