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历史方位 描绘复兴伟业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从建党百年的历史维度,充分肯定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家要清醒把握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这是对新时代文艺再出发的殷切期望,是中国文学启航新征程的催人号角。
建党百年来,文学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要求紧密相随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顽强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在这影响中国命运的奋斗历程中,中国文学发时代之先声,感国家之命运,书写了中国人民从旧世界的阴影中觉醒、抗争,终于寻找到独立、自主、富强、民主正确道路的艰难历程。正是在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号召下,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文学革命论》《什么是新文学》《呐喊》《彷徨》《女神》《子夜》《家》《短裤党》,以及之后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北方》《北中国在燃烧》《我看见了八路军》《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荷花淀》等作品,激励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作家与文学工作者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建设新家园的伟大实践之中,一大批表现革命历史与描绘新中国发展进步的作品涌现出来。《红岩》《红旗谱》《红日》《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以及《三里湾》《创业史》《山乡巨变》《上海的早晨》《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激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乔厂长上任记》《哦,香雪》《三千万》《新星》《沉重的翅膀》《抉择》《苍天在上》《车间主任》《平凡的世界》《分享艰难》等一大批表现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奋力实现现代化的优秀作品,激励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亿万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作家与文学工作者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创作了《人世间》《经山海》《战国红》《海边春秋》《生死守护》《三体》等优秀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励新时代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成就。我们的文学,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进步,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相随,与实现民族复兴的探索奋斗同频共振。正是广大作家与文学工作者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把自己的创作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了中国文学的新气象,铸就了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中国百年文学向历史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庄严宣告,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的科学判断。经过百年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与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承担着非凡的使命,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我们的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党。从文化建设的层面来看,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直与实现民族复兴伟大征程相伴随。一方面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了正确导向,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样式更加多样,人民享受文化服务更为便捷,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党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强调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继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高。
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短板与薄弱环节。从认识层面看,还有很多人意识不到文化的重要性;从工作层面看,还存在不懂规律、不尊重规律,不会做、不想做、不重视的问题;从技术层面看,我们的主动权还比较薄弱,优势还不够明显;从方式方法看,还存在简单生硬、概念化、模式化等问题。竞争力还比较弱,影响力还需要下力气强化。就文学工作来看,自身的短板与差距还急需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幻想一夜成名,追逐一夜暴富,最终只能是过眼云烟。
在起航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历史时刻,文学肩负着庄严的使命。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明确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非常紧迫的历史任务。在仅有的十多年时间中,我们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学作品要大量涌现,要有能够真正代表这个时代发展进步的优秀之作、高峰之作。要大力改进我们的传播手段、传播渠道,让优秀作品产生更为深刻、广泛的影响。要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要努力提升作品的思想深度、艺术感染力、现实针对性,创作出能够深刻地表现中国历史进步、人民精神世界与情感方式,具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标志性作品,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与辨识度。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我们迎来了中国文学发展繁荣的新阶段,翻开了中国文学创造进步的新篇章。新时代文学的壮美征程正浩浩荡荡地为我们展开,等待着我们去挥洒自己的才华与激情。
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学与艺术都没有缺席,没有失语。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文学能不能为这个时代画像立传,创作出表现中国人民发愤图强、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和精神追求的不朽之作;能不能以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表达构建具有中华审美风范、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扛鼎之作;能不能以巨大的艺术魅力展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创造活力,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与人民了解中国、认同中国……这些都是对文学事业的考验。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要坚守文学初心,确立正确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自觉承担文学对国家、人民、历史的责任,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
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从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中看天下、观世变,把握历史进程与时代大势,探索社会变革的规律与必然,回答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寻找走向未来的通道与希望,不断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中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在世界的风云激荡中站稳中华立场,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要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与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皆是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更是文艺之母。文学的发展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的创造与实践中存在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了解人民的劳动创造、情感愿望、喜怒哀乐,才能领悟人民的心声、描绘人民的生活、塑造人民的形象,才能使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与隽永的魅力,放射出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力量,创造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与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与人民放歌。
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拓文学创作的新境界。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文学创作必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适应时代审美的要求。要有礼敬之心,学习前人的好经验、好方法,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审美经验中激发活力。要从人民群众的审美实践中汲取营养,借鉴那些生动鲜活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以丰富自己的创作。要从各类艺术形式,包括外来艺术手法中发现那些有益于我的元素,化为我用,不断形成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活力、被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审美所认可的艺术形式,更加鲜活生动、更具艺术魅力地讲好中国故事,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气象、精神品格。
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着沧海桑田伟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文学巨人并且必将产生巨人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高峰之作并将出现更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学巨著的时代。身处这样的时代,作家们不会缺席,将激情飞扬、意气风发地为这个时代创造更多具有历史意义的高峰之作。
(作者系山西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