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故事的二次方
十几年前,四川女画家李微漪和她的小狼格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动人的传说,从而激起了整个社会对狼这个种族另眼相看、重新认识,那么《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则是两个才女的灵魂碰撞,溅出智慧的火花四射。
一个是格林的“狼妈”李微漪,很有个性的动物画家,一个是红娟,家住北京的饲养过大狗的媒体人士,她们两个共同用自己的心灵、才智、回忆和出色的文笔把《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向我们展示,把传奇移入了字里行间,把传说变成了可视性的文字。
我读这本书记住几个关键词,一句是: “你我并非同族,也可风雨同舟。”人和狼从远古时代都一直是对立的,这是两个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不同的种族。一部分狼屈服于人类,驯化成了狗,一部分狼倔强地生活在自己的大自然中,留下了一系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有名的成语,比如“狼狈为奸”“狼子野心”“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还有东郭先生的故事等等。狼,尤其在东西方文化中,比如狼外婆、《三只小猪》以及《伊索寓言》中的《狼和小羊》等等,这些故事的背后折射出人类这个物种对狼这个物种的恐惧、厌恶,乃至敌视,让几乎世界上各民族的孩子拥有了一个恐惧而令人怀念的童年。但是在《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这本书里,两位才女颠覆了以往人类对狼的认知,我在这里看到的就是“你我并非同族,也可风雨同舟”。
当然了,李微漪救助小狼格林,这只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件,不应该具备多么大的规律性和典型性,但恰恰李微漪是一个对大自然的生命、大自然的景物特别具有感知的画家,而且她还是一个在家庭自由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个性鲜明的四川女孩子,所以一头闯入她生活中的小狼格林演化成了一部生动感人的纪录片。同时《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这本书里红娟又用自己特殊的女性视角把李微漪和她的朋友、和她的伙伴亦风、和她的家庭爸爸妈妈乃至哥哥,还有她的童年、她的少年、她的成长经历,都进行了自己新的阐释,于是《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有了强大的叙事背景,有了一系列闪光的故事亮点,使我们立体地全方位地看到李微漪之所以和小狼格林成为好友,之所以成为一个对狼群有特殊关爱的环保主义者的全过程。这本书是两个特殊的女性用感性和理性的深度交流撞击出的一本特殊的少年读本,更让我们看到了人与狼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情感互动,这种互动感人至深。
借助于李微漪的述说和红娟的深度描写,我们看到了若尔盖草原无比的美丽,如诗如画的风景以及活跃在这片草原上一个个有趣的人物,比如巴豆老头、藏族汉子洛桑,还有一系列的故事,这使我们对这部具有纪实风格的作品产生了近似于阅读小说的一种快感。更重要的是在这本书里,看似不经意荡开的一笔,比如对世界上各种狼的品种的生存状况和现实生活的简略的调查报告,使我们一目了然地明晰了可怕的狼是如何变为可怜乃至可悲的物种这一过程,这是站在人类文明极高的高度才能做出的判断。例如书中第十一章“枪口下的狼生传奇”甚至写到了我所熟悉的加拿大动物小说作家欧·汤·西顿与他的名篇《狼王洛波》的故事,可见红娟的阅读视野是如何开阔。她同时又通过李微漪的讲述把狼的种群特性、生存策略和繁殖状况都进行了栩栩如生、趣味盎然的描述。于是你不得不佩服画家李微漪和新闻记者红娟的观察之仔细、描述之生动,尤其体现在李微漪的草原故事中,让我看到了一位有大境界、大胸怀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对待自己并非同族而愿意风雨同舟的小狼格林,还有她的同伴们,甚至笔触涉及到了藏獒群体。
总之读《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让我享受到了人和自然、人和动物之间无比和谐的美妙与情感共生的喜悦,我甚至知道了一个有毅力、有才华、心智超常的艺术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所能企及的人生和事业的高度,通过红娟的笔触我们知道李微漪的家庭是她的阳光和氧气,是她心灵停泊的港湾。而另一位叙述者李微漪用现身说法的特殊方式借助于她本身留有的大量影像资料,当这些影像资料变成文字时,我们仍然感觉到喷薄欲出的、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郁情感,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切关注,对狼、对格林由个体到群体的一种处于人类文明高度的保护感和责任心。我更惊喜的是在书中看到一行文字:“2020年7月29日中国首个狼生态保护监测站在若尔盖草原成立了”,这是疫情中间很了不起的大事。所以我说通过《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通过红娟和李微漪两个杰出女性的对话,我们知道了作为人类文明应该有的一种宽容和谅解。一个个物种如果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被残酷地消灭掉,这不是这个物种的不幸,而是整个地球生命的不幸,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自然观。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这个家园也应该给狼、给格林和它的伙伴们留下一块栖息繁殖的土地,哪怕再小,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这是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重要阐释,也是红娟和李微漪联手用《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这本纪实感、故事性、趣味性兼具的书给予我们的殷殷嘱托。
(《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李微漪、红娟/著,海南出版社、天地出版社联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