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墩子:拥抱现实,与时代共振
此时此刻,独坐书房,窗外鸟声阵阵,阳光正好。得知自己将要参加第十次全国作代会,心情同冬日的阳光一样,温暖明媚,这是我首次参加全国作代会,在我个人创作历程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收获,也代表着无上的荣光。参加这样的盛会,现场聆听国家领导人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必然对以后的写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九次全国作代会上的讲话,依然在耳边回响。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回望自己的写作路,着实感慨万千。很多美好的记忆涌现出来,曾经的那个热血青年仿佛重新站在了面前。十年前,我怀着一份美好的憧憬开始写作,先写诗歌,后转小说,但这条路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走,尤其是2015年大学毕业后,对未来充满迷茫。那时候,我在一家报社当记者,写作素材上的匮乏更是让自己陷入艰难的处境。去哪儿寻找自己新的写作资源,是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
冷静地思考了一阵子后,我想我作为一名青年作家的优势,在于我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经验,很多的乡村记忆是独一无二的,因而我应该向生活取经,把自己身在西北地区对时代变化的认知和感受用小说写出来。有了这个想法,似乎迷茫已久的路上忽然照进来了一束光。于是,一到周末,我就坐大巴车回到村上,翻看县志和一些史书,集中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的变迁史,谋划着要写出一系列的中短篇小说,来反映这个时代的深层变化。
那段时间,我相继发表了中短篇小说《鬼火》《灵光》《食草人》等,总算为自己找到了写作的领地,尽管那时写作上依然不够成熟,但总归是看到了一丝希望。2016年年底,我看了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盛况,一字不落地读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那几天,我一直在网络上阅读大会的报道以及许多作家的发言,我深受鼓舞,心里更加坚定了自己写作的方向,且不住地渴盼着未来也能去参加这样盛大的会议。
令我万分惊喜的是,才刚刚过去了五年,我便接到了参加作代会的通知。内心的喜悦不言而喻,我想这是对我写作最大的肯定,这也更能说明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在乡村写作不被普遍看好的情况下,我更要坚定信念在乡村生活里深掘。我想到了路遥,当年路遥孜孜不倦地向柳青等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学习,坚定地采用现实主义结构自己的作品,赢得了亿万读者的喜爱。
路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时代记录者,他清晰地捕捉着时代的每一处微小变化,并把这些变化用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表达出来,正因如此,他的小说现在读起来,依然没有丝毫的生涩感,依然能感受到曾经热气腾腾的生活和作家真诚的心。在对乡村生活深入思考和挖掘了几年后,我打算写一本长篇小说来反映我心中的这个时代,于是,2019年的那个暑期,觉得构思成熟了,素材积累得差不多了,我便在永寿县城开始了这场马拉松写作。
我的写作里有明显的地域特点,虽然无法逃避这块地方对我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全部,我希望读者能看到叙述上的叛逆。我是一个随时把童年记忆和故乡记忆携带在身上的人,童年记忆为我提供了一个审视现实的参考体系,包括过往、当下与未来、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90后”,中学阶段有很多同学南下打工,我在多年后见到他们时,发现他们要比想象中沧桑,不知道他们在那样的青春年纪里经历了怎样的挫折和磨难,因而一直以来,我都想写这些边缘青年的心灵世界。所以,我给这本长篇小说起名为《抒情时代》,也有着一个向时代致敬、向时代学习的意思。这本书是尝试给当下一些年轻人立传,我希望我的写作能拥抱现实、与时代共振,能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那些卑微的人物和卑微的灵魂。这本《抒情时代》,是为青年人而歌,也是为时代而歌。
期待能与全国的文友在京相聚,来一场甜美的“约会”,对我来说,这是“取经”之旅,更是“充电”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