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 | 许廷旺:爱护我们的家园
我的动物小说素材大多来自于童年的经历。在这六本动物小说集里,所描写的生活故事发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秋日正午的阳光暖醺醺的。一只狐趴在沙坨上酣睡,突然,它警觉地跳起,看到远远走来的两个人,颠着步子跑下沙坨。它似乎很好奇,但并不害怕,一边跑,一边回望。
这一幕发生在三十年前,是我刚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寒假里遇到的情形。至今回想起来,我仍记得那只漂亮的狐,在阳光映照下,它有一身金黄被毛,身后拖着一条蓬松的大尾巴。
像这样温暖、亲切、可爱的场景在我的记忆深处还有很多很多。
春季,杨树刚长出铜钱般大小的树叶,一群家鸡在院子里边觅食边吟唱。我隐约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突然,鸡群集体噤声,仰头,侧视天空,猛地扇动翅膀飞起、尖叫。就在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时,从面前划过一个身影,紧擦着地面飞过,扶摇而上九天。这一幕发生得快,结束得也快,鸡群呆呆地望着天空。我循着它们的视线望去,一只鹞鹰越飞越远,爪下多了一只鸡。
隔三岔五就会发生这种事情。鹞鹰能在树冠上潜藏多时,往往趁我们不备时发起突然袭击。
夏季,从草地上走过,冷不丁从草丛里跳起一只野兔,我们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秋季,天空幽蓝如海,一只鹰伸展着宽而大的双翼,慢慢滑翔。它那高傲、优雅神态让我记忆犹新。
当我开始动物小说创作,这些记忆如花一样悄然开放。每次创作,我都怀着一种莫名的兴奋,在书写故事时,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随着创作深入,每年暑期,我都会去草原上体验生活。有一次,我与一位老人交流,他竟然说出“生态”一词,这让我很震惊。但细细一想,也没有什么可惊讶的,草原人一直注重生态平衡。说句不算夸张的话,自从草原上有了人类,他们就意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种源自骨子里的意识,决定了他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周围的环境与动物。
我生活在科尔沁草原。历史上,科尔沁草原水草丰美,地域广袤。从清朝中期至晚期,有多次移民潮,很多移民落户科尔沁草原,草地被开垦为耕地。经历了两个多世纪,草原美景逐渐消失了,河水断流了,牛羊多了,草地沙化了。如今的科尔沁草原,也只有在通辽市的扎鲁特旗、霍林河市和兴安盟保留着很少一部分草原。
科尔沁草原的游牧文化深受农耕文化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生态环境、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与相邻的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有明显不同。在我的动物小说里能看到这两种生活,这也算是我的动物小说的一大特色吧。
每次去草原体验生活,我都有种切身体会,随着游牧生活结束,一些老人离世,尤其是现代化生活的涌入,游牧文化将面临消逝。我有种紧迫感,想通过小说的形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这也是我创作动物小说的初衷与对草原乃至地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期冀。