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1年度儿童文学关键词
来源:文艺报 | 教鹤然   2022年01月17日07:52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对于中国儿童文学来说,也是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丰硕成果的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回望2021年时,当时代的光影映照在儿童文学作品之中,儿童文学作家、理论评论家和研究学者也以关键词的形式,对自身创作和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深情的回顾和展望。

“中国故事”与“中国味道”

在众多儿童文学作家、理论评论家列出的儿童文学领域关键词中,“中国故事”与“中国味道”位居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讲好中国故事,写好中国式童年,这一理念引导儿童文学创作走进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作家周敏谈到,2021年度,有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把目光聚焦到“中国故事”上来,无论是现实题材作品还是幻想类作品,都呈现出这个趋势,比如陆颖墨的《蓝海金钢》、吴岩的《中国轨道号》等,都是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中进行深入有益探索。此外,讲述“中国故事”的童书在海外传播也越来越广泛。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海外华人不能像以前一样经常回国,当地图书馆里的中文图书自然起到了一种“抚慰乡愁”的作用。对于在当地生活的青少年而言,中文童书里亲切而有趣的人物,更是成了他们的好朋友。她认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以儿童文学的方式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谈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青年评论家周博文认为,中国儿童文学理应是“中国故事”的重要支撑与构成。回望2021年,中国儿童文学在讲好中国故事上持续发力,小说、童话、图画书、诗歌、纪实文学以及儿童文学研究领域都以中国故事、中国儿童故事作为重要的创作资源和观照对象。如中少社“多彩中国梦”系列以小说的体式,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中国儿童的现实生活;接力社“中国民间想象力绘本”用现代价值观、多元艺术手法重塑中国民间故事;浙少社“梨园少年三部曲”小说倾心打造京剧主题,展现国粹艺术。这些作品基于民族文化和本土儿童生活的创新性书写,展示出新时代儿童文学的中国精神与中国风貌。

在研究领域,王泉根、朱自强、陈晖、张国龙、崔昕平等学者梳理了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新时代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及图画书的历史成就。张国龙的《中国新文学少年儿童形象塑造的价值旨归》对焦百年中国文学故事中少年儿童形象的生成机制和发展规律;陈晖的《儿童图画书的阅读与讲读》突出呈现了25本中国原创图画书的阅读实验和讲读建议,其与绘者田宇合作的“点虫虫”系列图画书在继承中国画艺术传统及中国文化的视觉传达上有特别的展现。

展望未来,彰显民族特色和本土文化的“中国故事”仍将是中国儿童文学最独特的传统和最亮眼的底色。

青年作家刘天伊则将2021年的儿童文学关键词描述为“中国味道”,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一直致力于向孩子们讲述古老又璀璨的文明,那些如今听起来有些生僻,却又充满了秘密的词汇,总是让孩子们忍不住一窥究竟。那些有所传承,有所依托,有所延续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是意蕴更加浓厚的中国味道,也是更值得被世界注目的存在。她表示,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拉着孩子们的手,在书中感受这些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美学和东方智慧,也期盼书外的孩子们能够亲手点亮更多的光火,让这些传统文化迸发出更鲜活的光芒。当每一簇跳动的火焰都在讲述一个独特的中国故事,当世界开始惊叹于中国文化千变万化的妙不可言,中国味道也就自然而然地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成为宝贵而恒久的记忆。

“主题出版”与“高质量发展”

回顾2021年的儿童文学发展,学者方卫平认为,主题创作和出版应该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从体制的导向上看,主题出版类读物作为备受重视的儿童文学类型,近年来无论在出版规划、资金资助、评奖研讨、宣传推广等方面,都比较容易占得先机。因此,许多出版社在社会效益等考评机制的驱动下,都把主题出版列入重点选题,广纳各种资源倾力打造。

应该充分肯定创作者、出版者在这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同时也要意识到,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在经历了早期的焦虑和尝试之后,如何进一步把精力、智慧集中到对于儿童文学自身艺术品质的追求上。如果主题创作、主题出版只是抓到了题材的皮毛,而在儿童文学的艺术性上未有真正的新意,甚至乏善可陈,那么,主题出版最终可能就会沦为重复出版、平庸出版、低劣出版。文学作品的价值从来不是由写作的主题来规定的,儿童文学也是如此。他认为,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永远是那些写出了特定童年生命与生活的生动面貌、真切质感与丰富内涵的作品。面对主题出版,文学和艺术的标准永远是判断儿童文学作品的第一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主题出版向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和批评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只有艺术上成功了,才可能有真正的主题创作和主题出版。

评论家李利芳认为,“高质量发展”是2021年度儿童文学关键词之一,很好地体现了儿童文学界同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对新发展阶段儿童文学建设目标的新定位与新要求。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评选,集中展示了过去四年来我国儿童文学取得的飞跃进步与历史性成就,但是在欣悦兴奋地面向已有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在冷静反思我国儿童文学在向上向好、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值得重视的问题,如在普遍意义上关切当下儿童生活现实、心理与精神现状不全面不及时,具有时代感、开拓性、价值引领性的儿童人物形象非常匮乏,视野局限、对中国儿童的未来想象不充分等。新世纪以来,我国儿童文学繁荣发展的全部经验启示当下都汇聚到“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时代命题上来。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孩子们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众多出版社都用心推出系列优秀红色儿童文学读本,主题出版的原创新气象展现出新时代的儿童文学,正在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引领广大少年儿童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科学的历史认知中筑牢历史记忆,在坚定的历史自信中筑牢信仰之基。

“收获”与“追寻”

诗人邱易东认为,倘若要总结2021年中国儿童诗的关键词,或许可以用“收获”来作为概括。除了涌现一批优秀诗人诗作,还评选出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获奖诗集,产生了近几年重要的儿童诗成果,引起了广大儿童诗作者的热议。但对于诗人和研究者而言,2021年似乎更像是一个“追寻”之年,追寻一直困惑的儿童诗的根本,探究什么叫诗,为儿童诗寻找遗失的诗意,以求问心无愧地站在孩子面前。儿童诗需要建设,长期以来,对儿童诗的研究几乎只说主题和题材,很少探讨儿童诗怎么写、怎么写好,更少探讨诗的表达技巧。儿童诗的创作和研究不能远离儿童,更不能远离诗,否则会陷入迷乱写作的危机境地,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变革”与“挑战”

学者方卫平谈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包括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文学生活方式,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采用新的手段,包括借助网络科技重建我们的文学交流和生活方式。2021年,他参与了多次作品研讨、工作例会、文学评奖等线上研讨,包括第七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评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西优秀儿童文学创作评选活动等。目前看来,线上研讨还只是一种工作、交流方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会内在地影响我们的文学生活和专业态度,似乎尚待观察。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提出“媒介即认识论”,媒介常常不仅仅只是媒介或手段,就像电脑写作“消灭”了作家手稿一样,他认为,儿童文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是,线上研讨除了带来便利并延续文学生活之外,还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

诗人林焕彰谈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年台湾儿童文学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写作与学术研究生态也出现了复杂变化。台湾儿童文学出版界可称为“龙头”的小天下出版社,属于民营的大规模出版单位,依旧积极规划、主动邀稿,有计划地定量出版儿童文学作品。由于社会文化以及阅读习惯的变化,纸本实体书大量减少,如小兵出版社等规模较小的出版单位,在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希望我们儿童文学工作者能够坚持创作,严于律己,勇于面对困境,不断探索路径,让我们寄予厚望的下一代能有更好的阅读资源,把阅读养成生活的一种习惯。

“榜样”与“少年”

儿童文学是孩子一生最早接触的文学,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也是文化传承的最好方式。儿童的成长需要精神的引领,而我们时代的楷模和英雄就是最好的榜样。作家汤素兰选择“榜样”作为2021年儿童文学关键词。近年来,她参与了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红色精神故事汇,“数风流人物中国英雄主题绘本故事”等主题出版物的写作,完成了中华先锋人物《常香玉》《张海迪》的传记。通过这些故事的写作,她更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与价值。2021年底,她又创作完成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艾爱国,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吴文俊的绘本故事。这些主题图书的写作将我们时代的楷模——那些令人崇敬的科学家、艺术家、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们的故事,向青少年们讲述。阅读他们的人生故事,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每一个榜样都是一本博大的书,他们是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比任何虚构的艺术人物都更能打动读者。通过榜样的力量,能让更多儿童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拥有广博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能像这些楷模人物一样,将个人梦想和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紧密相连,做有益他人和社会,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人。

作家黑鹤谈到,如果要以某种文学性的意象概括2021年的儿童文学,他想应该是健康而阳光的“少年”。他回忆起自己参加2021年全国图书博览会时在读者见面会上见到的小读者,在众多读者中有一个戴着棒球帽的清瘦少年随身拖着一个沉重的行李箱,眼中闪烁着从未消褪的少年光芒。他在很多读者见面会上都见到过少年这样的表情,这种表情属于真正的读者,他们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得到过一本书,然后就此成为忠实的读者。作为儿童文学写作者,黑鹤表示,自己的作品曾经陪伴他们成长,读者也能通过作品看到自己的成长。

“诗性智慧”

作家汤汤认为,“诗性智慧”是阅读2021年度中国原创童话的一个印象,不少作品跳出了寻常思维的束缚,以新鲜的创意、自由的思考、奔放的想象力呈现出元气充沛、能量饱满的气势。举例来说,短篇童话如甜老虎的《屋檐底下住着吓唬》,借童年游戏映照世事变迁,构思新奇;杨万米在《爱游泳的刺猬》写了一只孩子气和哲学家气质兼具的刺猬,让读者思考如何打破既定规则,回归简单纯洁,故事讲述机敏、幽默且意味深长;雁阵在《雁火车》中,设置了一个蓝色按钮,按下它,火车司机能从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中解脱出来,回到最初的家园;贾颖的《花朝》,依托传统节日“花朝节”,与离世的亲人来一场正式的告别,读来神秘又感人。另有三部童话集格外抢眼,一是陈诗哥的《一个迷路时才遇到的国家和一群清醒时做梦的梦想家》,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倾注了童话信仰,又以童话思维诠释了世界宇宙;二是慈琪《我讲的故事都不是真的》,其新鲜、轻盈、超脱的意象和灵光像宝石般闪烁在书中的角角落落,仿佛小小孩的胡言乱语,飞扬着狂野的想象力和诗一样的语句;三是黄文军的《慢慢说书人》,这也是一部脑洞很大的童话集,呈现了一个个玄幻又真实的世界和一颗颗复杂又纯粹的心灵,可以看出作者对时间流逝与个体价值有着很深邃的思考。总的来说,2021年,童话作家们在探索着童话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开阔的疆域,童话也体现出了丰富的诗性智慧,孕育着新的生长力。

“多元”与“聚焦”

2021年,随着少儿科幻星云奖的举办、银河奖少儿科幻类奖项的颁发,儿童科幻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态势。作家马传思认为,2021年度儿童科幻的关键词是多元与聚焦。首先,作者阵容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除了一批专业的儿童科幻作家,许多之前主要针对成年读者进行创作的科幻作家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儿童科幻作品。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家也在尝试科幻题材的创作。此外,以少年儿童组成的“小作家”创作者阵营纷纷入场,如2021年5月,首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正式启动,这是首个针对少年儿童创作者的科幻奖项。作家队伍的多元必然导致作品风格、题材的多元化。人工智能、克隆人等未来技术畅想题材,以及异星探索、历史揭秘等传统题材长盛不衰,而部分作家竭力将地方性、民俗性甚至远古神话传说融入少儿科幻创作中,对少儿科幻的多元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另一方面,儿童科幻在思想主题等方面又呈现出“聚焦”的特点。纵观2021年度儿童科幻作品,其中的优秀之作往往凭借生机勃发的想象力,去进行对现实的投射,尤其是聚焦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环境,以及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状态与趋势,总体文学品格也有一定的提升。一类儿童科幻作品采用“儿童友好”视角,聚焦科技、社会及文明发展等社会性问题,也即儿童成长的“大环境”。比如《月球峰会》以近未来社会人类对月球的开发为背景,聚焦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畅想科技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蝼蚁之城》尝试进行极端环境下的思想实验,激发少年儿童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和对未来的畅想。另一类儿童科幻作品则聚焦儿童成长的“小环境”。它们坚守“儿童本位”意识,对“成长”这一既有永恒性又有时代性的话题,保持鲜明的在场姿态。比如《手机里的孩子》《机器女孩》等,或者以带有奇想色彩的情节推进,或者用丰沛的科幻元素构建独特的儿童成长时空,去折射和放大当代儿童成长的环境问题和心灵问题,虽然是幻想故事,内里却带有真实的成长质感。他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的儿童科幻会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也会为中国少年儿童的成长打开更为宽广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