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四十高研班学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2月16日上午,鲁迅文学院第四十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既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高度评价了文艺工作者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向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大家纷纷表示,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文艺工作的深远指导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守正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下为部分学员发言:
熊理博(四川)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实践充分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
作为青年作家,我们在新时代面前要有新作为,要有青年作家的担当与责任。从个人出发,我思考得更多的是怎样立足人民,怎样确立创作方向,怎样表达时代之声。总书记说,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作为新时代作家,我们应该深度思考“人民”这个词语。我们要始终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人民对审美的需求是向上、向善、向美的。我们的文艺创作立足人民,不应该是降低创作水准,而是保持写作高度的同时,不断突破自己,写出自己所期待的、也是人民所期待的作品。我们要认识到“人民”这个概念是指正能量的、有高度的、积极的、努力的、有梦想、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的群体。也因为这样。我们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为时代和人民放歌。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其次,我们青年作家要找准创作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从这点上讲,我们新时代作家,最需要的就是摆正自己,如果没有找准自己的方向与出路,所有的努力与歇斯底里只会离真正的文学写作越来越远。有才华的作家、有能力的作家就该在一切文艺来自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的路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写出自己的经典作品。
再次,我们青年作家应该努力发出新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珍惜自己的社会影响,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我们新时代作家应该深度思考“新时代”这个概念。我个人认为,“新时代”是一个远大的方向,宏伟的目标,来自于现实生活但又超越了现实生活。我们新时代作家要发出新时代的声音,这个“声音”应该是汇聚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命哲思,并且具有一定超时代精神建设意义的“声音”。
方雁离(云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的关键词是:时代气象、人民立场、守正创新、中国形象、弘扬正道。五个方面辩证统一,但贯穿五个方面的重中之重,始终是“人民”和“时代”这两个词语。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以形象取胜”的“形象”,是血有肉的形象,不是“同质化”,不是“样板戏”。我们在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形象”,无一不是具体的个人。无数的个人构成人民,但个人的特征不是群体的特征,个人的处境和命运千差万别,具有区别于他者的七情六欲,区别于他者的内心变化、情绪起伏。可个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为改变命运的不屈奋斗是一致的,是引起广泛共情的,经由这些在时代背景之下具体的具有饱满形象的个人所展现出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就是人民对美的追求精神,就是时代的精神气象,这种气象就是中国形象。
总书记强调,“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者,贯道之器也。”如今我们的文艺创作面临着一个不算全新却是巨大的问题:我们拥有空前的文艺创作条件(奖励、扶持等),还拥有空前广阔的文艺创作土壤,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迅猛前进,我们的心灵、思想,甚至身体都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我们创作出来的、能够让人民大众接受的、具有普及和提高目的的文艺作品则难以使人满意。相反,以网络反转故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为例,当大部分网民沉迷其中,他们既是网文,抖音快手的创作者,又是其中最广大的受众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在座的人很少能接受它们,或者说只接受其中被提高了的小众的部分。纵观网络,大多数创作者缺乏对艺术的尊重,受众在接受这种普及的东西时也就缺乏了提高的空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一文中,毛主席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思维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货色,……那末,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这种普及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习总书记提出文艺创作要守正创新,希望文艺创作“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我想,我们的创作应该致力于尊重生活、尊重艺术,致力于从学会尊重一个人之所以为人开始,在挖掘生活、挖掘生命中创造出精品力作。
巴桑卓嘎(西藏)
从1942年5月2日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到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党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在7月份参加中国文联中青年文艺人才培训时,有幸踏上革命圣地延安的土地,走进鲁艺园区,对此深有体会。
1980年3月14日至15日,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同年十月,西藏自治区第一次文代会在拉萨召开。《西藏文艺》(藏文)刊物就在这样一个大好的时代背景下得以诞生。它的诞生结束了西藏没有藏语文学刊物的历史,成为西藏自治区文联主管主办的全国唯一藏文当代文学刊物,成为培养作家、评论家、文学翻译家的文艺园地。作为《西藏文艺》的一名编辑,作为一名文学从业者,深刻体会到总书记的讲话是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前进的理论指导,一字千钧,句句暖心,更让我感受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在讲话中,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五点希望,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既是艺术规律的客观总结,又是艺术审美的集中体现,更是新时代我国文艺发展的理论指导。第一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第二要求文艺工作者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尤其首次提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精辟论断,告诉我们要书写的生活是有人民积极参与的生活,我们书写的人民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人民。还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来开拓文艺事业,以“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努力展示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最后回到文艺工作者需要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结尾处着重强调“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今年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总书记亲临西藏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在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林芝尼洋河大桥、格鲁派三大寺院之一的哲蚌寺、文化名街“八廓街”等地考察民族宗教、古城保护、藏文化传承保护等工作,并同群众亲切交流,得知西藏各领域在守正创新中取得进一步发展时格外欣慰。总之,在新时代,火热的现实生活应当成为作家创作的沃土,西藏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独特,素有“文艺圣地”的美誉,尤其是近年来西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壮举成就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沧桑巨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发掘其中蕴藏的精神价值和美学意义,生动地表达深广的中国经验,真实地讲述新时代的西藏故事,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李玉明(中国石油)
通过认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使我更加深刻地懂得了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也懂得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承接地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时刻感恩土地、心怀祖国人民,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不懈追求艺术理想,才能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智慧、敢担当、有作为的中国作家。只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人民作为文学表现的主体,把人民群众作为审美的主要鉴赏者和最终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学工作者的根本职责,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恪守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脚踏实地从生活深处汲取营养,诚心诚意地向人民汲取智慧,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讴歌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以笔、以心书写时代。
家国情怀是不老的中国文学传统,是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底色。文艺事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有力抓手,是增强文化自信、构建精神家园的根本力量。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我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时刻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民族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不懈地用文艺作品传达时代声音、振奋民族精神;我将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通过创作有筋骨、有情感、有温度的文艺作品,用精彩故事、鲜活语言、生动情节、丰满人物积聚和传播正能量,让读者在文化熏陶中感悟认同主流价值,切实发挥文艺作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我将把自己的艺术生命与真正的人民紧紧维系,记住人民群众在寻梦、追梦、圆梦过程中的欢歌与笑语、喜悦与快慰,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一起跳动、一起成长、一起歌唱,让真诚、真情、真实的作品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我将把反映和描绘时代作为重要使命,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始终不渝地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方法去创作弘扬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有持久生命力的作品。
我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油为祖国加油,我们石油工人也在默默努力,埋头耕耘为石油而加油。我在一首诗里写过:“我是一滴石油,沿着几千米思念,奔涌着来这里。不止欣赏人类,从诞生就有掌纹的双手。那些褶皱,描摹着千万年虔诚的进化,是我耕耘的理由,我把天地许给人类的慈悲在这里交付。用我的光泽和流动,记录几代人延续的镇守。我是褪去青涩变得甘甜的陈酿,润泽母亲向世界发声的咽喉。兴旺,是我前世就预定的出口。我要做,点亮许多梦的星斗。”
今后我将继续用眼去看去记录,用心去思考,用笔去写,把我们石油行业的力与美,汗水和泪水,付出与得到,期待与进程写出来,让更多人知道,石油人不只是在开采开发物质的石油,也在开采开发人民内心的精神和力量。
贺贞喜(江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感染力强。当总书记说出李白的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时,我们作家群体不管是身在现场,还是心向现场,都满怀凌云壮志,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崇高的使命和责任。
在讲话中,习总书记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这五点希望,关键词分别是新时代、人民、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正道,铿锵有力又相互贯通,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深入思考、拥抱时代、扎根人民,自觉做先进文化的践行者。
习总书记还提到:“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我对这句话感触比较深。价值,是每个人、每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在追求的目标。有劳动价值、社会价值等可以量化的价值,也有人类赋予物质的精神价值。这里谈论的主要是精神价值——具有普世性的爱、和平、自由等等这些美好的精神寄托。从精神价值来看,人类其实是相通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今天的还是过去的,所有我们能够看到的优秀文学作品里面,都贯穿了与日常人生的各种状态相对应的情感表达。早在2015年,习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新冠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调整,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今天人类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类共同价值的引领。文学是人学,文学关心人,关怀人的命运和处境,关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我觉得,以人类共同价值来观照和开展文学创作,可以更好地引领我们走出一条新时代文学之路,表达人类共同的信仰、信念、理想和追求。
燕七(湖北)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通过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尤其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我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创新,艺术家必须对日新月异的生活现场保持足够的敏感和足够的热爱,要能够从生活现场之中发现这种“新”、感受这种“新”,最终才有可能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去表达这种“新”。
我是来自湖北省孝感市的一名基层写作者,我的家乡大悟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我的家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在人民生活日渐富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家门,徜徉在山水间。近几年,我出了两本诗集和一本散文随笔,我的两本诗集里,很多诗篇描述了家乡的花山、鹭鸟、乌桕树、河流……每当有人对我说“我就是因为你的诗才去了花山”这句话时,我就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我希望自已能写出更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诗歌,希望有更多的人,因为我的诗歌而爱上世外桃源的美丽大悟。我相信越是有生命力的作品,越是会理直气壮地致敬每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每一条充满人间烟火的街道,每一次冲破黑暗的日出。
作家是最敏感和最有共情能力的人,好的作品应当建立在处理自身、国家以及整个人类的问题的意识上。我写的散文随笔集《萤火人》,就是在尝试着处理当下女性的困境,如何在狭小的环境中打破潜意识,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我最初并没有勇气写出这段经历,不太敢相信自己的一点光芒能照耀到别人。经过不断的思考,我终于打破了这种顾虑,我相信总会有人凭借这光亮走出黑暗,重新回到充满活力的生活当中,拥抱生活的美好。习总书记说,我们作品要给人民传递真善美。各国人民的处境和命运千差万别,但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为改变命运的不懈奋斗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我的写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将来的创作中,我将继续创作能解决现实困境、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希望与力量的文学作品,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拓宽视野,往更深远的方向走,写一些更有力度、有温度、有情感的作品,写出时代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无愧于这个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在思考中前行,在前行中探索,用心感受日新月异的生活,坚守文学理想,锻造自身灵魂,提升美学品格,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简媛(湖南)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人民。文学要承载人民的情感命运,对于作家而言,人民既是我们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又是作品之外的广大读者。那些被广泛持久阅读的文学著作,都具有高度的人民性。人民在文学中读到的是人民自己。人民的喜怒哀乐、离合悲欢,都在作家的文字中,被书写出来。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要以宽广的胸怀和不断拓展的眼界观察时代变化,领会人和人心在时代年轮中的变化路径,写出具有新气象的作品。
总书记还提到,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作为人类心灵历史的观察者、捕捉者、记录者,作家的使命就是把普通人真实的内心世界立体地、多维度地呈现出来,写出他们的欢乐和幸福、笑容和眼泪、爱与追求。而他们展现出来的品质,譬如善良、忠诚、诚实、勇敢、担当等,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此,我以自己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棘花》为例,这个作品2019年入选湖南省长篇现实题材选题项目,以讴歌人民为主题申报的。作品中的所有人物和场景都是我们身边的人,都是可感可触的生活。在我看来,离开人民的作品,就如舟之离开水,寸步难行。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专门谈到塑造形象的问题。文学以形象感染人,而在漫长的文学人物长廊中,人物形象也是随着时代变化的。今天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生活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道人心交互作用,具有鲜明当下性的人物形象必将与以往不同,而如何捕捉、再现、深入刻画这些新时代的新形象,是对今天作家的挑战。只有深入体会生活,对生活有独特的领会和反思,才能让现实中的人从文学书写中鲜活起来。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现实宏大磅礴,如何在写作中不脱离人民,避免简单主观的概念化,写出时代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是作家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我想,作家应该有着客观、深入的思考能力,才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感触。写作不是空中楼阁,写作者亦是这个时代的一员,无论人生和写作,都必然会被时代裹挟。但写作又是非常私人化的事,这其中天然地有着某种矛盾。以一己之力看清这个时代,以一己之力明了周边人们的内心,这都不是容易的事,正如总书记讲话中引用茅盾先生所说:“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还是以《棘花》为例,为了写出医生杨素这个人物的真实感,我自费定点去医院体验生活,在肛肠科当了一个月的实习生。这一个月的生活体验,对于我写好《棘花》具有巨大的帮助。让我在思考人物的真实感和现实性时有了具体的形象与场景的依托。这是最可贵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写作者应该为写作付出的真心。
最后,用总书记的话与大家共勉:我们作家要跳出身边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赵智博(中国铁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这句话高度凝练地阐述了我党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文化对于这段悠久的历史而言,是载体亦是传承,纵观历史长河,我们这片土地上始终流传着高度的文明,这也是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东方如此久远的基石。古人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创建百年,还是一个充满着朝气与热血的青年,而高度的文化自觉正是以历史为根基,去糟粕留精华。可以说,我党走过的这百年风雨,也是文化奋进史的缩影。
讲话中指出: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总书记的这番话简短有力,视野宏大,就像是立于时代前沿的一面旗帜,指引着广大文艺工作者用丰富的艺术形式,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奋勇拼搏。新时代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们都是舞台上的一员,我们都可以尽情展现自我。身为一个用笔杆子书写历史的人,就应该书写出无愧于家国、无愧于人心的好文章,将这一幕幕精彩流传下去。
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了茅盾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段话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在座的各位都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有人的地方就故事,我们作为这些故事的记录者,可能永远无法独立于故事之外,但我们可以用真实的文字描写、真实的情感抒发来讲述它们。
讲话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其中第四条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如今,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我相信每一个国人都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中国的速度、中国的团结,这便是我们文字工作者最好的素材,我们不需要用夸张的手法去描绘。我知道那段岁月,每一个细微的感动都足以展现中国的强大,我们要有信心和抱负,写出能够彰显时代、传播观念、反映追求的优秀作品。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个落笔的文字,都是中华文化流传的基石。新时代需要艺术大师,也能够造就艺术大师,我们要坚定这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楠(山东)
习总书记的讲话思想深邃、哲思闪烁,特别催人奋进,为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位、指引了方向、开辟了道路。习总书记的讲话是我在文学道路上最坚定的指引,也是写作行动的纲领,像一盏明灯在远处指引我。我一再确认此刻我身处的位置是北京,是鲁院,而我的精神空间应该属于祖国的每一个位置,甚至每一个历史的切片,每一个多维的空间。习总书记的讲话再次激励我的文学梦,让我确认未来之美好,同时身上又多了一份使命担当和无限的责任感。我从习总书记的讲话中领略文学精神的博大,并反复于自我的审视和叩问。今后的诗歌创作要守正创新,开拓新视界,新语境,并深入挖掘祖国传统文化,以诗歌的形式书写现代诗篇。做为一个诗歌写作者,要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并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真正融合到写作中,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家,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是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对于文艺所包含的各个层面,我在鲁院感受到它强大的力量所在,艺术在相通中发觉和挖掘着文学潜能,它正在无形中引领我。精神的图谱已经时刻建筑着我的文学庙宇,各个领域都可以通向我的诗学空间。万物入诗,我爱祖国的每一棵草木,每一个生灵都有着它的诗学生发,做为一个诗人,我敏感于世间的万物又被万物打动。鲁院学习期间,我写了题为《祖国草木深》的500行长诗,以抵达我对文学的无限崇尚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深入生活、拥抱时代、扎根人民,自觉做先进文化的践行者,我书写时代的声音,也将现实精神时刻融入诗歌当中,书写下反映扶贫攻坚以及新农村的发展等具有新时代印记的诗篇。新时代,作为一个作家,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祖国,以诗为歌将是我做为一个诗人最纯粹的答卷。
陈聃(中国冶金)
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 ,有三点体会分享给大家。一是新时代作家要怀揣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当下,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历史站位,传承历史的辉煌,拥有和新时代相适应、相匹配的巨大力量。二是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坚守人民导向。生活是人民的,文学作品包含着作者的体验、情绪、情感,对生活的认知、感悟、理解和诠释,它们凝结而成文章,作品就具有了价值观的体现,就能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激励人民团结奋进,为中国人民、为中国民族的共同目标而奋斗。三是基于守正,善于创新。前天的课堂上,老师讲到现代新诗的发生来自于经验基础的变化和形式要素的变化,熟悉化的事物被打破,次生诗意产生,而重复是没有诗意的。种种创新问题都值得被我们思考,被我们重视,被我们用文学作品去阐释和体现。所以,社会的进步既要守正,更在于创新,文学作品亦然,将生活体验转换成艺术、意象的创新。我想,广大文学工作者都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鞭策,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文学工作者,坚定中华立场、擘画民族未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今后,我将努力用笔触拥抱新时代的新风尚、新风貌、新风采,传递与弘扬正能量,书写时代人民、时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