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讲中国故事 抒人类情怀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之四
来源:文艺报 | 辛文岩  2021年12月24日07:4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们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需要在经济上创造奇迹、科技上迅速崛起,也需要文化的跃升和软实力的提升。优秀文艺作品蕴藏着特定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审美追求,是民族文化的眼睛和窗口,当代中国作家要拿出更多让世界各国民众喜欢的优秀文学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中国故事是中国人民文化传统和奋斗实践的生动载体,是人类精神价值的组成部分。人类的处境和命运虽千差万别,但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为改变命运的不屈奋斗是一致的,也最容易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共鸣。国际社会前所未有地关注中国发展,希望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新时代中国有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当代中国正在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的自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理性厚重、坚定从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我们不仅负有民族复兴的使命,同时也负有国际的和人类的使命,这在全人类共同抗疫的历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新时代文学工作者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讲好人类故事、宇宙故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视野下,将中国的特殊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经验,将新时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经典。

文艺是世界语言,文艺作品特殊的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够贴近人心,能够打破文化障碍,跨越语言和国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新时代文学工作者要立足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以深刻的认识能力和高远的总体性视野,深刻认识“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新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时代的主流与历史的趋向,与新时代同步伐,在世界文化秩序中找到我们自己的位置,以更广阔的胸怀和目光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阔现实中实现艺术的创造,塑造新时代的新人,展现新时代的新气象,用文艺创作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发挥中国文学在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的重要作用。

民族文艺彰显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千百年来,中华美学精神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审美生活,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新时代文学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以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为己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自身的起点和来路,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联通古今文化根脉,焕发崭新时代活力。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向世界和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开辟中国文学新境界,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视野中创作出新的经典之作,以更多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永葆中华文脉的旺盛活力,不断满足人民新的审美需求,积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的审美追求。要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要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扭转“以洋为尊”“唯洋是从”的观念,发出中国文学自己的声音,有力彰显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创造实力和文化魅力,让各国人民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看到一个充满梦想希望、文明进步、可亲可敬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