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奥运与艺术:健与美的精妙融合
来源:文艺报 | 金元浦  2022年01月26日11:20
关键词:冬奥

打马球(中国画,1963) 黄 胄 作

冰舞3(中国画,2011) 杨 刚 作

北京冬奥会即将召开,人们对奥运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1月7日至1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迎冬奥·美在逐梦——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在京举办, 160余件美术作品通过“梦想与拼搏”“崇尚与竞技”等篇章,展示了运动之美、力量之美和艺术之美,展示了奥运精神与中华美学精神的有机融合。

体育与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冬奥会上的冰上舞蹈、雪上竞技,给我们带来惊险刺激的审美感受。它们承载着人们对自然之美与运动之美的双重热爱、对冰雪项目的赞叹和欣赏、对速度与激情的向往与沉醉,以及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与关注。

《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体育与艺术相结合。《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运会组委会必须制定一项文化活动计划……文化活动计划至少必须贯穿整个奥林匹克村开放期间。”《奥林匹克宪章》还要求文化活动计划必须包括“在奥林匹克村组织的象征人类文化普遍性和多样性的文化活动”;“该计划须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加者和其他与会人士的和谐关系、相互了解和友谊服务。”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强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古代奥运会作为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的结合的典范,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榜样。古代奥运会上不仅有竞技者之间的激烈对抗,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从公元前444年举行的第84届古代奥运会开始,文艺比赛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诗人、演说家、音乐家、戏剧家、雕塑家、画家也都加入到这一盛大的活动中来,表演音乐、舞蹈、朗诵、唱诗、雕刻、戏剧等大大增加了古代奥运会的文化气氛。运动员们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纵情欢歌,演说家以雄辩口才滔滔不绝地阐发自己的观点,雕塑家穿行在人群中搜寻创作素材,诗人们在赛场内外捕捉写作灵感,广场上也许正在上演轻松活泼的喜剧,或是震撼人心的悲剧。哲学家、诗人、剧作家、雕塑家、画家等共同为奥运会献上了一场艺术的盛宴。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主张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反对把体育运动看作单纯的身体对抗,力图改变中世纪以来灵肉对立的不良状态。而体育竞技与文化艺术的结合,将有助于这一追求的实现。文化艺术能够增强竞技运动的精神价值,赋予竞技运动极高的审美意境,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文化艺术活动能够丰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相互结合补充,构成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以非凡感染力激励人们为创造和平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将体育与艺术融为一体。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顾拜旦是奥运与艺术相结合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顾拜旦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的和艺术的。”顾拜旦为实现奥运与现代文化艺术的结合孜孜以求,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他钟情于艺术,喜欢绘画,擅长弹钢琴,有着艺术家的超凡气质、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渊博的人文知识。这一切赋予顾拜旦浓厚的人文气质,也促使他终身努力实现体育与文化艺术的结合,去提升体育竞技的文化精神。

顾拜旦强调现代奥运会应追求两个境界,即美与尊严。他说:“任何一个研究过古代奥运会的人都会发现其深远影响的两个基本原因是美与尊严。如果现代奥运会要产生我们期待的影响,它也应该显示出美,激发出人们的崇敬——一种能无限制地超越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体育竞赛所表现出的所有的美和尊严。”顾拜旦指出:“体育运动必须创造美,并为美提供机会。它创造美,是因为它创造了活生生的雕塑——运动员;它为美提供机会,是因为通过建筑、场景和庆典带来了美。”从他留给我们的不朽诗篇《体育颂》里,人们能够深刻地理解顾拜旦神圣的理想和深邃的思想,感受他深切的人文关怀、饱满的生命激情与优美动人的文笔。顾拜旦将音乐舞蹈体操看作体育运动与艺术的互动,认为体育和艺术都能为积极培养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而做出贡献,一个具有艺术审美感的人更能体验体育运动的美,反之亦然。

1906年,国际奥委会在巴黎的法兰西戏剧院召开了“艺术、文学与体育咨询会议”,邀请艺术家和体育界人士讨论艺术与奥运会相结合的问题,会议的宗旨是研究“艺术与文学以什么形式,在多大程度上进入奥运会,总之是与体育竞技结合在一起,以便使奥运会从中获益,使奥运会更为崇高和有意义”。为了实现艺术与体育的融合,顾拜旦提议并决定将艺术比赛作为奥运会竞赛的一部分。国际奥委会在奥运会中设置建筑、绘画、雕塑、文学、音乐五项艺术比赛,称为“缪斯五项艺术比赛”。奥运会艺术比赛计划从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开始执行,这一计划一直执行至1948年伦敦奥运会,其间艺术比赛与奥运会体育竞赛以同样的方式举行,艺术家与运动员一样获得比赛奖牌。

奥运会艺术比赛的参加者必须是业余作者而不能是职业艺术家,参赛作品良莠不齐,激发不起观众的兴趣。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停止了艺术比赛,改为文化展览和文化庆典。1954年,国际奥委会通过了奥林匹克艺术展览的方案,并将相关内容写入《奥林匹克宪章》。此后,现代奥运会上的艺术比赛宣告结束,代之以奥林匹克艺术节。

为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国际奥委会于2000年创办了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旨在通过艺术形式,传播奥林匹克理想,促进青年人全面发展。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国际奥委会将这项比赛与夏季奥运会结合,每四年一届。2000年国际奥委会在悉尼举办了第一届体育与艺术大赛。从2003年7月开始,“2004年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成为国际奥委会举办的第二届体育与艺术大赛。在这一届大会上,我国艺术家孙玉敏的绘画作品《求》荣获金奖。

北京的奥运艺术有着深厚传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产生了众多聚焦体育运动的艺术杰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形成了一个奥运艺术的高峰。今天,北京冬奥会再次激发了艺术家们创作更多更高质量的艺术作品的热情,“美在逐梦”中,一批艺术家贡献出他们精心创作的杰作,如吴为山的《顾拜旦》、黄胄的《打马球》、刘开渠的《踢毽子》、朱成的《千钧一箭》、田金铎的《走向世界》等,大大激发了全民参与奥林匹克艺术,特别是小朋友们的热情。1月10日,“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大展”在北京冬奥村开幕。百位艺术家逾百件作品呈现了以“奥林匹克文化、中华体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佳作,通过中国艺术形式呈现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静待世界来客。参展人士有90岁高龄的老人,也有9岁的小学生;有职业艺术家、 教授,也有业余艺术爱好者;有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华侨的作品,也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双奥”“特许者”。

艺术与体育的联姻为北京冬奥会装点了一幅一起向未来的美好画卷。

你看,他们伉俪情深……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