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曦儿童长篇小说《男旦》:梨花白 月光亮
来源:文艺报 | 简 平  2022年02月11日08:33

不说过去,即便现在提起京剧“四大名旦”,人们还是津津乐道,并怀着一份崇敬与钦羡。“四大名旦”都是男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所创造的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只是如今,男旦几近消失,深具魅力的一种艺术形式逐渐式微,所以当我读到陈曦的长篇儿童小说《男旦》时,格外欣喜,因为作者开诚布公地说,他写这部小说,为的就是传承和赓续。

老实说,在长篇儿童小说犹如恒河沙数却又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我已经很少读到充满诚意而独具艺术创新的作品了,当下部分作家火箭般的写作速度和题材上的“一窝蜂”,让我失去了许多的敬意和期待。但我还是坚定地认为,总会有敬畏儿童文学写作和勇于向长篇儿童小说艺术高峰执着攀登的作家。《男旦》的横空出世,正印证了我的这份执念,这部创作时间长达十余年、艺术上精雕细刻的作品,是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次重要收获。

什么叫有诚意的写作?那是怀有使命感的写作,不图虚名,不随大流,远离浮躁,甘于寂寞,忠于内心,追求艺术,传达理想——《男旦》就是一个榜样。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你一点都不会被带入喧嚣和焦躁,而是会随着优美的文字渐渐地安下心来,与小主人公一起去感受美妙的京剧艺术,去体验汗水浇灌后的成功,去发现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去担当一份文化传承的自觉责任。

《男旦》写了一个与外公相依为命的12岁男孩苏子轩,从小受到外公的影响,喜欢京剧,喜欢唱青衣和花旦。外公节衣缩食,将他送进戏校,做了尖子班“青苗班”里的一名插班生。为了能够留下来成为正式学生,苏子轩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以追赶同学,以获得大家的认可。但是,学艺这条路并不好走,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有艺术上的,也有生活上的,有情感上的,也有人事上的,导致他一直面临选择而很难有从容的状态,也陷入了很深的孤独之中。不过,苏子轩还是受到了同学和老师表现方式各异的关爱和帮助,其中有和他睡上下铺、有着“大武生”梦想的同学高峰,有被他叫作“扫地僧”、虽为食堂厨师但身怀绝技的李叔,有向来对他要求特别严苛、练功时恨不得将他往死里整的班主任余卿,有因被“青苗班”奚落而时常感到委屈却内心倔强的普通班女学员李可馨……他们与苏子轩一起构成了悲欣交集的艺术小世界。

诚意写作是作家发自内心的需求,正如陈曦所说:“《男旦》所要传达的,是我对传统文化最深情的表白,更是对传承的一份责任,戏如是,文学亦如是。”作者自己小时候便痴迷京剧,喜爱程派艺术,能演许多传统剧目,因为教他演戏的老师都是男旦,他在学戏过程中,感受到京剧的博大精深,也对男旦这个行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充满兴味和热忱。爱之弥深,写一部关于男旦的儿童小说,于他是心向往之的一件承担使命的大事。这样的创作是“出乎于心”,不是“出乎于利”,是真心实意,不是虚情假意,不是看上去各有千秋但实质千篇一律,而是独具创意。

我一直认为,文学发展至今,文本可以千变万化,唯有细节不可撼动。看一个作家的写作是否心虚,看一部作品是否经得起推敲,只要从细节入手便可明了。不少作品看上去像模像样,但只要审视细节就露出了马脚。文学作品真正能打动人、感染人的是细节,一个作家真正的能耐也是对细节的掌握和运用,而细节并不是依靠小聪明就能自我生成的,它来自于生活和对于生活最为深切的认知。《男旦》由于作者对京剧艺术的熟稔,对男旦行当有着真实的感受,所以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是靠小聪明得来的,都不是非深入其中能够凭空生造的,因此,一个个小细节都具有直抵人心的强大力量。作品中写苏子轩在舞台上表演《白蛇传》“游船”一折,演得出神入化,身上、脚下、表情都跟在真船上一个样,人随船动,船随波行,竟然让底下的观众看得头昏眼花,甚至有人真的晕船了。苏子轩在船上荡漾,心飘忽着,盘旋而上,随着一句句唱词到达了他自己心中的江南。其实他在舞台上有如此惊人的表演,除了因为与人物心心相印,还赖于他扎实的功夫——他腰包下的腿一直是屈着的,但观众却无人发现。这样的细节在作品中比比皆是,逼得我无法一目十行地对内质厚重的文字进行所谓的“轻阅读”,反倒是因为细节真实、生动而陷入“沉浸式阅读”。

《男旦》是一部堂堂正正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写作上,不仅拓展了题材,贡献了儿童文学走廊里新的人物形象,赋予作品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且其本身所呈现的就是纯文学应有的姿态。《男旦》的文本是典型的“文学”文本,语言非常文学化,凸显汉语的优美,字字句句都精心营造,如同千锤百炼的京剧唱词,却又十分难得地没有做作感,还借用了戏剧的形式,其章节以“场”来标注,这种写法不仅与戏剧题材相吻合,最为重要的是以坦荡而清晰的面目让少年儿童读者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最好的文学阅读。我自己一直在阅读儿童文学,但说实话,给我以充沛的文学感受和文学体验的作品堪称稀缺,而我在阅读《男旦》时却非常强烈地沉浸在“文学”之中,“文学”是可以触摸和感知的。我们不要轻看了今天的小读者,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认知并不是我们可以糊弄的,许多小读者之所以指斥我们推荐的那些“文学作品”或“童书”幼稚、无聊、没有文学营养,恰恰表现出小读者在文学阅读上的审美追求,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予以极大的保护,并以真正能体现出文学品格的作品来加以培养和引导。

《男旦》的结局是开放式的,苏子轩因被挑选去演电影中的小程砚秋而离开了戏校,他可能会再回来,也可能不再回来,但这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在戏校生活里已获得人生的成长,而且以后还会继续成长,因为他已认定“戏就是我的命”。《男旦》结尾时,苏子轩和做着“大武生”梦却由于脚伤很可能结束短暂的艺术生涯的高峰,在一处废弃的舞台上,合演一折昆曲《千里送京娘》。“吕梁山,山山不断;青石涧,涧水流长”。月光笼罩了戏台以及戏台前那大块的空地,苏子轩看到两个身影重叠在一起,那是高峰的身影,也是他的身影。他觉得是现在的自己遥送着过去的自己,是一场千里的告别。片片雪花飘落下来,渐渐覆上了苏子轩来时路上那一行脚印。

梨花白,月光亮,我和苏子轩一样,摇了摇手,然后放下了《男旦》这部小说,泪水盈眶——为书中的小主人公送别,也为一部出色的中国原创长篇儿童小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