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正道 德艺双馨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 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之五
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铸造灵魂的职责,关乎塑造“什么样的未来人”。当前,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牢记殷殷嘱托,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以“人”之高洁,求“文”之高格,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间。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中国一直有“立言先立德”的传统,“德”之清浊,深刻地决定着“言”之高低。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将执着的艺术追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实现艺术理想与人生理想完美结合,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远大理想信念、高尚人格修为、坚定艺术追求、深厚学养涵养的人,能够塑造出立得住、传得开的形象,创作出恒久流传、为人民喜闻乐道的作品。“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倘若对高尚的价值缺少认同、在道德的修为上缺乏实践,创作者难免力不从心。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陆游的“尚思为国戍轮台”,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和“我以我血荐轩辕”……与作品一同被后人记住的,是这些先辈大师们刚正的目光、挺拔的身影。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品德,辉映着笔下的辞章与形象,构成了辞章的注脚、化成了形象中的一部分。他们“活出来”的故事,同他们“写下来”的故事一样,都深深镌刻在历史的册页之中,指引着人们向着光明和希望前行。
艺比天大,德比地厚。创作者的“德”,包括一般社会意义上的“道德”“美德”,也关乎特殊而具体的“职业道德”。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需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需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要认清大道、明辨是非,心怀敬畏之心,以赤子情怀、虔诚之心,对待艺术,对待受众。练就高超艺术水平绝非朝夕之功,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要把创作作为毕生专注的事业,克服一切杂念,排除一切干扰,静下心来,把精力和心思集中到创作中去,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不做“空头作家”和“空头艺术家”。要反对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只想走捷径、求速成、逐虚名,幻想一夜成名,追逐一夜暴富,不仅是对创作者自身形象的伤害,也是对文艺的伤害、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伤害。
从文从艺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生态。当前的文艺创作生产传播领域仍存在不同程度、不同表征的乱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旗帜鲜明抵制跟风、浮躁,反对追求个人名号的“亮度”“响度”、忽视价值引领的“经度”“纬度”等。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辨明是非曲直,挺直道德腰杆,掌稳价值舵盘,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决不当市场的奴隶。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几千年来,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诞生了数不清的文艺先贤,星河灿烂,灼灼其华,他们的光芒照耀着历史的长河,辉映着时空的隧道,他们深长的教诲和嘱托历久弥新。“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踏上新征程,面对新考卷,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弘扬正道,追求德艺双馨,做好人、立好心、握好笔,在新的赶考路上当好文艺事业的答卷人,开辟气象万千的壮阔境界,绘制群峰耸峙的斑斓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