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杜梨:想象一盏人性的探照灯
来源:《长江文艺》 | 张天宇  2021年12月27日09:41
关键词:杜梨

杜梨是“90后”新锐作家,就目前她的写作而言,大概有两个面向,一个面向是科幻题材为主,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致我们所钟意的黄油小饼干》和长篇小说《孤山骑士》。在这些作品中,杜梨将仿生人的概念引入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她试图从一个新鲜的角度审视人心与人性进而勾勒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图景,这是她小说极为独特的部分。另一个面向则是聚焦于北京生活,以短篇小说《我的家,就在四环路》、中篇小说《今日痛饮庆功酒》和非虚构作品《你好,我是核三代》为代表。

某种意义上,杜梨对于世界的想象立足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即便是在一个个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图景下,贯穿作品始终的依然是爱情、友情、亲情等人类共通的情感。——科幻作品角度新奇、容易引人关注,但是,相比而言,杜梨对于日常生活与个人经验的书写闪烁着温情与亮色,更能打动人心。

初读杜梨的小说,读者会被故事里可以自由穿梭的时空和各种光怪陆离的科幻场景所吸引。在小说集《致我们所钟意的黄油小饼干》中,《爱人别看星星了,请送别我》的叶小碗来自火星,在火星与地球之间来去自如。《一孤花零落之山》中,骆之山打造初恋女友零画的机械芯片,借此与她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重修旧好。《世界第一等恋人》中,姚鹞则利用细胞重塑技术克服了年龄增长为自己带来的皮肤衰老和身材走样。面对爱情的变质,她根据热恋时麦锦明的模样打造出了仿生人Mai,以此将他们爱情的质地最浓稠的时刻定格。阅读这些作品就像是坐上了一台时光机,我们跟随杜梨在有限的篇幅里开疆扩土,其奇思妙想带我们领略大千世界的无限可能。

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并非虚无缥缈的幻象,而是植根于现实世界的土壤之中,某种意义上,每一篇都可以看作是一部“问题小说”,承载着杜梨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面对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的生态问题,杜梨在《我能看看你的小纳米羊吗?》中设想了一种新技术,即通过克隆家牲缓解传统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延缓冰川与岛屿的寿命。叙利亚战争如同血肉磨坊,成批地制造着死亡与残疾,当残疾人换上假肢,收获肢体健全的同时,他们面对的幻肢疼痛却鲜为人知,而这一微妙却无法回避的问题则被杜梨敏锐地捕捉到,在《大马士革幻肢厂》和《升级吧,合成人》中,杜梨以幻肢疼痛为着眼点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写出了疼痛的复杂性,角度新奇且独具创见。

大马士革幻肢厂的厂长薛川痛感于叙利亚战争的残酷,力图研发出治疗幻肢疼痛的电子产品以减轻民众的疼痛。但薛川在利益驱使下坚持用灵长类动物做实验,作为痛感测试对象的猴群被打成残疾,在它们痛苦的尖叫声中,我们已分不清薛川到底是立志拯救苍生的慈善者还是手持利刃的资本家。人类疼痛的治愈以伤害其他生灵作为代价,《大马士革幻肢厂》揭穿了薛川们伪善的面具,以寓言式的书写向人类社会敲响警钟。

《升级吧,合成人》的故事则发生在合成人的时代,所有人都要换上机械化肢体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幻肢疼痛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这部小说中,杜梨设想了一个解决幻肢疼痛的方案:合成人可以且必须通过按时服用止痛药或贴镇痛贴来消除痛感。然而,当现代人深受折磨、千方百计想要摆脱的痛苦终于可以被根除,当人人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毛杉为什么宁可忍受剧痛也绝不服药和升级?

生活在合成人的世界里,毛杉发现“人们脸上的笑容仿佛都是黏上去的,显得朦胧而不真切,可能是日常镇痛贴贴多了,没人愿意挨疼”。[1]通过不断升级,合成人在增强肢体协调性的同时也被剥夺了自我调控的能力。疼痛消失,意识麻痹,笑容便也失去光彩。当工业文明如婴儿般蹒跚而来时,马克斯·韦伯以“理性的铁笼”预言了人类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尴尬,人们在工业理性与科层社会的束缚下,失去了灵魂与心灵的依托,成为现代生活浪潮中的浮萍。[2]工业文明孕育出合成人的时代,杜梨的笔触关注到了社会整体环境的变迁,但也努力从细微处开掘纵深,探讨痛感和自主意识对于人类之必要,由此进入辩证法层面上的思考。

正如前面所说,在杜梨的创作中,各种新兴技术的出现,能够改写我们并不完美的人生、填补缺憾,可以有效解决环境、资源等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种种问题,但也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而正是对这些伦理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显示出了杜梨的独特性。长篇小说《孤山骑士》中,杜梨将仿生人作为切入点,以虚拟世界为视角,观照现实社会中人类精神世界的疼痛。

《孤山骑士》里的女主人公咪貉是人类,一直陪伴和照料她的菊地,则是一位体内安装有中央处理器、内燃机和红外传感仪的仿生人,高度拟人化且比人类更为忠诚可靠。仿生人菊地代替人类成为了咪貉最信赖的伙伴。小说讲述了咪貉与仿生人菊地携手一起为父复仇的故事。随着高度智能化的仿生人大量生产,其中隐含的伦理危机也正一步步凸显。研发生产仿生人的星浪公司致力于“增强仿生人的‘类人化’表达”以“达到人与仿生人的‘平等共生’”[3],他们甚至希望仿生人能够在应急情况下代替人类做出选择。随着仿生人规模的扩大和设置的升级,他们在服务人类的同时,也悄然成为一种危险的诱惑在考验着人性。在推翻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之后,这场对于伦理的挑战与其说是电脑程序与人脑的较量,不如说杜梨以仿生人作为人性的探照灯,试图由此开掘和透视人性之纵深处。

人类为什么要制造仿生人?在杜梨看来,也许人类意识到了自己的有限并寻求突破:“人类的生命进程太过缓慢,很多天都可以折叠放在一起,大部分的时光是重复、琐碎且平庸的,他们的生命不能快进,也不能倒退,不能格式化,也不能重来,生活在条框和枷锁里,得到的知识和乐趣都是有限的,人生的可能性不过就几种。”[4]《孤山骑士》中,仿生人的出现依然源自人类突破现有束缚、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在仿生人身上承载着人类不可逆转的时光与无法到达的彼岸。而仿生人的局限也正在于此:他们拥有与人类高度相似的外壳,却无法像人类一样隐藏想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菊地拥有人类的情感,但对于自己的身体被人随意利用和改造无能为力。仿生人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他们对人类意志的服从程度,或许会成为我们下意识中关注的对象,而杜梨跳出惯性思维,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注意到了类人化的身体带给仿生人的痛苦。这实在是一种可贵的发现。

在人机共生的世界里,升级后的仿生人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我意识,不再完全听命于主人,然而仿生人的一切数据仍在设计者的掌控之中。我们应当意识到,仿生人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形成的威胁,其实质为一群人类对另一群人类的主体性的剥夺。小说中,隋嫣为了研发出更高级的仿生人,企图利用活人大脑做驱动实验。作为仿生人工程开拓者的沃森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权贵—中产—底层”等级分明的仿生人群体不过是满足他将人类筛选分层、实现人类社会的阶级统治的工具。菊地被逮捕后,随之而来的场景与其说是人类对于仿生人安全性的担忧,毋宁说这更像一场“吃瓜群众”的狂欢:乌合之众不在乎真相,只愿意通过妄加揣测选择自己想看到的结果。杜梨以仿生人与人类的关系作为外衣,其内里仍然是对人性的试探和暴露。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杜梨的作品并非全都以智能化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作为背景,书写市井生活中的“人情味儿”亦是其作品中的一大亮色。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儿,杜梨的文字浸润于北京文化中,力图书写平凡生活中的温情。

以中篇小说《四九城未完的迷恋》和《今日痛饮庆功酒》为代表,在传承京味文学气韵的道路上,杜梨用地道的北京话和一条条北京胡同,营造出独属于古都的生活氛围,凸显出北京闲适悠然的文化气息。《四九城未完的迷恋》以老北京城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李三鲜和周妙羽两代人都成长于北京,他们以对过往的回忆带领我们走街串巷,在那些如电影镜头般不断闪回的时光中,北京的各种地标建筑不断浮现,“风景之发现”为小说文本增添了可视性。小说的结构也如北京胡同般纵横交错,作者分别从霍一、李三鲜、松鼠和周妙羽的视角出发,将第一人称自白和第三人称叙事结合,在交错延伸的线索和被打乱的时空顺序中勾勒出故事的主体,展现出故事的多面性。可以看出杜梨为袭承和发扬略萨的结构现实主义所做的努力。但遗憾的是,《四九城未完的迷恋》未能处理好几条线索间的关系,致使结构有些松散,一些旁逸斜出的情节的存在减弱了各个部分间的凝聚力。略显仓促和生硬的合家欢结尾使小说戛然而止,似乎意在呼应标题中的“未完”二字。

2020年,杜梨发表了以《四九城未完的迷恋》为底本改编的小说《今日痛饮庆功酒》。《四九城未完的迷恋》中的斑瑕在这篇新作中得到了修复:在情节设置上,从小失去父母的妙妙和女儿被意外杀害的王三鲜、沈梦华夫妇就像两块拼图一般契合,几条线索由此得以交汇,故事主线更为明晰。随着两方慢慢地接近,他们心中各自的伤痛也渐渐被治愈。氤氲于北京胡同的烟火气中,结合风趣幽默的北京话和闪烁于回忆中的时代印记,杜梨以寥寥数笔编织出平凡生活中的伤痛与温情。一如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中所说,“小说富于意义,并不是因为它时常稍带教诲,向我们描述了某人的命运,而是因为此人的命运借助烈焰而燃尽,给予我们从自身命运中无法获得的温暖。”[5]无论是作品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是科幻外表下对于人性的思索,抑或是平凡生活中的点滴温情,都值得我们对杜梨的作品抱有更多期待。

从第一部小说集《致我们所钟意的黄油小饼干》到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孤山骑士》,杜梨的文字一如她所钟爱的喜鹊和松鼠,灵动、轻盈、不拘一格,都以跃动的思维跳出时空的拘束,这也表明了她对日常生活的亲近和渴望,也显示出她努力探索世界的蓬勃的求知欲。

当科技不断发展,人们高呼“技术万能,未来可期”时,或许人们已经在畅想未来,在这种迷梦中,高科技似乎可以解决未来世界的一切问题,而人类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杜梨以小说的形式宣告这种迷思的破产。在她笔下,技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产生新的问题,对技术的悲观源于她对现实生活中现代性的反思,杜梨试图在这种反思中重新发现人性的光芒,想象出一盏人性的探照灯,照亮现代社会隔阂的心灵,温暖疏离的灵魂。

 

注释:

[1] 杜梨:《致我们所钟意的黄油小饼干》,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47页。

[2]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81-183页。

[3] 杜梨:《孤山骑士》,花城出版社2021年版,第201页。

[4] 杜梨:《孤山骑士》,花城出版社2021年版,第190页。

[5] [德]汉娜·阿伦特编:《启迪:本雅明文选》,张旭东、王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