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2022年第2期目录及主编手记
目 录
卷 首
致《星火》亲友团,或一种文学精神/范晓波 4
新名家
一堆行李(原浆散文)/朝 潮 5
原浆散文
在铁路边长大/金 艺 16
我想要件隐身衣/晏 铌 29
让冰冷的水变成温暖的血/吴佳骏 39
立夏观鸟手记/项丽敏 54
裂纹釉/江锦灵 63
时间的影像/华真一 74
魅力小说
树立(中篇小说)/林筱聆 80
我们悄悄藏起来(短篇小说)/路攸宁 106
初雪团团围坐(短篇小说)/王欧雯 117
香樟诗会
朗读体 124
毅 剑 陈思侠 刘晓燕 孔繁宇
燕南飞 庄海君 四把伶
樟树林 129
厉运波 宗 昊 周祥洋 高凤超
万有文 池渊树 李 星 詹义君
范丹花 方 华 赵 成 寿州高峰
四 四 阿人初 张勇敢 胡小纯
王 静 王兆军 陈波来 董佃伟
黄宏宇 黄荣东 黎 落 李坤龙
湖北雪儿 宁 眸 冯立民 杨智源
周建好 王 其 王丽霞
发现家园
乡村振兴题材特选作品
白马与庄园/赖韵如 147
文学圈
大人山/周 簌 156
封面绘画作者: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俄]
主编手记
致《星火》亲友团,或一种文学精神
范晓波
“我工作太忙生活不顺,所以没心情爱文学,等一切安顿好了,再来开始吧。”常听人这样解释自己对文学的疏离。
文学当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和主要内容,但如果把它的存在视作锦上添花,却可能是对文学最大的误解之一。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是,越是生存窘迫之时,文学赐予我的安慰以及我对它的求助就越多。它不是装饰得意人生的小花朵,而是修补漏洞的补丁,有时,它几乎是精神之锦本身。
越是困厄越要把文学搂抱得很紧,这样更能认清它的真面目真用途。我们因虚弱、惶惑、灰暗向文学借一簇微光,然后逐渐变得明亮开阔和自信。
这里所说的火光,主要不是指写作的衍生物——荣誉及物质回馈。
如果局限在这个角度爱文学,它非但不一定能成为精神之锦,还可能把现实秩序搅成乱局。因为,人最难做到的是客观清醒地协调才华与野心的关系。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一样,只有少数人能在享受文学之美的同时也饕餮文学名利。
名利最醒目也最易让人自信,但它不长久还极易让人消化不良,不少人在奔赴的中途就失去写作的快乐和写作者最应恪守的风骨。
能持久地给文学爱好者带来能量的,永远只是文学阅读或写作本身。阅读让我们拥有解读人性、社会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写作让我们学会与飞逝的时间及生命的孤独感和平相处。
我们对文学爱得越不世故,得到的回报反而越多越具有可持续性。
近六七年来,《星火》一直在用心做一件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还原并开掘文学的应有价值,让它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焕发生机,与热爱文学的人们发生符合美学和互惠原则的良性互动。
在内容定位上以原浆散文为重点倡导关注当下观照人生的写作;在服务理念上,创办汇聚无限的少数人的读者驿站和启蒙乡村少年的星火文学社,把《星火》从少数精英的领地变成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家园;策划笔会和采风时,既重创作研讨,也重文学生活和文学生态的营造;在传播策略方面,以短视频、朗读音频等新媒体作品及星火背包、星火围巾、星火原浆酒等文创为切口,探索文学影响力出圈。
《星火》已通过全方位的变革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与升级,它不再仅仅作为一本纯文学纸刊在坚持,它已然是一种文学生活、一种文学精神不可或缺的载体。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要代表《星火》工作团队,感谢这些年把最新力作交给我们的实力作家,感谢作品没发表却理解我们对文学品质的坚守的投稿者(做到这点不比写出一篇佳作更容易);感谢六十多个驿站的驿长、火炬手、朗读者、锐评团团员和数千名驿友,感谢一路同行共同成长的人,也感谢中途因故离开的人;感谢虽没有加入星火驿站,却总是微笑着为我们点赞转发的人们。
我们一直把支持《星火》的人称作亲友团,但我们所有的努力,并不只是为了一本名叫《星火》的杂志,我们合力构建和捍卫的,是一种质朴本真康健的文学情怀,一种提亮自己也温暖他人的社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